正文 第23章 空地導彈(1 / 1)

致命“魚叉”——“斯拉姆”遠程對地攻擊導彈

兵器檔案

彈長:4.49米

彈徑:0.343米

射程:100千米

發射重量:628千克

戰鬥部重:227千克飛行

速度:0.9馬赫

巡航高度:60米

動力裝置:渦噴發動機

“斯拉姆”導彈是美國海軍在機載“魚叉”反艦導彈基礎上進行改進而發展的派生型,“斯拉姆”是遠程對地攻擊導彈的英文縮寫。

1989年11月試射,計劃1991年8月裝備部隊,由於海灣戰爭爆發而提前列裝。

性能特點

1.射程遠,載機生存率高。

2.采用成熟技術,性能穩定可靠。采用“魚叉”導彈彈體、“小牛”導彈的導引頭,“白星眼”炸彈的數據鏈和GPS接收機組合而成。

3.精度高。命中偏差不超過10米。

識別特征

1.彈頭為由尖角形,兩側為斜麵狀交叉於中線,前端形成垂於彈體所在平麵的尖角,即在彈頭前方形成了垂直彈體的棱線。

2.改用兩組控製翼麵,第一組位於彈體底端,4片,梯形,第二組彈翼改為2片,位於彈體中部,翼展較大,略後掠。

實戰運用

海灣戰爭中,“斯拉姆”表現出了較高的精度。

1991年1月18日,2架載有“斯拉姆”導彈的A-6E攻擊機和1架A-7E攻擊機從部署在紅海的“肯尼迪”號航母起飛,進入導彈發射陣位。其中一架A-6E首先發射,在A-7E飛機的控製下,第一枚“斯拉姆”導彈將伊拉克一個發電站廠房炸開一個直徑約10米的大洞;2分鍾後,另一架A-6E發射了第二枚“斯拉姆”,這枚導彈從第一枚導彈炸開的洞口穿入廠房,從內部將電站摧毀。在“沙漠之狐”行動和科索沃戰爭中,美軍也使用了這種導彈。

空中利劍——X-29式空地導彈

兵器檔案

彈徑:0.38米

翼展:0.11米

彈長:3.875米

射程:3000米~30000米

製導方式:電視搖控

導彈質量:700千克

動力裝置:固體火箭推進器

X-29式空地導彈是前蘇聯/俄羅斯的第三代戰術空地導彈,北約稱之為AS-14小錨。該彈於20世紀70年代研製,1980年開始服役,裝備於新型戰術攻擊機。

X-29是導彈本身的型號,對應的英文型號為Kh-29。

識別特征

1.彈頭形狀由引導頭性質決定,電視型為半球形,激光型為圓錐形,彈體為圓柱形。

2.采用雙鴨式布局,彈體頭部兩組控製翼麵,第一組位於彈體頭部,激光型更靠前,位於錐體前端,4片,尺寸較小,矩形。第二組位於第一組之後,間距不大,4片,梯形,尺寸略大於第一組。

3.彈尾翼位於彈體後端,4片,尺寸較大,直角梯形,前緣大角度後掠。

性能特點

1.戰鬥部威力增大,各型彈均在300千克以上,可有效摧毀各類目標。

2.具有低空發射、躍升機動攻擊和多目標攻擊能力。

3.精度和射程較X-25均有較大提高。

主要改型

X-29已經形成了一個導彈係列,主要有半主動激光型X-29和電視型X-29T,供戰術攻擊飛機選用,可攻擊戰場上多種目標。目前,還發展了X-29被動雷達型和紅外成像型,全天候作戰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