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托·恩斯特·李梅爾少校1912年8月18日出生於布魯克,1932年加入德國陸軍。1942年4月在GD.1團任職,1943年2月中旬,李梅爾在哈爾科夫接管了GD師擲彈兵團1營營長的職位,而他本人也因為率部成功收複了哈爾科夫而聲名大噪,幫助德軍重新奪取了1943年春夏季節攻勢的主導權,而李梅爾本人的軍事指揮才能也獲得了好評,並於1943年5月13日被授予了騎士十字勳章。此後,李梅爾少校率部參加了庫爾斯克戰役,直至後來向第聶伯河西岸撤退。在基洛夫格勒附近的戰鬥中,李梅爾率部取得了局部戰爭的勝利,也因此於1943年11月12日被授予橡葉騎士十字勳章。其後在羅馬尼亞撤退的過程中,李梅爾的職位由經驗豐富的哈拉德·克雷戈少校接替,李梅爾本人則返回柏林,在元首衛隊營任職。當時,在柏林的GD下屬單位就隻有元首衛隊營了,1944年7月20日,該營在刺殺希特勒未遂事件(暗殺希特勒,建立由軍人主導的臨時政府)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李梅爾不相信反叛軍傳播的希特勒已死的消息,帶領部隊向當時的帝國宣傳部進發,試圖逮捕宣傳部的戈培爾博士,戈培爾判斷了當時的複雜局勢後,巧妙勸說李梅爾打電話給元首大本營,電話接通時希特勒本人剛好在場,希特勒立刻晉升李梅爾為上校並全權負責鎮壓叛軍。接著在李梅爾的帶領下,當夜叛軍總部就已經處在了元首衛隊營的監視之下,叛亂的主謀也被檢舉揭發出來,並被立刻槍斃(刺殺未遂之後,納粹開始推廣強化對希特勒的個人崇拜,李梅爾也是一位狂熱的希特勒崇拜者)。
1944年9月初,李梅爾上校任GD師1團團長,就在他上任途中,突然接到調令改任元首衛隊旅(Fuhrerbegleitbrigade/GD師的姐妹部隊)的指揮官,該旅組建完畢之後立刻被投入阿登戰役,除了部隊作戰經驗不足外,當時李梅爾的指揮也不是很恰當,導致部隊傷亡慘重。1945年3月,該旅被升級為師級規模(由於人員裝備不足,所以並不滿建製)在阿裏西亞地區的防禦作戰中,由於李梅爾少將明顯欠缺指揮師級部隊作戰的技巧,所以遭到第1裝甲集團軍司令的嚴厲批評。也就是說,作為連或者營一級指揮官來說,李梅爾完全可以勝任,但由於他沒有接受過任何關於更高級指揮官的正式訓練,所以他根本不適合擔任師長的指揮任務。奧托·恩斯特·李梅爾能夠如此快速地發跡,完全是得益於他幸運地在希特勒暗殺未遂事件中證明了他對希特勒的忠心。
漢斯·馬古德(Hanns Magold)上
漢斯·馬古德上尉全名赫伯特·卡爾·約翰·馬古德(Herbert KarlJohann Magold),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第五天——即1918年11月16日,出生在德國拜恩(Bayern)州的一處小鎮。在接受了長時間的傳統教育之後,馬古德於1937年11月3日作為預備役士兵參加了第74炮兵團1連。1938年4月1日,在進行基礎訓練期間被晉升為預備役士官,並於同年8月1日晉升為中士。從1938年11月15日到1939年8月14日期間,作為預備役軍官被派往在德累斯頓的軍官學校進修,畢業後以少尉軍銜服役於第2裝甲師第74裝甲炮兵團1營。馬古德少尉和該營一起參加了波蘭戰役、法國戰役,1940年8月14日被任命為營長副官。在對蘇作戰第一年裏,馬古德中尉的職位一直止步不前,直到1942年4月17日被任命為第74裝甲炮兵團第5連連長。
1942年7月1日到26日,馬古德中尉參加了炮兵連長的訓練課程,隨後就任第74裝甲炮兵團3連連長兼1營營長副官。僅僅到任10天之後的8月5日,他便被機關槍子彈命中左大腿而負重傷,被緊急送回國內治療,直到5個月後在戰況逐漸陷入絕望的1943年1月下旬,馬古德中尉返回前線,在新組建的第13空降團擔任了11天的訓練教官後,於1月25日被任命為GD師突擊炮營1連連長,正式就任日期為1943年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