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出城(2 / 2)

走了,是該走了。

.........................

京城門外,落兒傷心的撲在劉蔓兒的懷裏哭泣,號啕道:“二姐,我們為什麼不留住大哥,你為什麼不讓我跟著他去,我要去,我要去!”。

劉蔓兒,字楚欣,年方八歲就隨名妓李湘蘭從琴習畫,不想李湘蘭死的早,並未能將一生所學傾囊相授,但即便如此,劉蔓兒的名聲在江南也稱得上‘小占花魁,不遜與人’。也不知怎的,好好江南水香她卻不喜待兒,萬曆四十七年不遠千裏來到了京城,燕落藝官,憑其琴曲、芳容名聲大噪,更逼的藝館不得不改名‘守真’,已揚其名。

劉蔓兒緊緊的摟著落兒,一顆心卻係在眼前的官道上,她嘟囔道:“問天下誰主沉浮,是英雄獨享寂寞。還是讓他去吧,也許他就是那個能完成曾祖宏願的人,他身上有與曾祖同樣的執著,更有曾祖不曾有的奇特見博。有誌不折,具才不驕,雖不成一代言官,但也不失為能臣之選”。劉蔓兒望著小落,她們眼中竟沒有該有的生疏。

“二姐,你是怎麼知道的?”落兒疑惑地問。

“我當然知道了,他的事,我要比你知道的多”劉蔓兒十分憐惜的看著小落,幫她整理著散亂無章的發絲。取笑道:“都是二八的大姑娘了,仍這般散漫,你就不怕以後嫁不出去?”。

“哪有,隻是今天大哥要走我才這樣,平時的落兒不是如此的”落兒倔強的狡辯道,望著大路盡頭,咬起嘴唇想著什麼。

.........................

山海關古稱榆關,也作渝關,又名臨閭關,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中山王徐達奉命修永平、界嶺等關,並在此創建山海關,因此關北倚燕山,南連渤海,故得名山海關。

這是一座周長八裏的小城,整個城池與長城相連,以城為關,有關為首。城高14米,厚7米,全城有四座主要城門,迎在西邊的就是‘迎恩門’。

遠遠望去,山海關還真像是一條匐首探海的蒼龍,橫在中原大地的邊界上,守護著關內,威鎮關外,真是;偉關萬丈起,翎羽難入堂。滿洲女真要想攻破此關,實是不易。

我一行從西‘迎恩門’入城,城中總兵劉渠等人出迎客套不表,單說入城後劉渠急報熊廷弼:遼東巡撫王化貞已在遼河沿岸設定六營,每營設參將一人,守備二人,劃規地盤,置兵分守西平(遼寧台安縣南)、鎮武(今黑山縣東)、柳河(今新民縣西南)、盤山(今盤山縣)等城堡。欲借降敵明將李永芳作為內應,孫得功做先鋒,調出廣寧(今遼寧北鎮)、閭陽的守兵拉開陣勢,要與後金決戰!

聽聞此消息,老將軍熊廷弼擊案而起,久久無語,他雖為遼東經略,領‘兵部尚書’銜,但時今遼東大局卻掌握在巡撫王化貞手中,熊廷弼麾下可遣兵將不過數千而已,難挽危局。

眾人都望著熊廷弼,想看看他這個新到任的遼東經略會怎麼處理這突如其來的變局。王化貞屬實給熊廷弼出了一道難題,腳還未落穩,就要兵戎相見了。

“祖大壽、祁秉忠部可動了?”熊廷弼急問道,滿麵皆是期盼的神色。

劉渠回:“皆已會合進戰!”。

我觀察著熊廷弼的臉色,見他聽了後麵白如紙,深歎道:“總兵關劉渠聽令,不日起兵遼河西岸,支持進戰”。

是!劉渠雖應道。但所有人都看得出,熊廷弼並不支持與後金決戰的做法,但他也不得不妥協在王化貞全權之下,這就是官場的身不由己吧,空有一身抱負又如何?難展拳腳企不更窩囊。

望著熊廷弼傷心的神色,我感歎之餘也明白了一個道理,權不到手絕不進言,寧做雞頭不為鳳尾。

(抱歉,這章短了點,存稿也讓老頭徹底報廢了,以後我盡量多寫。前些日老頭家有親戚過世,難過傷心就不說了,連時間都沒有,也沒和大家聊過QQ什麼的,對不起大家。本來編輯還讓我改改前麵幾章,結果也沒能如願,今天打算開始坐下來好好改改了。還有就是加精的問題,不是我懶,而是我現在加不了,說是我的帳號不是相關連接什麼的,我研究了一會也沒研究出來結果,等我會了一定給大家加。這本書前段史實的東西很多,我也是邊寫邊補習著曆史,但後段就好了。但曆史功過問題怎麼說的都有,有時候出入也很大,要是大家有不同的看法請先保留吧,不要攻擊老頭就好,既然是寫書,隻能從一麵走,要取舍掉很多東西,是不是?好了,謝謝大家,尤其是那些老毒蛇們。放心,老頭還活著,就是活的沒以前年輕了,過了一年又老了一歲,也就更羅嗦了。致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