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摶生於五代末期,從小天資聰穎,才華超群,曾經參加科舉考試,但沒有考中。於是他遊曆名山大川,求仙訪道,長期在武當山、華山和少華山隱居。陳摶的修煉方法十分特別,就是睡覺。他睡覺常常短則幾個月,長則幾年,這期間不吃不喝。各地的士大夫不遠千裏慕名而來拜訪陳摶,但是他卻鼾聲如雷,毫不理會。
有一次在華山,一位樵夫到山下割草,看到一個人躺在那裏,身上已經積了厚厚的一層塵土。樵夫以為這個人已經死了,就挖了個坑,準備把他埋起來。卻見這個人伸了個懶腰醒了過來,埋怨樵夫把他吵醒了,原來這是陳摶在睡覺。還有傳說中說陳摶能夠一睡八百年。有人做詩打趣說:“彭祖壽經八百歲,不比陳摶一覺眠。”世間最喜歡睡覺的人恐怕也不能睡到這個地步。
其實,據說這是道家修煉中一種獨特的形似睡姿的內丹修煉法,也就是“胎息”。人處在“胎息”的狀態中,口鼻的呼吸已經沒有感覺,僅僅是丹田還有微弱的起伏,就像嬰兒在母親體內靠臍帶呼吸一樣。
道家認為,這種修煉可以讓人祛病延年、光彩照人。
陳摶在遊曆名山的過程中結交了很多神仙,《太華希夷誌》中記載,有一天知縣陳堯佐去拜見陳摶老祖,說了沒幾句話,就看到一位風姿颯爽的道士走過來。陳摶老祖急忙把自己的座位讓出來給道士坐,道士並不辭讓,徑直入座。期間,道士從囊中取出一枚棗子送給陳堯佐,陳堯佐自恃為堂堂縣令,覺得寒酸就沒有接受,而陳摶站起來接過吃下了。道士離開後,陳堯佐問他是什麼人。陳摶回答道,這就是呂洞賓,送給陳堯佐的棗子是能夠延年益壽的仙棗。陳堯佐驚愕不已,後悔有眼不識泰山,錯過了與呂洞賓結交的機會。除了呂洞賓之外,陳摶結交的道士還有李八百、麻衣先生、鍾離子等人,他們各個身懷絕技,在山中清淨修煉,陳摶老祖在修道上的成就,據說和他所結交的道友有很大關係。
106感人的愛情神話柳毅傳書中,柳毅為誰傳書?為什麼要傳這封書信?
柳毅傳書的故事記錄在唐代小說《柳毅傳》中。柳毅是湖北的一位書生,他去長安趕考時在涇陽遇到一位女子在冰天雪地中放羊。柳毅十分奇怪,打聽之後才明白,這個女子是洞庭湖龍宮三公主,遠嫁給涇水龍王十太子。不料十太子風流成性,成婚之後把公主冷落一邊。獨守空房的公主又受到公婆的欺負,逼迫她帶著羊群到江邊放牧,這些神羊能夠給所到之處帶來雨雪,公主隻有在雨雪中堅持放牧。周圍的水族害怕涇水龍王而不敢給洞庭湖傳信,柳毅義憤填膺,決定放棄趕考為公主傳信。
柳毅趕到洞庭湖畔,將三公主的書信送給洞庭君。洞庭君的弟弟錢塘君帶著水軍去涇陽解救三公主,卻失手殺了十太子。三公主回到洞庭湖後答謝了柳毅,錢塘君想要撮合兩人,卻遭到柳毅的反對。柳毅因為自己報信導致三公主丈夫被殺,內心十分愧疚,再加上兩人的婚姻沒有媒人說和,最後拒絕了婚事。分開之後的柳毅和三公主日夜相互思念,柳毅母親見狀,決定為兒子尋找三公主。而錢塘君也想為錯殺十太子贖罪,於是變化成媒人,在雙方家長的努力下,兩位有情人終成眷屬。
如今,洞庭湖中的君山上有一口柳毅井,相傳柳毅就是從井中找到通往龍宮的道路,為三公主送信的。據說井下的泉水甘冽清甜,井壁上的雕刻栩栩如生,巧奪天工。柳毅井已經成為當地的名勝古跡,吸引很多人流連忘返。
另外一口柳毅井在洞庭東山席家花園附近,據說三公主的書信中曾經提到這個地方。這口井至今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曆史,明代的一位大學士在井邊立了一塊碑,上麵寫著“柳毅井”三個字,這塊石碑至今完好無損。這口井的神奇之處在於常年不涸,即使幹旱成災的年份,井中的水也不會減少,洪澇的年份井水也不會溢出來,井水同樣十分甘甜。
107在神話傳說中,有人把寬廣無際的大海都煮沸了,他是誰?
煮海的是一位叫張羽的年輕人,元朝李好古的雜劇《張生煮海》敘述了這段在民間廣為流傳的神話故事。
秀才張羽是潮州人,屢次應試不中,就放棄了功名,借住在東海石佛寺,夜晚在寺中彈琴解悶。因為琴聲優美,引來龍女瓊蓮偷聽。
瓊蓮與張羽相見,二人生出愛慕之心,張羽要求與瓊蓮結為夫妻。瓊蓮與張羽約定,在八月十五那天請張羽到家中,準備招他為婿。分別後,張羽相思心切,等不到八月十五就離開石佛寺去尋找瓊蓮。路上張羽遇到仙姑毛女,她化作一位道姑告訴張羽瓊蓮的真實身份。原來瓊蓮的父親是龍王,張羽恐怕自己窮書生的身份會遭到拒絕,十分著急。仙姑毛女送給張羽三樣法寶,一口銀鍋,一把鐵勺,還有一文金錢。張羽按照仙姑教導的方法,在海邊架起了銀鍋,把金錢放在鍋裏,舀起海水倒進鍋中。鍋中的水逐漸沸騰起來,神奇的是,大海中的水也隨之沸騰了。龍王被迫從海中出來,答應張羽和龍女結婚。大婚正進行的時候,東華上仙不請自來,從天而降。原來張羽和瓊蓮本是天宮中的一對金童玉女,因為在瑤池相會,動了思凡之心,所以雙雙被懲罰下凡投胎,一個做了龍女,一個做了書生。現在他們在人間的時限已經到了,東華上仙就帶著兩人重返瑤池仙位。
金童玉女在生活中常常被用來形容十分相配、相貌姣好的男女情侶,但在神話中金童玉女卻不一定是情侶。道教中的得道真人往往有仙童、仙女在左右侍奉,金童玉女就是指這些仙童、仙女。而在佛教中,觀音菩薩身旁的侍者善財和龍女也被稱為金童玉女。善財和龍女並不是男女情侶,他們都是觀音菩薩的弟子,是在修佛方麵有很大成就的尊者。在《張生煮海》這個故事中,金童玉女兩位神仙確實產生了感情,因此才下界,生出了這一段傳奇故事。
108漢代名臣張良後來為什麼不吃五穀?
張良的祖父、父親等先輩曾擔任過韓國宰相,秦國滅韓國之後,張良為了替韓國報仇,曾經費盡心思刺殺秦始皇但都沒有成功,反而因此被通緝。張良隱姓埋名逃到了下邳,有一次在過橋時看到一位仙風道骨的老人坐在橋上。老人看到張良走近,故意把鞋子甩落橋下,讓張良去撿,張良沒有爭辯照做了。結果老人又甩落了鞋,讓張良去撿,反複三次,張良雖然心有不滿,但終究還是幫老人撿回來了。老人認為這個年輕人謙遜有禮,是可塑之才,便傳給他《太公兵法》,並說仔細研讀後能懂得用兵之道,足可以讓他做帝王師。張良拜謝,後來得知這位老人是傳說中的仙人黃石公。
張良後來輔佐劉邦推翻秦朝,成為漢朝的開國元老。功成名就之後,張良卻對做官不感興趣了。張良曾經形容自己說:“如今我憑借三寸之舌,成為了帝王的軍師,封地列侯,享受著一般老百姓所能享受到的最高待遇。我現在希望摒棄一切人間的俗事,跟隨赤鬆子去修道。”
張良說到做到,總是稱病不去上朝,同僚們也見不到張良的蹤影。張良常常用辟穀的方法養身修煉,所謂辟穀就是不吃五穀。道家認為,人間的煙火糧穀不潔淨,五穀的渾濁積累在身體中會阻礙人們成仙。於是修煉辟穀的人們就模仿《逍遙遊》中“吸風飲露”的仙人行徑,不吃五穀雜糧,以求延年益壽。一直到劉邦去世後,呂後苦勸張良進食,他才勉強開始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