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底斯堡演說
87年前,我們的先輩們在這個大陸上創立了一個新國家,它孕育於自由之中,奉行一切人生來平等的原則。現在我們正從事一場偉大的內戰,以考驗這個國家,或者任何一個孕育於自由和奉行上述原則的國家是否能夠長久存在下去。我們在這場戰爭中的一個偉大戰場上集會。烈士們為使這個國家能夠生存下去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我們來到這裏,是要把這個戰場的一部分奉獻給他們作為最後安息之所。我們這樣做是完全應該而且是非常恰當的。
但是,從更廣泛的意義上來說,這塊土地我們不能夠奉獻,不能夠聖化,不能夠神化。那些曾在這裏戰鬥過的勇士們,活著的和去世的,已經把這塊土地聖化了,這遠不是我們微薄的力量所能增減的。我們今天在這裏所說的話,全世界不大會注意,也不會長久地記住,但勇士們在這裏所做過的事,全世界卻永遠不會忘記。毋寧說,倒是我們這些還活著的人,應該在這裏把自己奉獻於勇士們已經如此崇高地向前推進但尚未完成的事業。倒是我們應該在這裏把自己奉獻於仍然留在我們麵前的偉大任務——我們要從這些光榮的死者身上汲取更多的獻身精神,來完成他們已經完全徹底為之獻身的事業;我們要在這裏下定最大的決心,不讓這些死者白白犧牲;我們要使國家在上帝福佑下得到自由的新生,要使這個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長存。
亞伯拉罕·林肯
1863年11月19日
名人論戰
林肯在葛底斯堡戰場舉行國家烈士公墓落成典禮時,發表了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說》,在演說中,他給葛底斯堡戰役賦予了崇高的意義,他說:“我們要從這些光榮的死者身上汲取更多的獻身精神,來完成他們曾為之竭盡全部忠誠的事業;我們要在這裏下定最大的決心,使這些死者不致白白犧牲。”
在一篇論述葛底斯堡戰役的文章的結尾部分,溫斯頓·邱吉爾這樣寫道:“他(指李將軍)與他的傷兵和戰俘走在一起。他損失了兩門大炮,也輸掉了這場戰爭。”
軼事
葛底斯堡被傳鬧鬼
這個世界上本不存在所謂的鬼,但鬧鬼的傳說卻也屢見不鮮,尤其是鬼宅。而電影人更是經常拿鬼宅開刀,利用令人毛骨悚然的鬼事故吸引觀眾眼球。近日,《時代》雜誌對曆史上出現的著名鬧鬼地進行了一一點評,並評選出十大鬧鬼地排行榜,葛底斯堡榜上有名,與著名的“瑪麗女王”號,倫敦塔等共享這一“榮譽”。
葛底斯堡的上榜理由是:葛底斯堡戰役持續3天,是美國曆史上最為慘烈的戰役之一,當時共有大約5萬名年輕士兵陣亡。很多人相信,無法接受死亡這一現實的士兵的鬼魂經常在葛底斯堡戰場出沒。在這個位於賓夕法尼亞州的戰場,這些死後仍不得安靜的靈魂仍在尋找他們的步槍和同伴,他們根本不知道戰爭已經結束。
由此可見,當年那場殘酷的戰爭已經給葛底斯堡留下了揮之不去的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