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格勒保衛戰
戰役簡述
1941年7月至9月,希特勒的北方集團軍以優勢兵力突破蘇軍抵抗,進抵蘇聯第二大城市列寧格勒郊外和蘇芬界河拉多加湖一帶,距市區隻有5公裏,切斷了列寧格勒同蘇聯內地的聯係,企圖迫使列寧格勒不戰而降。但列寧格勒市民英勇不屈,不顧敵機的狂轟濫炸,忍饑挨餓,堅持生產,很多工人和居民自動拿起武器到前線作戰。從1941年9月8日到1944年1月27日列寧格勒被圍困的872天裏,蘇聯政府和列寧格勒市民通過拉多加湖的“生命之路”成功地組織了對城市和軍隊的供應。列寧格勒前線部隊、波羅的海艦隊擊退了敵人不斷的進攻,終於在1944年1月徹底粉碎了德軍對列寧格勒的封鎖。3月蘇軍把德軍從列寧格勒擊退200多公裏。在列寧格勒保衛戰中,共有60多萬居民和蘇軍官兵獻出了生命。
戰前形勢
1940年5月10日,薄霧如同輕紗一般從靜謐的塞納河上向著碧綠的草地和鮮花盛開的果園彌漫開來,這預示著一個景色宜人的春天即將到來,希特勒的軍團像鋼鐵洪流一樣隆隆駛進法蘭西的領土,西歐諸國自此被置於希特勒德國閃擊戰的狂飆之中。不可一世的德軍從巴黎殺向巴爾幹半島、從日蘭德半島殺進納維亞,並將大不列顛困軍團在英倫三島不能動彈……可以說,希特勒幾乎不費吹灰之力便征服了大半個歐洲。
1940年12月8日,柏林帝國大廈,麵對著牆壁上高懸的世界地圖,自閃擊波蘭以來未嚐敗績的希特勒把他鋒利的目光投向了蘇聯廣袤的領土,將他的那支在此之前無往而不勝的鐵騎的前進目標指向了克裏姆林宮……就在這一天,希特勒正式發布了進攻蘇聯的第21號指令,並以“巴巴羅薩”作為這份作戰計劃的代號。“巴巴羅薩”是12世紀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菲特烈大帝的名字。希特勒以這位800年前的偉大皇帝的綽號作為他的侵蘇戰爭計劃命名,也許是他期待著這個名字能夠為他的戰爭計劃增添一絲神秘之光。
希特勒對自己的計劃頗為得意。“當‘巴巴羅薩’開始時,全世界都將會大驚失色,難置一言!”希特勒高傲的說,他的目光蔑視一切。按照“巴巴羅薩”計劃的具體部署,遼闊的蘇聯戰場被劃分為北方、中央和南方三個戰區,每個戰區都配備一個強大的集團軍群。“北方”集團軍群的任務是:從東普魯士的蘇伐烏基出發,迅速馳越涅曼河,消滅波羅的海沿岸地區的蘇聯軍隊,最後直取列寧格勒,並切斷它和摩爾曼斯克之間的交通線,迫使這座名城不戰而降。
列寧格勒這座有著悠久曆史的城市,政治上有“蘇聯第二首都”之稱,經濟上是蘇聯最大的工業中心,而且在軍事上也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蘇聯第二大運輸樞紐,共有十條鐵路線通過這裏,特別是十月鐵路線把列寧格勒與莫斯科和蘇聯的其他地區聯結在一起,讓城市之間形成一張巨大的網絡,因此在國防上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希特勒認為,隻有在保證完成占領列寧格勒的情況下,“才能繼而打好占領莫斯科這個重要交通樞紐和國防工業中心這場進攻戰”。因此,在希特勒的對蘇戰爭中,他是把占領列寧格勒這一戰略要地看作是一項“刻不容緩的任務”。
為了確保能夠一舉拿下列寧格勒,希特勒任命曾經指揮德軍突破法國“馬其諾防線”的陸軍元帥馮·萊布為“北方”集團軍群指揮官,統率的兵員達70萬人,配備了1200架飛機、1500輛坦克、12000門火炮,並限令萊布務必須根據“巴巴羅薩”計劃的規定日期,在1941年7月21日之前拿下列寧格勒。希特勒甚至為此描繪出了一幅“美好”的畫麵:到時候他不僅要前往列寧格勒“皇宮廣場”檢閱軍隊,而且還要在列寧格勒“阿斯托裏亞”飯店舉行盛大的“祝捷”宴會。
1941年6月22日拂曉,遙遠的蘇聯西部天際,在經過了短暫的夏夜而逐漸變得暗淡無光的群星中,出現了一片異樣的“星體”。這是一些亮得非同尋常的星星,它們色彩紛呈,並且快速地向東飄來。與此同時,還伴隨著陣陣發動機的轟鳴聲。不一會兒,發動機的噪聲驟然加大。終於,五顏六色的星光越過無形的空中國境線—— 一千多架機翼上粉刷著納粹標誌的飛機閃電般地闖入蘇聯領空,對蘇聯腹地的機場、軍事指揮部和交通中心投下暴雨般的炮彈。緊接著,七千多門各種口徑的火炮同時對準早已瞄好的目標開火。一時之間,蘇聯西部邊境炮聲隆隆,硝煙彌漫,火光衝天。
整個西伯利亞平原都在炮火中顫抖,希特勒的“巴巴羅薩”計劃開始了。
6月22日,萊布統率下的“北方”集團軍群在大量航空兵的支援下,從東普魯士的哥尼斯堡向蘇聯波羅的海沿岸地區發起進攻。戰鬥伊始,德軍就輕而易舉渡過涅曼河這一水上天塹,繼而向蘇聯腹地長驅直入。
在遼闊的北方戰線上,德軍“北方”集團軍群的先頭部隊第56摩托化軍,在開戰後的24小時內就深入蘇聯境內40多公裏。6月25日,德軍坦克部隊推進到離陶格夫匹爾斯隻有70公裏的烏提那。6月26日,德軍裝甲集團的先頭部隊離維爾紐斯和列寧格勒之間的主要鐵路中心陶格夫匹爾斯不到8公裏的路程了。
至此為止,在短短的4天內,德軍裝甲部隊就翻山越嶺、攻城占地,向蘇聯腹地推進竟達到300公裏。
為了完好無損地一舉拿下陶格夫匹爾斯市內的一座大型公路橋和一座鐵路橋,便於後續部隊能夠迅速越過西德維納河,德軍“勃蘭登堡800”特種部隊一部,駕駛著繳獲來的4輛蘇製軍用汽車,身穿蘇軍軍服,說著流利的俄語,混進陶格夫匹爾斯市內,出其不意地占領了這兩座橋梁,使德軍的機械化部隊順利渡過了寬闊的西德維納河。陶格夫匹爾斯的失守,使得奧斯特洛夫—普斯科夫——盧加——列寧格勒一線因為失去了天然屏障而完全暴露在德軍麵前。
7月1日,隨著拉脫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首都裏加的失守,列寧格勒的形勢越發危險了。7月4日,德軍又突破奧斯特洛夫——普斯科夫防區內的防線。7月9日,防守普斯科夫的蘇軍在經過一場血戰後不得不放棄該城,退往諾夫哥羅德。於是,德軍的鐵蹄終於在闖入俄羅斯大地之後正式踏上了列寧格勒州的地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