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柏林戰役(1)(2 / 2)

與政治家的丘吉爾一樣,斯大林此時的眼光已經不僅僅局限於戰場,為了保證日後與波蘭的流亡政府在博弈中有更多資本,因此計劃中參加柏林戰役的除了蘇聯紅軍,還包括波蘭第1和第2集團軍——這支由“流亡”蘇聯的波蘭共產黨員和1939年被俘的波軍組成的隊伍,也是有相當戰鬥力的,他們分別被配屬於白俄羅斯第1和烏克蘭第1方麵軍。1944年底到1945年3月,蘇軍向他們提供了1個SU-85自行火炮團(第13團)和更多的SU-76,除此之外,蘇軍還為波蘭軍隊提供了T-34/85坦克328輛,並以71輛IS-2坦克組成了波蘭第7和第8兩個重型坦克團(不過柏林戰役前,這兩個團已經損失了45輛坦克,剩餘的IS-2中有21輛又支援了在柏林以東損失較大的蘇軍)。

為了確保自己的計劃能夠順利實施,蘇軍按照最高統帥部劃定的進攻分界線,各方麵軍在4月5日—7日進行了沙盤圖上的演習。當然,在這最後一次攻勢即將開始前,蘇軍雖然在兵力和兵器方麵享有極大的優勢,並且做出了周密的安排,但在德國腹地如果想像斯大林格勒的天王星行動一樣達成進攻的突然性,是件非常困難的事——盡管蘇軍在戰役前采取了很多隱蔽措施,但在隨後的戰鬥中這些努力被證明基本上是徒勞的。在1945年4月15日,一個在屈斯特林橋頭堡南部被俘虜的蘇軍士兵告訴德國人,第二天早上,得到新式坦克和強大榴彈炮加強的蘇軍將發動強大的攻勢,他同時供稱,由於紅軍此前在德國領土敗壞的軍紀,斯大林還要求前線部隊必須軍裝齊整、梳洗幹淨,以“有教養的形象”出現在柏林。德國將軍聞此消息後得出的結論是,俄國人準備在德國建立長期的共產主義製度,而其中心就是目前還在第三帝國手中的柏林。

相關鏈接

柏 林

柏林,德國首都,也是德國最大的城市以及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現有居民約340萬。柏林位於德國東北部,四麵被勃蘭登堡州環繞。施普雷河和哈維爾河流經該市。柏林市也是德國十六個聯州之一,因此也稱為柏林州,和漢堡、不來梅三個城市同為德國的城市州。柏林有著悠久的曆史,曆來都被視為歐洲的戰略要地之一。

雙方兵力分析

蘇軍:

直接參加柏林戰役的蘇軍共計3個方麵軍和配屬的空軍(即白俄羅斯第1、2方麵軍和烏克蘭第1方麵軍),波羅的海艦隊一部,空軍遠程航空兵第18集團軍(飛機800架),國土防空軍和第聶伯河區艦隊,再加上參戰的波蘭2個集團軍,蘇軍總兵力達到了162個步兵師和騎兵師,21個坦克軍和機械化軍,4個空軍集團軍,總兵力250萬人,火炮和迫擊炮約4.2萬門,坦克和自行火炮6250餘輛,作戰飛機7500架。

德軍:

德軍主力此時仍集中對付蘇軍。至4月16日前,在蘇德戰場作戰的共有214個師(其中34個坦克師,15個摩托化師),又14個旅。而當時對美、英軍作戰的隻有60個人員裝備不齊的德國師,包括5個坦克師,僅有約200輛坦克。防守柏林方向的是G.海因裏希上將指揮的“維斯瓦”集團軍群(轄坦克第3集團軍、第9集團軍),舍爾納元帥指揮的“中央”集團軍群所屬坦克第4集團軍、第17集團軍(總計48個步兵師,9個摩托化師,6個坦克師,以及許多其他部隊和兵團,共約100萬人、火炮和追擊炮10400門、坦克和強擊火炮1500輛、作戰飛機3300架)。陸軍總部預備隊有8個師。此外,在柏林市還組建了200多個國民突擊隊營,守軍總兵力超過2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