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柏林戰役(2)(2 / 3)

在柏林以南,烏克蘭第1方麵軍所屬雷巴爾科將軍的近衛坦克第3集團軍在馬林多夫區與崔可夫的近衛第8集團軍左翼會師,加強有盧欽斯基第28集團軍3個師的近衛坦克第3集團軍肅清了柏林西南郊的敵人,正在進行爭奪施馬爾根多夫的戰鬥。由於協同方麵出現了問題,雷巴爾科的坦克兵遭到了蘇軍自己的航空兵的攻擊而受到了損失。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蘇軍大本營下達了訓令,確定了白俄羅斯第1方麵軍與烏克蘭第1方麵軍的戰鬥分界線,這條分界線由騰瓦爾德通過馬林多夫、騰珀爾霍夫直到波茨坦車站,線上各點均由烏克蘭第1方麵負責攻擊。在4月25日日終時分,從柏林以東北南下的白俄羅斯第1方麵軍第47集團軍和近衛坦克第2集團軍的部隊與烏克蘭第1方麵軍近衛第3坦克軍,在柏林以東的凱特坎地區會師,柏林市已經完全陷入了蘇軍的包圍。但在市區的戰鬥中,盡管配屬了步兵部隊並根據斯大林格勒等城市作戰經驗組織了強擊群,但近衛坦克第1集團軍已經有點力不從心了。為了保證向市區挺進的速度,朱可夫將方麵軍預備隊,戈爾巴托夫將軍的第3集團軍沿近衛坦克第1集團軍的路線投入交戰。

此時的圍城中,不管德軍的兵力是9萬、12萬還是20萬,有一點可以肯定的:在龐大的蘇聯攻城部隊麵前,他處於絕對劣勢。到了4月26日,直接攻擊柏林城的蘇軍共有464000人,裝備12700門火炮和迫擊炮,2100門火箭炮,1500輛坦克、自行火炮。天空已經成了蘇聯飛機的天下,他們掃射地麵任何一個看不順眼的目標——僅從兵力對比上來看,就能看出德軍的失敗近在眼前了。但是,蘇軍對勝利即將到來的憧憬又一次落空了。在柏林城高大的磚砌樓房、貼著巴伐利亞啤酒、巴黎美容膏廣告牌和各種宣傳品的燈柱之間,殘酷的最後戰鬥開始了。蘇聯人的坦克開進了柏林,在紅軍“像辛勤園丁在花園裏灑水般”傾泄炮彈的時候,有經驗的德軍戰鬥人員則躲到地下室裏。而炮擊一停止,他們就爬到上麵,依托每一條街道和每一座樓房向蘇軍射擊。由老弱病殘組成的國民突擊隊和“鐵拳”再次發揮了意想不到的巨大作用,而德國空軍的88毫米高射炮則成為了蘇聯坦克的第2號殺手。在碎石成堆的柏林街道裏,隻要有一輛坦克被擊中,其餘的坦克就會被堵塞,然後德國人就可以用反坦克火箭彈逐個從側麵加以消滅。在市區建築內,狹處相逢的兩軍官兵還展開了刺刀見紅的白刃戰,一個蘇聯士兵在把德國人掐死以後,才發現自己的肚子也被劃開……柏林地下的下水道、地鐵、地下管道和排水溝也變成了戰場,德國人利用它們機動兵力,甚至往往能出現在蘇軍的背後。

4月26日,白俄羅斯第1方麵軍和烏克蘭第1方麵軍展開了大規模的強擊柏林作戰行動。初期進展較為順利,但隨著與市中心的距離越來越短,德軍的抵抗越來越猛烈,蘇軍的推進速度也緩慢下來,為了支持強擊群的戰鬥,蘇軍1萬多門炮每隔一段時間就同時開火射擊。此時,柏林上空已看不到美英轟炸機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塗著紅星機徽的蘇軍強擊機和轟炸機。

白俄羅斯第1方麵軍負責從柏林的東麵、北麵和西北向柏林市區攻擊,烏克蘭第1方麵軍負責從柏林的西麵和南麵向柏林市區進攻。柏林市區被施普雷河一分為二,全長數十公裏。崔可夫的近衛第8集團軍沿著蘭德維爾運河向著提爾加登攻擊。近衛第8集團軍即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堅守斯大林格勒,立下赫赫戰功的第62集團軍——這個集團軍有著豐富的巷戰經驗,特別注意發揮自動火器的近戰作用和大威力火炮、坦克炮直瞄射擊的毀滅性火力。在4月26日這一天,近衛第8集團軍向柏林市中心推進了3公裏,在個別地段上推進4公裏左右。要知道這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成績,市區作戰一般情況下蘇軍每晝夜隻能推進2公裏左右。該集團軍右翼部隊已進至布裏采爾—茨維格運河,該運河在特裏普托夫公園附近注入施普雷河,集團軍左翼以及在主要方向上作戰的部隊攻占了布裏茨和馬裏恩多夫兩市區,並繼續沿帖爾托夫運河向前運動。

近衛第8集團軍的近衛步兵第39、79師各團在強渡帖爾托夫運河後,立即對滕佩爾霍夫機場展開攻擊。騰佩爾霍夫機場是當時柏林市能夠使用的惟一“空中通道”。為了掐斷這一“空中通道”,防止德軍將領們乘飛機逃走,蘇軍兩個師包圍了機場。蘇軍炮兵奉命以火力控製起降場。由於不了解地下機庫出口的具體位置,蘇軍強擊支隊隻好以機槍火力封鎖了通向飛機跑道的道路。到4月26日中午,整個騰佩爾霍夫航空港及飛機場,連同地下機庫、通信樞紐都被蘇軍占領。此時,柏林通向外界的所有通道全部被封閉,德軍被全部殲滅隻是時間問題了。在蘇軍的強大攻勢下,不但“國民突擊隊”的防線一步步後撤,4月26日夜,尚有一些坦克的“明赫貝格”裝甲師也抵擋不住蘇軍的壓力,開始向A、B防禦區內線。不過在選帝侯大街教堂前的廣場上,武裝黨衛隊則利用地雷,再一次阻止了蘇軍以獨立重型坦克第34團為先導發起的攻勢。

27日,柏林的爭奪戰已經向市中心一帶轉移。根據東線戰場的豐富經驗,蘇軍在巷戰攻堅中基本依靠強擊支隊和強擊群。強擊支隊和強擊群是指執行強行攻擊堅固目標的戰鬥編組,強擊支隊通常下設若幹個強擊群。實際上,蘇軍早在斯大林格勒戰役時,就編組並使用了強擊群,這時使用自然也是輕車熟路。

為了對付蘇軍的強擊群和空前強大的火力,德軍的防禦部隊隻能采取“打了就走”的戰術,用手榴彈、鐵拳、機槍和迫擊炮對蘇軍進行靈活的狙擊和偷襲。在街壘固守的部隊,特別是龐大的88毫米高射炮,由於行動不便,往往在第一輪戰鬥後就會成為蘇軍重炮或強擊機的犧牲品。城市作戰同樣影響德軍坦克的機動性,其裝甲車輛主要用於在有利地勢下進行伏擊。由於無法依托街壘或建築物擋住蘇軍的去路,因此盡管德軍的襲擊可以給蘇軍造成較大傷亡,但對遲滯蘇軍行動的影響並不是特別大。在4月27日的日終時分,蘇軍已進至德軍的最後防禦地區——提爾加登,這裏距離包括帝國辦公廳、國會大廈等德國的核心權力機構已非常近;近衛第8集團軍和近衛第1坦克集團軍也進入了市中心區,在空軍部一帶與德軍肉搏。在烏克蘭第1方麵軍地段內,德軍雖然也在逐步後退,但戰鬥同樣極為緊張激烈。雷巴爾科的近衛坦克第3集團軍已經攻占過很多城市,以往每次都是通過機動和迂回,迫使德軍放棄城市。但這次完全不同,每一寸土地都必須一寸一寸地攻占,擅長機動作戰的坦克軍團陷入了城區作戰的泥沼。此時,蘇軍進攻節奏暫時停頓了下來,整個德軍柏林集團已被壓縮到市區由東到西的一條狹長地帶,這一地帶長16公裏,寬2—3公裏,個別地方寬5公裏。

即便在夜間,戰鬥也沒有停歇,從空中飛行員們可見看見蘇聯士兵手中的火把在黑暗中挪動。不過在殘酷戰鬥中,越來越多的德國人逐漸明白:戰敗不可避免。蘇軍開始盡量避免從街道上通過,而開始在加強的坦克和火炮支援下,逐個房屋的清剿。越來越多的德軍士兵被打死在窗戶旁,或者和碎石一道被炸上天、被坦克履帶碾成肉泥。籠罩在末日氣氛中的德國人不僅士氣瓦解,有時甚至連做人的尊嚴也開始喪失。過去道貌岸然的德國將軍追逐半裸的女通信員;在希特勒總理府的角落裏發生著集體淫亂;洶酒也成了擺脫滅亡恐懼的靈丹妙藥。普通市民們對於駐紮的軍隊沒有什麼好感,因為他們會招來蘇聯人暴風雨般的炮擊;而一些買賣人則用他們藏著的私貨去討好衝進來的東方征服者,某位德國老板就向紅軍提供了可口的白麵包。柏林的工人階級似乎多少有些指望,在他們中流行著某個德國女歌手的話:寧可讓俄國人貼著我的肚皮,也不願英國人的炸彈落到我的頭頂。這種不怎麼令人高興的俏皮話背後另一個無情的事實是,不管斯大林是否打算讓紅軍以“有教養的姿態”出現,事實這是不可能的——強奸和掠奪到處發生。現在紅軍士兵感興趣的是報複、是發泄,或者是為戰後注定艱難的生活創造一點物資保障,而不是國際主義。目睹了柏林地獄般的景象,助手柏林炮兵上將魏德林早已對希特勒援軍將至的保證失去了信心。事實上,他原來所隸屬的第9集團軍主力潰敗,隻有2-3萬人(蘇聯人對這個數字異議很大,認為至多不過幾千軍人逃脫)得以逃到西方軍隊的陣地尋求庇護,而溫克的“援軍”也是自身難保。1945年4月28日早晨,已經另有打算的魏德林開始清點家當。他的第56裝甲軍還有40輛坦克和強擊火炮可以使用,處在其指揮下的戰鬥部隊大概有3萬多人(大部分國民突擊隊看來沒有包括在內)。魏德林和他的參謀長花了幾乎一天的時間草擬突圍計劃。計劃指出,德國人在柏林堅持的時間不會超過兩天,彈藥即將耗盡,糧食和醫療物資倉庫也大都落入紅軍之手。為此,魏德林打算把部隊分成3個梯隊突圍。第1梯隊包括第9傘兵殲擊師主力、“愛德爾”戰鬥群、第18裝甲步兵師;第2梯隊包括2個團和空投的海軍人員,希特勒的衛隊將掩護元首和其它官員在該梯隊突圍;第3梯隊包括“明赫貝格”裝甲師和年輕的貝倫芬戈爾將軍的戰鬥群,黨衛軍“諾爾蘭德”第11裝甲步兵師,第9傘兵殲擊師的部分兵力。突圍部隊將沿維爾格爾姆施塔特以南的安德爾一黑爾街向城西北衝擊,奪取斯潘道南麵哈韋爾運河上的橋梁,殺開一條血路突出紅軍的包圍圈。這些部隊有3萬人,40多輛坦克強擊火炮。當天夜間,德國飛機在柏林空投了6噸糧食,15到20發反坦克火箭彈,這點對魏德林來說幾乎和沒投一樣的物資當然改變不了他的突圍設想。22時,魏德林帶著計劃去見希特勒,可元首拒絕突圍。他告訴魏德林,即使逃出柏林,也隻不過是從一個“大鍋”跳到另一個“大鍋”。而且作為德國國家元首,他也不能容忍呆在露天或者農舍裏坐以待斃的命運。希特勒寧可在他的總理府去迎接最後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