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起,白俄羅斯第1方麵軍的5個集團軍已把提爾加登沙洲團團圍住,4月28日,蘇軍大大壓縮了對提爾加登的包圍圈,幾個集團軍全部壓在河岸上進行強渡的準備。在準備進攻的時候,蘇軍各部隊接到了這樣的命令:“不要心疼炮彈,也不需要節省子彈,迫擊炮彈和手榴彈要敞開打。”蘇軍也要畢其功於一役,使出全部的本事來了。蘇軍“以強製勝”的作戰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至。在近衛第8集團麵前的蘭德維爾運河上,隻有一座拱形大橋完好的保留著。4月28日夜間,蘇軍通過往河裏扔裝有刨花的麻袋的辦法,製造了強行泅渡的假象,引誘德軍開火,從而摸清了對麵德軍的火力配備情況。清晨,蘇軍炮兵將偵察到的德軍火力點全部摧毀。但是有幾輛德軍“虎”式坦克,隱蔽在縱深防禦工事中未被發現。當蘇聯坦克剛剛開上拱形大橋,立即遭到了“虎”式坦克的射擊,兩輛坦克當即被擊毀。吃了虧的蘇軍坦克兵把被打壞在橋麵上的坦克拖回來後,決定采取一種從未使用過的煙幕掩護法。他們在坦克掛滿發煙罐,點燃後直衝橋頭。被搞得目瞪口呆的德國人還沒緩過神來,蘇軍坦克已經衝過了大橋,在河對岸取得了一個立足點。
在提爾加登沙洲的北麵,突擊第3集團軍的步兵第79軍受命向施普雷河南岸的國會大廈地區進攻,這是一個新投入戰鬥的新銳軍。第79軍軍長佩列韋爾特金將軍把強渡施普雷河奪取國會大廈的任務交給了步兵第171師和第150師。此刻除了提爾加登一帶外,柏林市區的德軍的抵抗已基本失去了組織。4月29日零時30分,蘇軍第171師和第150師開始強渡施普雷河。第171師經過1小時激戰,渡過了施普雷河。第150師到淩晨的時候也強渡成功。這時,擋在蘇軍進攻部隊和國會大廈之間的是昔日黨衛隊隊長希姆萊掌握的內務部所在的吉姆勒宮。4月29日白天和夜間,第171師和第150師的兩個團為奪占內務部大樓展開了激烈戰鬥。蘇軍在這裏遭到了頑強的抵抗,到29日午夜,蘇軍在又投入1個團的兵力之後才徹底占領了大樓。與此同時,東麵的突擊第5集團軍在渡過施普雷河後,把在政府區頑抗的德軍分割成了幾部分;西麵的第47集團軍占領了哈韋爾河西岸的波茨坦、施潘道一線,徹底封死了德軍向西突圍的道路,提爾加登被徹底孤立起來了。就在朱可夫的白俄羅斯第1方麵部隊取得重大進展的4月28日24時,大本營傳來的一紙命令卻使先前心情愉快的烏克蘭第1方麵軍司令員科涅夫心頭布滿了愁雲。該命令劃分了白俄羅斯第1方麵軍和烏克蘭第1方麵軍之間最後的戰鬥分界線,它經騰珀爾霍夫車站、維克托一劉易斯練兵場至薩維尼亞車站,往下沿鐵路經過沙爾洛騰堡、韋斯特克羅伊茨到魯列本車站。這條“殘酷”的戰鬥分界線將柏林市區幾乎全部重要的德國首腦機關,都劃到了烏克蘭第1方麵軍進攻地帶以外。然而,科涅夫此時根本不敢向因進攻進度緩慢而早已不耐煩的斯大林申辯。看來,斯大林還是想把攻克柏林的最大桂冠戴到他的副手——朱可夫頭上。
4月30日,希特勒自殺斃命。對於他的死亡方式,東西方將展開一場激烈的、至今也沒有最終答案的、而且多少有些無聊的爭論。就在希特勒享用最後一頓午餐的時候,蘇軍步兵第79軍所屬步兵第150師和第171師開始了奪取國會大廈的戰鬥。國會大廈位於提爾加登中央公園的東北角,靠近勃蘭登堡門,是一座有圓頂的大樓,由於受到了多次轟炸,已變成了空蕩蕩的龐然大物。大廈內大約有1200—1800人左右的德軍部隊,主體是黨衛軍“諾爾蘭德”師的一部分兵力和第18裝甲步兵師餘部防守。4月30日11點,蘇軍開始了進攻前的火力準備。炮火急襲後,第150師和第171師的強擊支隊發起了衝擊,企圖從三個方向衝進國會大廈。但是未得到可靠壓製的德軍火力點立刻噴射出猛烈的火力。蘇軍士兵紛紛中彈倒地,掩護出擊的十幾輛坦克也被反坦克炮擊毀大半,第一次衝擊失利。
下午13點,蘇軍89門火炮、自行火炮和火箭炮對國會大廈暴露的火力點進行了30分鍾的直接瞄準射擊。國會大廈的牆麵頓時變得千瘡百孔,用磚石堵住門窗構成的火力點連同後麵的士兵都被炸碎,在大廈厚實的牆麵也被炸開若幹大洞。趁著德軍火力被壓製的時候,蘇軍各強擊支隊在坦克23旅十幾輛坦克掩護下重新發起衝擊。他們利用空地上的障礙物和兵器殘骸作掩護交替前進,避開德軍正麵火力,緩慢地向大廈推進。終於在14點25分,步兵第171師由薩姆索諾夫上尉指揮的一個營和第150師達維多夫少校和涅烏斯科羅耶夫大尉指揮的兩個營,衝進了國會大廈。突入的蘇軍立刻分成小組逐層肅清大廈一層的德軍。雙方在房間內、樓梯上、走廊裏展開了激烈的近距離交戰。幾乎動用了所有類型的武器,從匕首、刺刀、手榴彈直到重機槍、火焰噴射器。自動武器像刮風一樣狂掃,大廈的牆壁全都變成了蜂窩狀。急紅眼的德國士兵把本來是“坦克殺手”的長柄火箭彈也用來對付蘇軍步兵,向衝進來的蘇軍分隊胡亂噴射,擊中的地方不是一片血霧就是轟然一個大洞。由於麵積太大,蘇軍攻進來後,也隻能攻占一塊地方鞏固一塊地方,不可能像別的建築物那樣一蹴而就。蘇軍甚至把原來室內戰鬥根本用不上的重機槍也抬進來,向對麵德軍猛掃。落到蘇軍手中的長柄火箭彈也成了德軍的噩夢,蘇軍摸到一枚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向德軍發射。在硝煙彌漫光線昏暗的大廈內部,不斷有雙方士兵從樓梯或樓板上的大洞跌下,摔在堅硬的地麵上死去。蘇軍付出慘重代價後,終於肅清了大廈的下麵幾層的德軍。但據守大樓的德軍拒不投降,要與蘇軍死戰到底。
4月30日18點,蘇軍兩個師的增援分隊進入國會大廈。力量對比的天平開始向蘇軍傾斜。隨著越來越多的德國士兵被打死,德軍的抵抗開始減弱了。這時不想在即將勝利的時刻付出更大代價的蘇軍指揮官,召喚坦克向大廈尚在德軍手中的樓層射擊。停在大廈前麵廣場上的坦克立即開火,磚石夾雜著德國士兵的身體四處橫飛。蘇軍的進展大大加快。在4月30日,紅軍戰士葉戈羅夫中士和坎塔裏亞下士在國會大廈主樓圓頂上升起了突擊第3集團軍軍事委員會授予的第5號紅旗。
30日晚上,總理府裏殘剩下的人,包括鮑曼和孟克等人開始突圍。黨衛軍“諾爾蘭德”師為此動用了5輛坦克:黨衛軍第503坦克營的2輛“虎王”、2輛“黑豹”、1輛強擊火炮、8輛其他裝甲車輛,被用於這次突圍;參戰者中不少於一半是非德國人。但2輛“虎王”據說在通過國會大廈附近的電車軌道時被幹掉了;鮑曼死在了突圍途中;而被打散的孟克等人則在通過貧民區時看見了工人從窗戶裏伸出的示威拳頭。
蘇軍列隊撤出滿目瘡痍的國會大廈戰場,預示著戰爭即將結束在國會大廈的戰鬥還在進行時,僅僅知道希特勒已死,自己繼任為德國元首的鄧尼茨,在通過電台“宣誓就職”的同時,向世人宣布:“元首在於布爾什維克的戰鬥中陣亡”。5月1日淩晨4點,崔可夫在獲得朱可夫的同意後,會見了德軍最高指揮部的談判代表克萊勃斯將軍。克萊勃斯帶來了希特勒自殺的消息,並要求停火。由於克萊勃斯在無條件投降問題上作不了主,隻得返回向戈培爾請示。5月1日,蘇軍步兵第416師與德軍“明赫貝格”師激戰,該師不足一營的剩餘部隊在勃蘭登堡門附近的街壘和動物園的地堡裏,進行著最後有組織的抵抗。有資料顯示,來自波蘭的IS-2坦克和坦克手,也參加了這裏的戰鬥。中午,德軍最後1輛虎I坦克被丟棄在距離勃蘭登堡門隻有幾百米的地方,最後一門PAK40反坦克炮也被摧毀,失去了坦克的黨衛軍坦克手毫不猶豫地拿起了步兵武器,與步兵一起進行了最後的戰鬥。傍晚這裏的德軍被殲滅,一麵紅旗插在了勃蘭登堡門上的青銅四駕馬車上麵。入夜,蘇軍用1.8噸炸藥炸開了特拉特隧道頂部,用水淹沒了這裏仍在頑抗的德軍。5月1日18點,返回地下室的克萊勃斯有了回音,表示德軍最高統帥部拒絕無條件投降。此時,柏林市內隻剩下個別地方還有德軍在憑借為數不多的彈藥固守在孤零零的街壘或大樓中,成了紅色海洋中的孤島。18點30分,蘇軍所有火炮一齊向德軍陣地開火,明確警告德國人不投降隻能自取滅亡。5月1日晚,蘇軍最後肅清了國會大廈的殘敵,烏克蘭第1方麵軍與白俄羅斯第1方麵軍在市內很多地方會師。5月2日零點40分,蘇軍電台收到了德軍要求停火的呼叫。早上7點左右,柏林城防司令魏德林上將來到崔可夫的指揮所。他告訴崔可夫戈培爾已經自殺,然後向柏林城防部隊下達了立即停止抵抗的命令。
5月2日15點,柏林城防部隊全部放下武器,柏林巷戰和整個柏林戰役正式結束。
戰役影響
柏林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的重要戰役。粉碎了德軍最高統帥部,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在戰役過程中自殺,戰役結束時,德國最高統帥部代表德國無條件投降。這次戰役的勝利結束,標誌著德國法西斯的徹底滅亡。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進程的重要裏程碑。
雙方主將
朱可夫:
略,見《莫斯科保衛戰》。
魏德林:
魏德林(1891-1955),二戰時期德國炮兵軍官,是一名一戰前的1911年就加入德國國防軍的老兵,在德國軍隊中服務了34年,1944年晉升為上將,1945年任柏林城防司令,同年5月2日率部投降。1955年11月17日死於前蘇聯戰犯監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