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孫子兵法 (1)(1 / 3)

孫武(原著):東方兵學的鼻祖 孫武,春秋時期齊國樂安(今山東省廣饒縣)人,字長卿,出生於公元前 535年左右,後世之人均尊稱其為孫子、孫武子、兵聖、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 學的鼻祖。 孫武在戰亂期間曾將自己所著《兵法十三 篇》敬獻給吳王闔閭,吳王當即授命孫武為戰前 將領。孫武每每出兵打仗,都是戰無不勝,攻無 不克。《史記》中記載孫武曾與伍子胥一起率領 六萬精兵打敗了楚國二十萬大軍,成功攻入楚國 郢都,北威齊晉,南服越人,顯名諸侯。孫武所 著的《兵法十三篇》是我國至今發現最早的兵 法,也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 之首,後來享譽國際,被翻譯成各種文字流傳於世 界各地,也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兵學典範之書。 如果追溯孫武遠祖的曆史,他祖上其實不姓孫,而是姓陳。據史料記載,他是 春秋時期陳國公子陳完的後代。

孫武自幼生在將門之家,自然會受到家族門風的熏陶,他從小就表現得十分 聰慧睿智、機敏過人,而且他還勤奮好學、喜歡思考、富有主見。每當家人從朝中 回到家裏時,孫武總喜歡跟在他們身後,纏著他們,讓他們不停地給自己講各種曆 史故事。他尤其喜歡聽有關戰爭的故事,而且是百聽不厭。時間一長,旁邊跟著伺 候他的人對這些故事都耳熟能詳了。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是,當他的家人不在家的時 候,他就把他聽來的故事一遍又一遍地講給這些伺候他的人聽。 除了喜歡聽各種曆史故事,孫武還有一個最大的愛好就是看書,尤其是 兵書。孫家自祖上起,家族中的每一個人都精通兵法之道,是一個名副其實的 軍事貴族世家,所以家中收藏了各種兵書。比如說《黃帝兵書》《太公兵法》 《風後渥奇經》《易經卜兵》《軍誌》《軍政》《軍禮》《令典》《周書》 《老子兵錄》《尚書兵紀》《管子兵法》。還有上自黃帝、夏、商、周,下到 春秋早、中期有關戰爭的竹簡,把他們家藏書的閣樓塞得滿滿的。所以孫武小 孫武,春秋時期齊國人,字長卿,因其所著《兵法十三篇》被尊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之鼻祖。

小時候最喜歡請教家人和老師。如果還是覺得不明白的話,他就直接去問他的父親、祖父,直到自己真的搞明白了。

有一次,孫武在兵書中讀到一句“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他思來想去也弄不明白到底是什麼意思,於是就跑去問老師:“先生,祀是什麼?戎是什麼?”老師很意外,怎麼今天孫武問的問題這麼簡單,於是就隨口解釋說:“祀是祭祀,戎是兵戎。”孫武看了看老師,希望老師能解釋得更明白,可是老師卻不繼續往下說了。孫武便仰著頭接著問:“祭祀是人們對逝者或是天物的一種精神寄托,怎麼能和兵戎相提並論為國家的大事呢?”老師細想,覺得孫武說得有道理,可是自己一時半會兒卻也不知道該怎麼解釋。

孫武接著說:“我想,隻有兵道才是國家的大事,上自君王下至百姓都是不可不察的大事。”剛剛長到8歲,孫武就被家人送到了“庠序”(政府辦的正規學校),在那裏接受正統的基礎知識教育。當時,“五教”“六學”是“庠序”的主修課程。“五教”就是指五種人們常常提及的倫理道德的教育,即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六學”就是指六種最基礎的科目學習,即禮、樂、射、禦、書、數。年幼的孫武本來就天資聰穎,對其他人來說那些晦澀難懂的“五教”倫理還有“六學”基礎課,他隻要看過兩三遍就可以爛熟於心。其他學生還在那埋頭苦讀,他卻早已不知道跑到哪裏去玩了。有一次,老師看見其他學生都在專心學習,唯獨不見孫武,以為他一定又出去貪玩了,就把他叫回來準備狠狠地責罰一頓。老師先翻開書把剛剛學過的一段課文拿出來提問孫武,結果孫武對答如流。老師找不到責罰孫武的理由,無奈之下隻好作罷。時間長了,老師發現孫武天賦異稟,認為他將來必成大器,就更加用心地教育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