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遊說的人常說:“大海有上百裏寬,卻不能滿足一個不知足的人;小泉隻有三尺深,卻已經足夠急需解渴的三軍將士們的需求了。”在我看來,私欲之所以產生就是因為沒有節製,邪惡之所以產生就是因為沒有禁止。最高明的政治就在於用精神情感來感化天下萬民,然後就是要根據具體的情況來做出具體的判斷,最後就是不要侵占百姓們農忙的時間,不損耗百姓的財物。使用刑罰才能更好地禁止私欲邪惡,結合教育才能使獎賞奉公守法的行為發揮更大的成效。
戰權第十二兵法曰:千人而成權,萬人而成武。權先加人者,敵不力支;武先加人者,敵無威接。故兵貴先。勝於此,則勝彼矣;弗勝於此,則弗勝彼矣。
凡我往則彼來,彼來則我往,相為勝敗,此戰之理然也。夫精誠在乎神明,戰權在乎道之所極。有者無之,無者有之,安所信之?先王之所傳聞者,任正去詐,存其慈順,決無留刑。故知道者,必先圖不知止之敗,惡在乎必往有功?輕進而求戰,敵複圖止,我往而敵製勝矣。故兵法曰:“求而從之,見而加之,主人不敢當而陵之,必喪其權。”凡奪者無氣,恐者不可守,敗者無人,兵無道也。意往而不疑則從之,奪敵而無前則加之,明視而高居則威之,兵道極矣。
其言無謹,偷矣;其陵犯無節,破矣;水潰雷擊,三軍亂矣。必安其危,去其
患,以智決之。高之以廊廟之論,重之以受命之論,銳之以逾垠之論,則敵國可不戰而服。
譯文兵法說:有一千人就能形成一種權謀,有一萬人就能形成一種威力。在敵人的前麵使用權謀,那麼敵人就沒有力量來抵擋;在敵人的前麵形成威力,那麼敵人就不會有威勢來迎戰。因此,兵貴在先發製人。把這一點做好,那麼就可以戰勝敵人;如果這一點做不好,那麼就不能戰勝敵人了。
我方進攻時敵方反擊,敵方進攻時我方反擊,有勝也有負,這是戰爭的規律。
頭腦敏銳就能對戰爭形勢做出精確的判斷,權謀靈活就會深刻理解戰爭的規律。有的可能顯示成沒有的樣子,沒有的可能顯示成有的樣子,這樣敵方又怎能分清真假虛實呢?古時候的國君為後人傳頌的原因就在於:任用正直賢能的人,遠離奸詐昏庸的人,保護仁慈和順的人,懲治為非作歹的人。懂得戰爭規律的人,一定知道一味貿然進攻很可能遭到失敗,怎能一向前攻擊就取得成功了呢?輕率攻擊對方,與敵交戰後再想中止戰鬥就十分困難了,就算軍隊能夠撤退,戰爭的主動權已經被敵方奪去了。所以兵法上才會這樣說:“尋求敵人去追逐他,一遇上就攻打,用原本就抵禦不了敵方攻擊的兵力去進攻敵方,喪失戰爭的主動權就是必然的了。”一般來說,軍隊一旦失去主動權就會士氣低落,那麼軍心就會渙散不堅定,打仗失敗主要的原因就在於領導者無法勝任,這些都是不懂用兵之道的緣故。當確定要去攻擊敵方的時候,就應該勇敢地進攻,在敵方士氣低落不敢進攻的時候就發起對敵方的進攻,在分析清楚敵方的情勢且居高臨下的時候就應該對敵方進行威逼,如果這樣,那就算得上是精通用兵之道了。
言語不謹慎,會使軍機遭到泄露;進攻沒有節製,會被敵方擊潰;如果士兵散漫急躁,那麼全軍潰亂就是必然的了。必須要轉危為安,把禍患消除,用智謀進行決策。朝廷的軍事決策高明,挑選重用有才幹的將領,那麼軍隊的行動就會銳不可當,就能不戰而使敵國屈服了。
重刑令第十三將自千人以上,有戰而北,守而降,離地逃眾,命曰國賊。身戮家殘,去其籍,發其墳墓,暴其骨於市,男女公於官。自百人以上,有戰而北,守而降,離地患,以智決之。高之以廊廟之論,重之以受命之論,銳之以逾垠之論,則敵國可不戰而服。
譯文兵法說:有一千人就能形成一種權謀,有一萬人就能形成一種威力。在敵人的前麵使用權謀,那麼敵人就沒有力量來抵擋;在敵人的前麵形成威力,那麼敵人就不會有威勢來迎戰。因此,兵貴在先發製人。把這一點做好,那麼就可以戰勝敵人;如果這一點做不好,那麼就不能戰勝敵人了。
我方進攻時敵方反擊,敵方進攻時我方反擊,有勝也有負,這是戰爭的規律。
頭腦敏銳就能對戰爭形勢做出精確的判斷,權謀靈活就會深刻理解戰爭的規律。有的可能顯示成沒有的樣子,沒有的可能顯示成有的樣子,這樣敵方又怎能分清真假虛實呢?古時候的國君為後人傳頌的原因就在於:任用正直賢能的人,遠離奸詐昏庸的人,保護仁慈和順的人,懲治為非作歹的人。懂得戰爭規律的人,一定知道一味貿然進攻很可能遭到失敗,怎能一向前攻擊就取得成功了呢?輕率攻擊對方,與敵交戰後再想中止戰鬥就十分困難了,就算軍隊能夠撤退,戰爭的主動權已經被敵方奪去了。所以兵法上才會這樣說:“尋求敵人去追逐他,一遇上就攻打,用原本就抵禦不了敵方攻擊的兵力去進攻敵方,喪失戰爭的主動權就是必然的了。”一般來說,軍隊一旦失去主動權就會士氣低落,那麼軍心就會渙散不堅定,打仗失敗主要的原因就在於領導者無法勝任,這些都是不懂用兵之道的緣故。當確定要去攻擊敵方的時候,就應該勇敢地進攻,在敵方士氣低落不敢進攻的時候就發起對敵方的進攻,在分析清楚敵方的情勢且居高臨下的時候就應該對敵方進行威逼,如果這樣,那就算得上是精通用兵之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