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我國的投資者過去大都局限在A股市場,而A股市場是不對外開放的市場,因此,大多數投資者對於市場的政治風險了解甚少。進入B股市場後,他們依然以A股市場的投資理念看待B股市場,而忽略了B股市場具有向境外投資者開放的特點。在金融自由化、全球化的今天,大夥同在一個屋簷下,人家陰雨綿綿,與之緊密相聯的B股市場又怎麼能長期豔陽高照呢?6月1日後B股市場的大幅下跌,雖然主要源於前期的暴炒透支了未來的上漲空間,加上沒有後續配套政策出台,缺乏後續資金跟進,但國際股市的動蕩,也影響了B股市場的持續上漲。
最能體現B股市場政治風險的,莫過於9?11美國遭遇恐怖襲擊事件。受此影響,全球股市大跌,中國的B股市場甚至A股市場也未能獨善其身,出現了相應的震蕩。消息傳來的第二天,兩市B股便都跳空低開,雖當日收一陽線,但還是在盤麵中留下了一個向下的跳空缺口,使整個B股市場再度蒙上一層陰影。9月14日,B股市場更是一泄千裏,尤其是滬市,以160.32點開盤後僅象征性地上摸至162.12點即顯乏力,隨後單邊下行,幾乎所有個股全麵大幅度下跌,市場信心再度陷入低點。9月17日,兩市B股走勢更加疲軟,滬市B股指數跌幅已達6%左右,以142點的次低點收盤,而深市B股指數的跌幅更是達到7%以上,跌破了前期的低點,創出自6月調整以來的新低,同時也跌破了年線的支撐,且盤中沒有一次較有力度的反抽,呈現的是完全的單邊下跌走勢。
“美國感冒,全球咳嗽”,這已不是一句玩笑話。美國恐怖事件發生後,全球股市都出現了大幅度的震蕩。亞洲地區的股市普遍下滑,歐洲股市更是猛烈下跌。B股市場既然站在了國際化的最前沿陣地,必須也要受到國際事件的影響,並作出相應的反應。具體地看,一方麵是B股市場中還有一部分境外投資者,境外證券市場的變動勢必會影響到這類投資者的心態,由此會產生相應的投資策略,當全球股市出現暴跌時,也可能引起這部分投資者的撤離,使得B股市場出現下跌。另一方麵是國內投資者對於美元大幅貶值的恐慌而引發大量的拋盤。這次恐怖襲擊不僅給美國帶來數額巨大的直接經濟損失,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原本在彙市表現較為堅挺的美元受到了最為嚴重的考驗。因此,作為以美元為交易貨幣的市場(如滬B股)就不可能對此沒有反映;深B股雖以港元交易,但受香港股市影響較大,而美國股市和美元的波動對香港股市產生的作用相當大,因此同樣受到較大的衝擊。
除了美國恐怖襲擊事件外,近年來美國經濟衰退帶動全球經濟走向蕭條,日本2001年首季經濟已呈現負增長,西歐經濟也有衰退的趨勢。雖然美日連續降息以扭轉局麵,但對經濟、股市的下滑無濟於事。這無疑都要影響到我國B股市場的發展,對此,投資者應該有清醒的認識。
2、政策風險
投資B股首先要重點注意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和重大經濟發展戰略,前者如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產業政策等,後者如西部大開發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等。這些政策和戰略的出台與修改對B股企業的生存環境、發展方向、經營狀況都可能有決定性影響。企業一方麵被動地受政策的影響,另一方麵主動采取適應性戰略。這些結果和行為彙集起來,就不僅僅決定了二級市場整體表現,還將改變整個市場的行業結構、地區結構、盈利結構等。其次則是國家一些具體經濟運行製度、規則方麵的政策。我們知道,B股的牛市是從2000年5月開始的,如果沒有中國證監會當時出台新股增發政策向有B股的上市公司傾斜的話,如果沒有出台B股市場向境內投資者開放的政策的話,恐怕現在滬市B股指數還停留在四五十點的水平。很明顯,B股市場還是一個典型的政策市,哪怕已經對境內投資者開放,場外資金和場內資金之比已經超過4倍;哪怕中國經濟依然低通脹、高增長;哪怕B股指數已經把所有的均線都踩在腳下,一切都無濟於事。隻要基本麵繼續保持曖昧,B股市場何去何從的問題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這個市場還將回到原來的老路上去,B股實際上就是被夾在世界其他地方股市和A股之間的一個沒有自己獨立走勢的附屬品。短線而言,市場心態還非常不穩定,投資者切忌不可追漲殺跌。
目前的B股市場,還有一個不能確定的政策風險,那就是擴容。按目前市場狀況,如不擴容,B股供求關係的失衡會導致B股流通性不強,難以吸引境外大資金的加入,這必將造成B股市場持續發展動力缺乏。但如果擴容,若規模過大,速度過快,也將造成市場的動蕩。現在雖然新股發行尚未進行,但外資法人股已開始陸續流通,這些股份勢必增加市場流通B股的容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市場的走勢。
3、經濟周期風險
一方麵,我國經濟周期性波動會帶來風險。在經濟景氣階段,包括B股在內的各類投資都易於有較好的收益表現;反之,經濟不景氣階段,各類投資收益都會傾向於下滑。但各個行業對經濟周期的敏感度不一樣。因此,在投資時還必須考慮所投資股票的行業對經濟周期敏感性。如房地產、建材、汽車、家電、商貿等行業對經濟周期就很敏感,它們的行業總體業績波動會與經濟周期同步,並且波動幅度一般會大於經濟波動幅度;而像電力、公用事業等行業對經濟周期的反應就小得多。一般在經濟步入景氣階段時,可投資那些周期敏感性行業;當經濟開始調整時,適當轉向對經濟周期不敏感的行業。
另一方麵,隨著我國經濟對外依存度越來越大,國際經濟周期波動也會對B股市場的投資收益產生影響。這種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一是實質性影響,包括對商品和服務進出口的影響。當其他國家特別是重要的國際貿易夥伴的經濟處於不景氣階段時,他們對商品和服務的需求下降,會導致中國的出口減少,影響到一些出口依賴性較大的B股公司贏利水平,進而影響投資者的B股投資收益。同時,由於他國的物價水平相對下降,則有利於降低一些原材料進口企業的成本,並刺激進口的增加。反之,當其他國家經濟處於景氣階段時,他們對商品和服務的需求上升,會導致我們的出口增加。4.彙率風險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日益開放,中國國內經濟也必然暴露於各種各樣的外彙風險中。外彙風險帶來的影響主要體現為:
首先,影響B股企業的基本麵,包括通過影響企業的產品出口、原材料進口、融資成本、海外投資收益等,最終影響到企業的利潤,進而影響B股的投資收益。這和A股市場是一樣的。其次,由於深、滬兩市的B股分別以港元和美元交易和結算,在B股市場的流動性得到充分解決後,存在A、B股兩個市場間套利的可能,彙率變動將直接影響A、B股的市場價格。
從理論上講,由於A、B股同股同權,當資本能在兩個市場間較低成本地流動時,如果不考慮風險貼現率的差異,一股A股和一股B股的價格應當是相等的。如果這時人民幣貶值,相當於A股價格低了,而B股維持原價,因此有可能引起人們拋售B股,轉而進入A股市場。最後導致B股價格下跌,A股價格上漲,直到在新的彙率下A、B股等價為止。因此,投資B股必須關注彙率的變動,尤其應注意政府部門是否有運用彙率工具調節經濟的意向。當人民幣有貶值可能時,宜賣出B股,持有外彙;當人民幣有升值可能時,可以考慮買入B股,通過股市的收益彌補彙兌損失。
彙率也能讓大家虧錢,這是許多B股投資者過去根本沒有考慮過的問題。而事實上,投資B股不懂得彙率,則無異於盲人摸象。現在美國經濟持續放緩,外彙市場的風險在同時加大。因此,中國的B股市場正存在潛在的彙率風險。隨著金融業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我國股市、彙市之間的關係也將越來越密不可分。尤其是針對外資的B股市場,更一直把人民幣是否貶值看作市場的最大風險。人民幣一旦貶值,對B股的直接反映就是貶多少跌多少,當然隨後會逐漸修正。人民幣在亞洲金融危機中,一直恪守不貶值的承諾。如今,周邊環境有了很大的變化,人民幣的適當貶值也不是不可能的,這對整個國民經濟和上市公司都會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對B股來說,當是利空因素。5.利率風險也就是由於利率變化而使證券投資遭受損失的可能性。理論上講,股票的價格和利率的高低成反比,利率越高,股票的價格就應越低;反之則股價越高。在我國的B股市場,利率風險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①人民幣利率。人民幣利率越高,A、B股的價格就會越低,也即股價下跌;②外彙存款利率。B股投資者要考慮的機會成本是外彙的存款利率。目前我國美元的一年期存款利率為3.815%,比人民幣同期存款利率2.25%高出了70%,而我國外彙存款利率是與國際市場利率水平(特別是美國的利率水平)接軌的,所以,國際利率水平對我國的B股影響也是很大的。
由此可見,一般境內居民投資B股,除要求具備較豐富的技巧外,還要密切關注國際金融市場的變化。例如,國際市場美元利率的下調,理論上將給我國境內美元存款的利率帶來下調壓力,促使一部分美元存款由儲蓄轉向外彙投資和B股市場,以尋求更高的收益水平。而貨幣供應的增加,對B股市場而言則是利好。另一方麵,中國金融業目前麵臨的形勢是儲蓄嚴重分流,儲蓄存款增幅甚至出現負增長的現象,而物價指數已呈上升趨勢,因此人民幣利率已經幾乎不可能再降了,倒是麵臨上調的壓力越來越大。一旦人民幣利率上升,則A、B股市場出現調整就不可避免。
除以上所述外,還有許多因素也屬於係統風險的範疇。如股價過高時,股票的投資價值相對不足。當股市經過狂炒後特別是無理性的炒作後,股價就會大幅飆升,從而導致股市的平均市盈率偏高、相對投資價值不足,此時先入市資金的盈利已十分豐厚,一些股民就會率先撤出,將資金投向別處,從而導致股市的暴跌。股市上有一句名言,暴漲之後必有暴跌,暴漲與暴跌是一對孿生兄弟,就是對這種風險的一種客觀描述。又如經營環境的惡化。當一個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發生變化而將對上市公司的經營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產生不利影響時,所有企業的經營無一例外地都要受其影響,其經營水平麵臨普遍下降的危險,股市上所有的股票價格都將隨之向下調整;至於股市的擴容,由於會改變股市中的資金與股票的供求關係,使股市的資金從供過於求向供不應求方向發展,也可導致股價的下跌;而如果其他投資領域利潤率的提高,像房地產業的複蘇、集郵市場的興旺及其他商貿業利潤率的提高都將導致股市資金的流出,從而導致股價的下跌。
非係統風險客觀存在
非係統風險又稱非市場風險或可分散風險。它是與整個股票市場的波動無關的風險,是某些因素的變化造成單個股票價格下跌,從而給股票持有人帶來損失的可能性。非係統風險的主要特征是:
①它是由特殊因素引起的,如企業的管理問題、上市公司的勞資問題等;
②它隻影響某些股票的收益,它是某一企業或行業特有的那部分風險。如房地產業股票,遇到房地產業不景氣時就會出現下跌;
③它可通過分散投資來加以消除。由於非係統風險屬於個別風險,是由個別人、個別企業或個別行業等可控因素帶來的,因此,股民可通過投資的多樣化來化解非係統風險。
產生非係統風險的原因主要是一些直接影響企業經營的因素,如上市公司管理能力的降低、產品產量與質量的下滑、市場份額的減少、技術裝備和工藝水平的老化、原材料價格的提高以及個別上市公司發生了不可預測的天災人禍等等。這些事件的發生,導致上市公司經營利潤的下降甚至發生虧損,從而引起股價的向下調整。如1996年中期年報公布時,某公司宣布其上半年每股股票的虧損在0.70元以上,從而導致了該隻股票的狂跌,在很短的時間內,該股票的市價就下跌了一半。
B股市場的非係統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經營風險
這是指公司經營不善帶來損失的風險。公司經營不善,是對投資者一種很大的威脅。它不僅使股民毫無收獲,甚至有可能將老本也賠掉。構成經營風險主要是公司本身的管理水平、技術能力、經營方向、產品結構等內部因素。我們知道,B股公司質地普遍較差,盈利能力不足,成長性不好,有的公司業績逐年滑坡,有的公司連年虧損。根據證監會的規定,退市機製同樣適應於B股市場,如果由於公司自身經營不善或其他原因使公司倒閉破產,則將給投資者帶來較大的損失。這是一種高度的風險,這種風險對於投資者來說是災難性的,投資者會損失大部,甚至是全部的投資及收益。因此,如果投資者不加選擇地買入股票,難免會落入收購“垃圾”的境地,進退兩難。
一般來說,企業的競爭地位、盈利能力及成長性和企業的經濟管理能力,是B股投資價值的重要影響因素。具體而言,技術是企業生存發展的重要基礎,並且越來越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決定因素。它既給企業提供有利的發展機會,也同時帶來生存與發展危機。在B股投資上應選擇技術水平高、技術創新與開發能力強的企業作為投資對象,以規避風險,獲取收益。
市場占有率是企業的立身之本,實現利潤的前提,在B股投資上應選擇市場開拓思路好、招數多、投入大、效果佳的企業作為投資對象,以保證投資收益的穩定和增長。
我國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也是影響其B股股票流動性的重要因素,我國發行B股的公司中,國有股和法人股比重約占60%左右。國有股和法人股比重越大,B股的流動性越差,投資風險越大;反之流動性越好,投資風險也越小。
2、行業風險
與A股一樣,B股投資的風險和收益要受到來自行業和企業因素的影響。明確這些因素及其影響特點,並采取正確投資策略,對於B股投資者降低風險、提高收益具有實際意義。
行業的發展狀況對於該行業的B股影響巨大,從某種意義上說,投資於某B股實際上就是以某行業為投資對象。行業的不同生命周期階段、影響行業發展因素的變動以及行業狀況,對於B股投資收益有重要影響。
國家的產業政策對行業發展具有導向作用。當前我國支持環保產業、信息產業、汽車產業、農產品加工業、生物技術產業的發展,因此這些行業的B股行情應看好。加入WTO,對我國有出口優勢的行業和與貿易相關的行業,如紡織、服裝、家電、外貿、港口等行業,是利好,投資者應關注這些行業的B股。
資產重組能夠使企業的行業屬性發生變化,從目前看,我國滬深兩市B股的行業結構趨同,行業分布狀況是:90%的B股公司分布在傳統產業中,而隻有10%的公司屬於高新技術行業。最近,許多含B股傳統行業上市公司借助實質性的資產重組,實現了向高科技行業升級轉型,拓寬了發展空間。這類B股值得投資者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