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財務風險
這是指公司的資金困難引起的風險。一個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的大小,可以通過該公司借貸資金的多少來反映。借貸資金多,則風險大;反之,風險則小。因為借貸資金的利息是固定的,無論公司盈利如何,都要支付規定的利息;而股票資金的股息是不確定的,它要視公司的盈利情況來確定。因此,債務負擔重的公司比起沒有借貸資金的公司,其風險更大。
企業的財務指標,如主營業務收入、淨利潤、每股收益、每股淨資產、淨資產收益率、市盈率、資產負債率和淨資產收益率增長率等指標,能夠從不同角度反映企業的規模、實力、經營效率、經營業績和成長性,是B股個股投資選擇上的重要依據。因此,投資者要學會看財務報表,善於研究財務狀況。不過,值得注意的是,B股公司的財務報表,雖然要經過境外審計,但信息披露的不及時、經營管理水平普遍較低以及經營的不規範還會大量存在。這對B股投資者來說,又是一個非常實在的風險。投資者自身風險不容忽視
所謂投資者自身風險,也即股票投資者因其錯誤投資決策和行為而使其蒙受投資損失的風險。係統風險和非係統風險對於投資者來說是客觀存在的風險,而投資者自身的風險,則是一種主觀存在的風險。
投資者主觀決策和操作的錯誤也會給投資帶來損失,這是毫無疑問的。如錯誤地判斷投資的收益率;盲目地跟風跟潮進行股票的買賣交易;對股票買賣的時機判斷失誤,錯過了最佳的買賣股票的時機;缺乏自我製衡的投資心理和投資行為;缺乏理智的投資決策和嫻熟的投資技巧等。錯誤的投資決策及行為,會使股票投資的潛在風險變為投資者的現實風險,經濟損失也就不可避免了。尤其是那些非客觀因素造成的股市風險,也就是那些人為設置的股市陷阱——不管是上市公司的業績陷阱還是莊家的欺騙陷阱,不管是謠言製造的陷阱還是股評操縱的陷阱——最終大都是通過投資者的決策錯誤才達到套牢投資者的目的,這恰恰是被許多人忽視的一個方麵,談股市風險就隻看到係統風險與非係統風險,偏偏就沒有考慮投資者自身投資決策與行為錯誤所導致的風險。
B股投資者自身的風險,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
一是技術操作風險。A、B股兩個市場在交易方式、市場規則上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最主要的差別在於市場的操作性,由於B股市場規模較A股小得多,操作技術差別很大。從以前B股的表現分析,多數個股成交量極小,對利好、利空消息表現為空漲空跌。另外,由於我國B股目前沒有做空機製,要在二級市場上盈利隻能做多,因此境內投資者的做多意願非常強烈,目前B股市場的操作手法與A股市場非常相似。但市場有市場本身的規律,一廂情願隻能得到市場的懲罰,對市場隻能順勢而為。所以對於倉促上馬的新的投資者而言,若求勝心切,盲目迎戰很可能導致慘重損失。
二是不合理的預期風險。許多投資者由於存在A、B股短期內合並的預期,因此過於看好A、B股之間的價差,有不少專家也建議投資者選擇價差比較大的股票,其實這是有較大風險的。事實上,這些股票之所以價差較大,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們的A股價格過高造成的(A股流通盤普遍比較小),而不是因為B股價格低,A、B股合並會促使A股價格逐漸回落;再說A、B股合並還需要一個相當長的過程,在此過程內,A、B股之間的價差還將繼續存在,投資者對於這方麵的預期不能過大,不能盲目樂觀。
三、如何防範B股市場的風險
風險防範的基本方針
B股市場對內開放之初,所有的股票一律漲停,當時無所謂操作的技巧,隻要你有外彙,隻要你知道開戶刷卡買賣股票,你就能賺錢;當時也無所謂風險的防範,隻要你買到了股票,漲一兩倍後又及時出手,你便穩賺不賠。但是,像這種因為政策的刺激,以致傻瓜也能賺錢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現在的B股市場,風雲變幻無常,沒有正確的投資理念,沒有嫻熟的操作技巧,沒有係統的風險防範,你就不可能成為B股市場的贏家。
防範股市風險,就要針對股市風險的種類與來源進行抵禦與避讓。因此,股市風險防範的基本方針,就要針對股市的係統風險、非係統風險和投資者自身的風險進行防範。
防範係統風險,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何時買比買什麼更重要的問題。“何時買”指的就是係統風險的防範,而“買什麼”就是非係統風險的防範。而要防範係統風險,投資者首先就應該學會區分股票的高價區和低價區,因為係統風險往往都發生在高價區,且在高價區係統風險的殺傷力最大。
除了避免在高價區域買入股票外,B股投資者需密切關注宏觀經濟形勢的發展,特別是要關注國家的政治局勢、宏觀經濟政策導向、貨幣政策的變化、利率變動趨勢和稅收政策的變化等等。如果在這些因素發生變化之前而采取行動,投資者也就能成功地逃避係統風險。
具體地說,防範B股市場的係統風險可采取如下的方針:其一,了解宏觀經濟運行的周期性變化規律,一般應在經濟蕭條時期即將結束,而股市又有見底回升跡象時,進入股市分批購買股票作為長線投資。當經濟繁榮已近頂點,而股市也已經過長時間大幅上漲,股市人聲鼎沸時,應逐步拋出股票,退出股市。這種投資方法能有效地回避風險,並獲取較大的利潤。掌握了這點,許多投資者也許就不會在6月1日後B股指數已經上漲近兩倍的情況下還去追高了。其二,由於一輪經濟運行的周期通常要經曆若幹年,在經濟持續發展的時期,股市總的趨勢是向上,但其間因供求關係的變化或有關政策法規的影響,股市也會出現幅度不小的回調。這就是說,即使是在經濟景氣時,買入股票進行長期投資,在股市達到階段性上漲的頂峰時,也應該輔以中期調節的操作手法,先獲利拋出,回避階段性下跌的風險,待回調結束時再行買入。其三,了解股市運行的曆史,當股價經過長期下跌,股價已處於曆史低位,許多股票都具備了投資價值時,可以入場分批買進股票,而不宜再拋出股票;相反,當股價經過大幅上漲,股價接近曆史高位,並遠離投資價值時,應逐步拋出股票。1999年B股指數跌至21點時,大部分股票跌破了淨資產值,有的還跌破了麵值。其實這就是一個最好的入市機會,可惜被大多數人忽略了。
對於非係統風險的防範,主要在選股時對上市公司的經營曆史、管理水平、技術裝備情況、生產能力、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及企業外部形象等方麵要有詳細的了解,力圖對上市公司的經營管理能力和發展前景作出比較客觀的預測。這就要求投資者在購買股票時,認真分析有關公司的財務報告,研究上市公司的生產經營情況、企業的競爭狀況和未來發展計劃與前景,並作出透徹的分析和準確的判斷;同時還應考慮公司以往的盈利情況、盈利增長情況和盈利的穩定性趨勢,並通過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分析判斷財務風險大小,選擇債務負擔輕、償還能力強的公司股票,以回避財務風險的損失。
即便如此,由於上市公司在其發展過程之中還是存在著投資者難以預測的不確定因素,所以防範非係統風險的有效方法還是在於分散投資,這就是在選擇投資組合時,要注意不同行業、不同地區、不同種類股票之間的搭配,一旦某隻股票的收益情況不盡人意,其他股票的收益還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彌補損失。如1994年房地產行業不景業,1995年汽車行業經營效益普遍較差,若投資者在選股時不將全部的資金注入這一行業,其損失就較低。而那些在股市中熱衷於尋黑馬、炒概念、追板塊而不注意分散投資的投資者,久而久之都難以逃脫非係統風險的懲罰。股市操作有句諺語:“不要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裏”,這話道出了通過持有股票的多樣化和正確的投資組合來減少甚至基本消除非係統風險分散風險的哲理。分散投資的方法大致有3種:辦法之一是“分散投資資金單位”。20世紀60年代末一些研究者發現,如果把資金平均分散到數家乃至許多家任意選出的公司股票上,總的投資風險就會大大降低。他們發現,對任意選出的60種股票的“組合群”進行投資,其風險可降至11.9%左右。如果你手中有一筆暫時不用的、金額又不算大的現金,你又能承受其投資可能帶來的損失,那你可選擇那些會有高收益的股票進行投資;如果你掌握的是一大筆損失不得的巨額現金,那你最好采取分散投資的方法來降低風險,即使有不測風雲,也會“東方不亮西方亮”,不至於“全軍覆沒”。不過,雖然在理論上持有股票的種類越多,就越能消除非係統風險,但在實際投資中,不可能把資金分攤到每一種股票。一是無此財力,二是股票種類太多,不利於操作管理。根據統計分析,增加持股種類,可以減少非係統風險,但減小的速度是逐漸遞減的。對於中小投資者而言,股票種類更不能過多。辦法之二是“行業選擇分散”。股票投資不僅要對不同的公司分散投資,而且這些不同的公司也不宜都是同行業的或相鄰行業的,最好是有一部分或都是不同行業的,因為共同的經濟環境會對同行業的企業和相鄰行業的企業帶來相同的影響,如果投資選擇的是同行業或相鄰行業的不同企業,也達不到分散風險的目的。隻有不同行業、不相關的企業才有可能此損彼益,從而能有效地分散風險。辦法之三是“時間分散”。就股票而言,隻要股份公司盈利,股票持有人就會定期收到公司發放的股息與紅利。一般臨近發息前夕,股市得知公司的派息數後,相應的股票價格會有明顯的變動。短期投資宜在發息日之前大批購入該股票,在獲得股息和其他好處後,再將所持股票轉手;而長期投資者則不宜在這期間購買該股票。因而,B股投資者應根據投資的不同目的而分散自己的投資時間,以將風險分散在不同階段上。
防範投資者自身風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麵。相當多的B股投資者是因為利好政策出台後盲目入市的,投資相當草率,開始是什麼B股能買得進就買什麼B股,以後則是沿襲A股的操作風險,大炒濫炒虧損B股、重組B股。如此跟風趕潮,追漲殺跌,基本上靠的是碰運氣,沒有正確的投資理念與成熟的投資技巧。這是相當危險的,許多高位套牢的投資者,大都是這類盲目的投資者。因此,要防範股市風險,投資者入市前一定要認真學習B股交易的知識,了解B股市場的特點;而在買賣股票時,首先要分析投資環境,經濟發展狀況,再進行股市循環階段的分析,最後才是選擇個股;投資者要提高預測股市未來發展方向的能力,要在人氣清淡、股市剛露出發展契機時大膽買入股票,盡量避免在人聲鼎沸、股價高漲時入市;要學會綜合運用基本分析和技術分析的方法,既重視企業的發展前景又重視入市時機的正確選擇;以中線投資為主,短線投資為輔,減少短線操作的次數;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頭腦冷靜,不輕信謠言,不輕舉妄動,不猶豫不決,不貪婪,以保證決策和行為的正確並取得投資的成功。
另外,B股投資者還要根據自己的投資類型有針對性地防範風險。對於短線投資者來說,從事股票交易的目的就是賺取價差,股票有沒有投資價值並不重要,隻要避免了價格套牢,也就規避了風險,但這種操作難度相當大。
對於長期投資者來說,風險的防範比短線投資簡單且有效,因為長線投資隻要避免價值套牢即可,價格套牢不套牢不太重要,隻要能堅持隻在股市的投資價值區域內買入股票即可。當然,對於長期投資者也存在一個把握機會的問題,不能因為不在乎套牢而盲目地入市。一般來說,股價愈低,投資收益也就越高。當股價下跌至投資區域後,長期投資者也需要根據國家宏觀經濟的運行態勢、利率的走向、股市發展的一些相關政策以及股票指數的軌跡,對股價的運行趨勢多作一些分析研究,盡可能在股價的底部投入,這樣不但可降低投入成本、提高投資收益率,還可減輕股價套牢對心理的壓力。有人為此提出股市投資價值區域的概念,即當整個股市的平均市盈率低於一年期同期儲蓄利率的倒數且股價不高於股票平均淨資產的1.5倍時,股市就進入了投資價值區。此時股民隻要將投資分散在一些業績和發展前景較好且股價與其淨資產值較為貼近的股票,就可以說已將股票投資的風險控製在一個相當低的水準。
規避風險的六大策略
因股票價格的變幻規律難以掌握,股票的風險就較難控製。為了規避風險,使股票投資的收益盡可能達到最大化,前人總結了股票投資的六大基本策略。
①“固定投入法”:是一種攤低股票購買成本的投資方法。采用這種方法時,關鍵是投資者不要理會股票價格的波動,在一定時期固定投入相同數量的資金。經過一段時間後,高價股與低價股就會互相搭配,使股票的購買成本維持在市場的平均水平。
②“固定比例法”:是指投資者采用固定比例的投資組合,以減少股票投資風險的一種投資策略。這裏的投資組合一般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保護性的,主要由價格不易波動、收益較為穩定的債券和存款等構成;另一部分是風險性的,主要由價格變動頻繁、收益變動較大的股票構成。兩部分的比例是事先確定的,並且一經確定,就不再變動,采用固定的比例。如果投資者的目標偏重於價值增長,那麼投資組合中風險性部分的比例就可大些。如果投資者的目標偏重於價值保值,那麼投資組合中保護性部分的比例可大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