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選擇這些企業的原因,在於每一家企業均具有強勁的市場基礎,使得這些企業擁有巴菲特所謂的“特許權”。巴菲特對此種特許權的淺顯定義,是消費者在一家商店買不到某種商品(例如可口可樂或吉列刮胡刀),雖然有其他類似競爭產品,但消費者仍然會到別的商店購買此種商品。而且此種產品優勢在可預見的未來都很難改變,這就是他“長期投資”甚至“永久投資”的基本麵因素。巴菲特對這些企業的營運前景相當“確定”,因此他的投資風險相對大幅下降。即使是2000年高科技股和網絡股大幅上漲,並且全球一片叫好聲時,巴菲特仍然“避開”科技股和網絡股。他認為股市中雖然擁有大量的科技公司,但誰也沒把握哪幾家公司最後會脫穎而出,與其涉入高風險的投資,不如“穩紮穩打”地投資自己所熟悉的領域,因為巴菲特的信念之一是“投資易於了解的企業”。當時許多人認為巴菲特的投資理念過時了,不適應現在的股市。誰知2001年風向大變,科技股、網絡股大幅下挫,去年熱衷追逐科技股、網絡股的索羅斯損失慘重,其旗下的兩家對衝基金被迫關閉,而巴菲特則紅旗不倒,其所持的股票市值大幅上升。
巴菲特尚且如此重視股票的投資分析,何況中小投資者呢?當然,一般中小投資者在進行股票投資分析時往往會受到資訊不足、分析工具不全、個人分析能力有限等問題的製約,因此,投資者除自行分析外,還應參考外界力量對股票投資所作的分析,作出正確的判斷。由於股票投資分析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投資專家建議中小投資者應采取從宏觀到微觀,由遠及近的步驟進行。
第一步,必須對整個國民經濟的運作,包括生產、流通、服務等各個部門作出詳細的分析,以便了解國民經濟各部門、各地區所處的增長階段以及發展趨勢,從而明確成千上萬個具體的企業,了解它們在經濟大環境下和所屬行業的特色下從事的具體經濟活動。
第二步,對發行股票的企業進行分析。因為股票是由不同的企業發行的,每個企業各有特點。要了解它,就應從股票發行企業的經濟狀況和財務狀況入手,看其資本強弱、技術實力、獲益多寡、償債能力、成長潛力等等,從而對股票發行企業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斷與評價。同時,結合分析其股票本身的曆史走勢,看它在市場價格變動與企業財務狀況相關聯的特點及變化軌跡、股票交易量和股票價格變動、市場價格變動的對應關係,並運用各種分析的結果預測股票未來變化的特點及走勢。第三步,對股票市場狀況進行分析。股票市場作為一個整體的表現,可能與基本分析的結果相一致,但也並不一定與之完全相同,某一股票的市場行為常常與基本經濟所表現的狀況相反。一個股市的經濟狀況和國民經濟現狀可能都是好的,但這種股票的市場價格可能反而下降;相反的,國民經濟的基本狀況可能並不好,但整個股票市場可能卻很興旺。總體來說,股票市場作為一個整體,其行為可能與基本投資分析所期望的不一樣。股票市場有自己的好惡,投資者和投機者往往偏愛某些行業中的某些股票,不願意投資到另一些行業中的某些股票,這種情況可能會使市場趨勢與整個國民經濟背道而馳。但這種行為通常是短期現象,投資者不應忽視其中可能產生的得失。同時,股票市場的趨勢可能領先於經濟狀況,它的周期性變動對可以看到也可能看不到的臨時發生的技術上、心理上和投資者情緒上的事件所引起反應,使有些股票的波動比市場大一些,有些比市場小一些,不過市場作為一個整體,對每種股票價格的變動負主要責任,起決定性的影響。所以,有必要把個別股票的預測與整個股市的預測聯係起來,互相對照,以提高個別股票價格預測的準確性。
總之,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逐漸成熟,我們應該讓建立在價值判斷基礎上的理性投資理念逐漸成為B股市場的主流投資理念。
入市係好“安全帶”
現在的B股投資者,再也不會懷疑控製風險的重要性了。事實上,控製風險等於乘飛機係好安全帶,這是保證投資者贏利的前提,是避免損失的基礎。任何一個準備或已經在B股市場中投資的投資者,在具體的投資活動前,都應認清風險、正視風險,並相應的做好如下的基本準備工作:
①掌握必要的B股市場知識。若想成為一個穩健而成功的B股投資者就要花些心血和時間研究最基本的B股知識。假如連一些關於B股市場最基本的投資常識都沒有,就妄想碰運氣賺大錢,即使運氣好誤打誤撞撈上一筆,不久也肯定會再賠進去。
②認清投資環境,把握投資時機。B股市場與經濟環境、政治環境息息相關,經濟衰退,股市萎縮,股價下跌;反之,經濟複蘇,股市繁榮,股價上漲。政治環境亦如此。政治安定,社會進步,外交順暢,人心踏實,股市繁榮,股價上漲;反之,人心慌亂,股市蕭條,股價下跌。投資前應先認清投資的環境,避免逆勢買賣,有許多人在未了解股市大勢之前即糊裏糊塗盲目買賣,結果與股勢反道而行。多頭市場時做空,空頭市場時卻做多,這種人焉能不賠光老本?
③確定合適的投資方式。股票投資采用何種方式,因投資者的性格與空閑時間而定,一般而言,不以賺取差價為主要目的,而是想獲得公司紅利者,多采用長期投資方式。本身有職業,沒有太多時間紮在股票市場,而又有相當積蓄及投資經驗的,適合采用中期投資方式。時間較空閑,有豐富經驗,反應靈活的人可采用短線交易的方式。就理論而言,短期投資利潤最高,次為中期投資,再次為長期投資。但事實證明很少人能每次準確的在底部買進,在頂部賣出,所以就平均獲益能力來計算,中期與長期投資較短期投資利潤高,尤其是那些日進日出的當日交易,投機性最濃且具有賭博性質,是賺是賠一半憑經驗,一半靠運氣,風險大,傷腦筋,害身體,一般投資者最好不要輕易嚐試。
④製定周詳的資金運作計劃。股票投資者一般都將注意力集中在市場價格的漲跌之上,願意花很多時間去打探各種利多利空消息,研究基本因素對價格的影響,研究技術指標作技術分析,希望能製定出最標準的價格預測,但卻常常忽略本身資金的調度和計劃。事實上,資金的調度和計劃、運用策略等所有一切都基於一項最基本的觀念——分散風險。資金運用計劃正確與否,使用得當與否,都可以用是否確實將風險分散為標準來進行衡量。隻要能達到分散風險,使投資者進退自如,那便是好的做法。至於計劃的具體做法那便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⑤正確選擇投資對象。選擇適當的投資對象亦為投資前應考慮的重要工作,對象選對了可在短期間獲得幾倍的暴利,選擇錯誤時天天眼見別的股票節節升高,而自己的卻如老牛拖車,跌時別的股票緩緩下跌,並時而反彈,而自己的卻連連下跌且無反彈。
至於選擇何種股票最好,要視當時的經濟環境,投資者個性和對股市的了解程度以及經驗而定。
掌握避險技巧
股市風險雖然客觀存在,但卻是可以避免的。因此,掌握避險技巧相當重要。以下是一些投資專家總結的避險技巧:
其一,不知道的事情不去做。這是巴菲特投資操作中的一條重要原則。這一道理看似簡單,但在實際操作中卻很難做到。原因之一,就是很多投資者在實際操作中往往帶有過多的主觀感情色彩,缺乏足夠的客觀性。表麵上看,購買某隻個股似乎有十分充足的理由,但仔細分析,你就會發現這些理由都隻能從一個側麵反映問題,根本經不住推敲。原因之二,麵對突如其來的行情,毫無準備的投資者往往經不住誘惑,匆忙參戰,根本沒有考慮行情到來的前因後果。6月1日後入市的B股投資者全部高位套牢,便是最好的例證。
美國投資專家米切爾·西維告訴我們:“當我們談到通過風險投資來賺錢的時候,可能你會認為最重要的個人品質在於大膽和勇氣。那你就錯了。毫無疑問,對於一個想成為賺錢高手的投資者來說,最重要的在於約束自己。”可見,避免風險,是投資獲利的基礎。麵對突如其來的暴漲狂潮,保持冷靜是十分必要的。
其二,購買績優成長股。選擇績優、具有成長性的B股買進,避免業績差又無發展潛力而遭市場冷落的B股。買入績優、有發展潛力、調整比較充分的B股,經過一段時間,就可以獲取較豐厚的回報,就算一旦被套,也會有解套獲利之日。反之,買了那些業績差、無發展潛力又處於高位的B股,就有可能長期被套而難以翻身。購買績優成長股票是有效回避風險的重要手段。當然,這裏有購買時機和購買價格的選擇問題,如果在不適當的時機以不適當的價格買入,其短期風險也是難以回避的。
其三,資金不能百分之百投入一隻股票,應該給自己留有10次以上的機會。人不可能沒有過錯,但不能沒有糾錯的機會,而聽消息、從眾性的一次性買入,顯然是一種不給自己留有退路的操作方式。
其四,掌握時機,及時逃頂。選擇大市、個股調整比較充分的時機入市,避免大市和個股見頂回調的風險。大市和個股的走勢是波浪式前進的,正如大海的波浪有波頂和波穀一樣,大市和個股的走勢也有頂部和底部之分。當大市和個股在一段時間裏有了較大升幅時,就算沒有政策的幹預或其他重大利空,也會做技術上的調整。一般來說,升幅較大,其調整的幅度也就越大。當大市和個股上升到頂部時,及時拋出股票,就可以避免大市和個股見頂回調的風險;而當大市和個股調整比較充分之後人市,風險就相對較小。因此許多投資專家建議,在營業廳門可羅雀時買進,投資者可輕鬆自如地挑選便宜好貨;而當營業廳擠得水泄不通時,雖然牛氣衝天,市場一片看好,人們爭相買進,但你一定要果斷賣出,不僅可以賣個好價錢,而且還可以避免高處不勝寒的風險。對照2001年B股市場暴漲暴跌的情形,你便會發現,這是個非常管用的招數。
其五,做中長線投資。我國經濟穩步發展,中長線投資符合經濟和股市發展規律。實踐也證明,中長線投資的收益要比短線投機大得多。盲目追漲殺跌的弊端,首先是要多交手續費;其次,追漲不一定能獲利,而殺跌則肯定虧損。追漲殺跌的結果,隻能是一場空忙,甚至虧損。
其六,及時拋棄弱勢股。弱勢股的形成,主要有兩方麵的原因:一是業績滑坡,被人冷落;二是莊家撤莊。某隻股票走弱的趨勢一旦形成之後,其股價將會一跌再跌。當自己誤買劣勢股,應及時拋掉,以避免更大的損失。當然,每隻股票的基本情況都在不斷變化,不少績差低價股,即以往被人們稱為“垃圾股”的企業,可能因某種特別原因一躍進入績優股的行列。而強勢股也有可能變弱,這更是對投資者眼光的考驗。
其七,凡事要有度,滿倉是大忌。散戶的資金有限,在牛市中,一旦滿倉,就將與一個個機遇擦肩而過,讓你幹著急;在熊市中,滿倉更是大忌。
總的來說,無論什麼時候,買股票之前都要盤算好買進的理由,並計算好出貨的目標。千萬不可以盲目地進去買,然後盲目地等待上漲,再盲目地被套牢。合理的做法是,在購買股票時,首先對每種股票價位變動的曆史數據進行詳細的分析,從中了解其循環變動的規律,了解收益的持續增長能力,掌握其發展趨勢;其次,在購買股票前,要認真分析投資對象,即某企業或公司的財務報告,研究它現在的經營情況以及在競爭中的地位和以往的盈利情況趨勢。如果選擇能保持收益持續增長、發展計劃切實可行的企業當做股票投資對象,而和那些經營狀況不良的企業或公司保持一定的投資距離,就能較好地防範經營風險。如果能深入分析有關企業或公司的經營材料,並不為表麵現象所動,看出它的破綻和隱患,作出冷靜的判斷,則可以更好地回避風險。
同所有的資本市場一樣,B股市場也具有較大的風險。按西方證券學家的說法,股票和風險是孿生子,隻要股票存在,伴隨而來的就是風險。不正視風險的存在是盲目的,但因為有風險的存在便裹足不前也是可笑的。我們不能因為大海裏有風浪就遠離大海;相反,隻有風頭浪尖裏的弄潮兒才能摘取美麗的珊瑚。同樣,我們不能因為B股市場裏有風險就排斥B股市場,事實上,B股市場風險的存在並不一定就會給投資者造成損失,隻要我們認識風險,正視風險,防範風險,也就完全可以避免風險。危險的是那些沒有風險意識的投資者,那些沒有避險經驗的投資者。
任何人進入B股市場,都無一例外地是為了獲取收益,而獲取收益的前提是避免風險,如果跌入陷阱,誤入圈套,連本金都沒有了,又怎麼還能賺錢?因此,在B股市場裏,賺錢重要,資金的安全更加重要。隻有確保自己的“生存權利”,才能談得上發展的機遇。這就要求投資者樹立強烈的風險控製意識,掌握嫻熟的陷阱避讓技巧,在保證資金安全的前提下獲取最大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