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簡樸潔淨回族服(4)(1 / 3)

六盤山是黃土高原上的一座年輕山峰,是2000萬年前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中,地層褶皺斷裂形成的。所以山勢陡峻,溝穀深邃,岩層錯位,怪石嵯峨,千姿百態,奇中透秀。

六盤山地理位置重要,曆史上也頗有名氣。秦漢時期,這裏的蕭關即是中原王朝抵禦匈奴部族入侵關中的重要隘口。唐朝在此建立的原州七關之六盤關,與東麓的瓦亭關遙相對應,成為“九寨咽喉,七關襟帶”。1227年,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在六盤山消夏避暑。元世祖忽必烈也曾屯兵於六盤山下,修築行宮,操兵練武,至今遺跡可見。

六盤山留下了不少文人墨客的篇章。唐代杜甫《近聞》:“渭水逶迤白日靜,隴山蕭關秋天高。”詩中“隴山”即指六盤山。李白《塞下曲》:“兵氣天下合,鼓聲隴底聞,橫行負勇氣,一戰淨妖氛。”詩中的“隴底”也指六盤山。1935年10月,一代偉人毛澤東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經過二萬五千裏的長途跋涉,翻越長征途中的最後一座大山——六盤山,感慨萬千,寫下了氣壯山河的《清平樂·六盤山》。這首詞使六盤山名揚天下,成為35座革命名山之一。

六盤山,古稱高山。成書於戰國時期的地理著作《山海經》說:“高山,其上多銀,其下多青碧、雄黃,其木多棕,其草多竹。涇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渭,其中多磬石、青碧。”六盤山民間又稱“鹿盤山”,有古道貫通南北,古名絡盤道。相傳很久以前,六盤山鬆柏竹林掩映下的一座古廟裏,有一老和尚晨鍾暮鼓,終日拜佛念經。一天,老和尚到山下小溪擔水,忽見一隻飲水的梅花鹿非常可愛,跑跑停停,似乎在召喚著他。老和尚便尾隨其後,盤山而上。不知不覺間,已攀上山頂,登山的路程和時間卻節省了不少。老和尚感歎之餘,以後便稱這座山為鹿攀山。《漢書·地理誌》載:“莽曰延年道,師古曰洛畔山,今在慶州界,其土俗稱曰洛盤,音訛耳。”《方輿考證》說:“舊通誌隆德縣有六盤山,古謂之洛盤道。”《通典》也說:“六盤山為洛盤山。”顧名思義,即絡繹盤旋之意。清宣統《固原州誌》中的八景之一就是“六盤鳥道”,意指六盤山道崎嶇艱險,隻有鳥才能飛過。如今,曆史上的“鳥道”已經是“天塹變通途”。新中國成立後修建的312國道盤山而上,溝通隴山南北。1997年開通的六盤山公路隧道穿洞而過,大小車輛魚貫通行。

六盤山陰濕涼爽,氣候多變,四季分明。青山綠水,樹木蔥鬱,煙雲繚繞,鳥語花香。有廣闊的天然林,還有萬畝人工林。森林草場遍布,生態植被良好。樹種有200多種,高等植物有700多種,有珍稀樹種獼猴桃,有用材樹種華山鬆、紅樺、水曲柳、椴木,還有經濟價值較高的沙棘、山楂、刺柏等。凡溫帶地方能生存的植物在這裏大都可以找到,故此被稱為溫帶植物資源的基因庫。最能代表六盤山特色的是四季青青的蒼鬆和箭竹。

六盤山是野生動物棲息的場所,既有密林石崖間跳躍奔竄的金錢豹、林麝等哺乳動物,也有叢草雜樹間出沒驚飛的錦雞、草鷺、野鴨、雉雞。適宜的氣候,旺盛的草木,孕育出了多種多樣的昆蟲,其中金蝠蛾、黑鳳蛾、蠟蛾等蝶類在國內頗為稀少珍貴。

六盤山是涇源縣和隆德縣的分水嶺,沿山有東海子、西海子、北聯池、花岔溝、十八盤、幹海子、石棺材、煙霧亭等險山湫水,有蘇台嶺、黃草溝、竹子坡、馬王嶺、鷹石等奇峰大穀。帝王將相、名人騷客遊曆六盤上下、涇水河穀,曆史多有記載,歌賦詩文多有留存。

1935年10月5日,紅一方麵軍在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等率領下,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戰勝了千難萬險,抵達西吉縣境內。7日,經過隆德,翻越紅軍長征中的最後一座高山——六盤山。時值仲秋,雲淡天高,毛澤東心潮逐浪,詩興頓發,吟誦《長征謠》一首。到陝北後,於12月的一天,在瓦窯堡寫出了《清平樂·六盤山》一詞,留下了“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千古名句。是年8月18日,紅二十五軍由楊家店越六盤山。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麵軍亦先後路經六盤山地區。

1985年,為紀念紅軍三大主力長征勝利50周年,經自治區黨委、政府批準,在六盤山上修建了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亭,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同誌題寫了“長征紀念亭”名。1995年10月,紀念亭被中宣部、團中央命名為“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