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樹是多年生常綠木本植物,有灌木,也有喬木,它的樹齡很長,往往都有幾百年甚至上千年,不過那隻是它的生長期,而它的經濟年齡,則隻有40~50年之間。現在人工來栽培的茶樹,樹齡卻隻有50~60年。
茶樹一般都在亞熱帶氣候區和熱帶的高緯度地區種植栽培。這有很多方麵的原因,氣候,土壤,光照等。
茶樹比較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一般平均氣溫要在10攝氏度以上時才開始出芽,而它的生長溫度則需要在20~25攝氏度,至於濕度,要求年降水量要在1000毫米以上。光照是茶樹生存其中一個極為關鍵的條件,對於光照要求是既不能太強也不能太弱。至於土壤方麵,酸堿度PH值一般應在4.5~6.5之間最好。
地形條件主要有海拔、坡地、坡向等在一定高度的山區,雨量充沛,雲霧多,空氣濕度大,漫射光強,這對茶樹生育有利。茶樹喜歡陽光,所以說,高山往往都能出好茶。但也不是越高就越好,假如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區,會產生凍害。一般應該選擇偏南坡。而且坡度不應該過大,最好在30度以下。
茶樹長的一般都很高,可以達到1-6米之高,不過現在考慮到茶葉的品質優劣,一般會限製茶樹的縱向生長,會對其的枝條會進行剪枝。
茶樹的葉子是橢圓形,其邊緣會有鋸齒,葉子之間會有茶花,是五瓣的白花,跟白薔薇很相似,果實是扁圓形狀,是三角形,果實裏麵是果實。
一般來說,茶樹的花期是8~12月;果期在次年10~11月。茶樹成樹叢狀生長,一年四季均有新葉長成。
在春、秋季時可以采茶樹的嫩葉來製茶,茶樹的種子也可以榨油,就是我們平常所見到的的茶樹籽油,茶樹材質非常細密,所以木頭可以用來做雕刻。當然,也有許多茶樹的變種用於生產茶葉,主要有印度阿薩姆,中國,柬埔寨幾種。
如今,世界上著名的產茶國主要有這幾個國家分別是中國、印度、斯裏蘭卡、肯尼亞、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以及日本。
茶的成分
已知茶葉中含有大約500多種化學成分,有機成分有四百五十多種,其中具有生理作用的有很多。
茶葉的成分主要有咖啡因、茶堿、可可堿、膽堿、黃嘌呤、黃酮類及甙類化合物、茶鞣質(茶多酚)、兒茶素、萜烯類、酚類、醇類、醛類、酸類、酯類、芳香油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多種維生素、蛋白質和氨基酸。氨基酸有半胱氨酸、蛋氨酸、穀氨酸、精氨酸等。茶中還含有鈣、磷、鐵、氟、碘、錳、鉬、鋅、硒、銅、鍺、鎂等多種礦物質。
茶葉中所含的的這些成份,對人體是有益的,其中尤以錳能促進鮮茶中維生素C的形成,提高茶葉的抗癌效果。它們的共同作用,對人體防病治病有著重要意義。
多酚類化合物
茶多酚,也稱鞣質,茶葉中有含量很高的各類多酚類化合物,從茶葉中提取出的多酚類化合物粗產物被稱為茶多酚,臨床上可以用於腎病的治療,包括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等,據研究,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及抗血凝、促纖溶、防止血小板粘附和聚集的作用,同時還能夠作用於體液免疫、細胞免疫及紅細胞免疫機製,抑製自身免疫反應。另據研究茶多酚可能與細胞的遺傳物質DNA具有親合作用,從而幹擾DNA的生物合成和核酸代謝,因此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並可以防治齲齒。
茶中的苦澀味道即來源於這種物質。這類物質具收斂性,有解毒的作用,同時它也是緩解便秘的主要物質。還具有較強的還原性,可清除生物體內的超氧自由基。此外,還有抗變態反應、抗炎、驅蟲、降血壓等作用。
生物堿
生物堿是一類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質,茶葉中含有含量較高的咖啡因、茶堿等具有中樞興奮作用的生物堿類化合物,是提取咖啡因和茶堿的重要原料。
維生素
茶葉中所含的維生素包括水溶性的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以及脂溶性的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其中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E在茶中含量相對較高。一般而言,綠茶中維生素含量多,烏龍茶和紅茶中含量少。研究人員還在茶葉中發現14種類胡蘿卜素,並知道β-胡蘿卜素對形成紅茶的風味有很大影響。
總之,我們說喝茶有諸多的好處,現代科學大量研究證實,在茶葉中確實含有與人體健康有著密切相關的生化成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