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茶
黑茶一般形態有三種,千兩餅茶、顆粒茶、千兩茶。
千兩餅取茶
用黑茶刀順著茶葉紋路,傾斜將整茶撬取下來即可。
顆粒茶取茶
由於顆粒裝的黑茶已經切取好,把黑茶從包裝拿出即可。
千兩茶取茶
用鐵鍬、鐵錘等工具取茶,取千兩茶時要小心,不要傷及手指。
泡茶第一步:投茶,將黑茶大約15g投入如意杯中。如意杯是泡黑茶的專用杯,它可以實現茶水分離,更好的泡出黑茶。
泡茶第二步:衝泡,按1:40左右的茶水比例沸水衝泡。由於黑茶比較老,所以泡茶時一定要用100攝氏度以上的沸水,才能將黑茶的茶味完全泡出。
泡茶第三步:茶水分離,如果用如意杯衝泡黑茶,直接按杯口按鈕,便可實現茶水分離。再將如意杯中的茶水帶入茶杯用直接飲用即可,也可直接用如意杯飲用小提示:泡黑茶時不要攪拌黑茶、或壓緊黑茶茶葉,這樣會使茶水渾濁。
黃茶
這是人們偶然間從炒青綠茶中發現,由於殺青、揉撚後幹燥不足或不及時,葉色即變黃,從此,就產生了新的一種品類,黃茶。黃茶的品質特點是“黃葉黃湯”。黃茶的殺青、揉撚、幹燥等工序均與綠茶製法非常接近,而其之所以叫黃茶,那最重要的工序就在於最後的一步,叫作悶黃,這是形成黃茶特點的關鍵。
主要做法是將殺青和揉撚後的茶葉用紙包好,或堆積後拿濕布蓋之,時間以幾十分鍾或幾個小時不等,就這樣讓茶坯在水熱作用下進行非酶性的自動氧化,最後形成黃色。這種黃色是製茶過程中進行悶堆渥黃的結果。一般來說,黃茶分為黃芽茶、黃小茶和黃大茶三類。
黃茶可分為:黃芽茶、黃小茶、黃大茶
黃芽茶:包括蒙頂黃芽、君山銀針等。
黃小茶:包括北港毛尖、溈山毛尖、溫州黃湯等。
黃大茶:包括霍山黃大茶、廣東大葉青等。
泡茶茶具
一般會選用玻璃杯或蓋碗,若是拿玻璃杯來泡君山銀針效果最佳,可一邊欣賞茶葉似群筍破土,緩緩升降,堆綠疊翠,會產生一種“三起三落”的妙趣奇觀呢。
投茶量
按泡茶具容量置入四分之一茶葉。水溫不宜太高,最好是85℃左右。
衝泡時間
第一泡:三十秒
第二泡:六十秒
第三泡:二分鍾
黃茶的保健作用:提神醒腦,消除疲勞,消食化滯等。對脾胃最有好處,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懶動肥胖、都可飲而化之。
紅茶
紅茶是一種全發酵茶,是茶文化當中的主要茶品。主要是經過采摘、萎凋、揉撚、發酵、幹燥等工藝製作出來的,紅茶比綠茶多了一個發酵的過程。發酵是指茶葉在空氣中氧化,發酵作用使得茶葉中的茶多酚和單寧酸減少,產生了茶黃素、茶紅素等新的成分和醇類、醛類、酮類、酯類等芳香物質。因此,經過完全發酵的紅茶茶葉會呈黑色,或黑色中參雜著嫩芽的橙黃色。紅茶的茶湯呈深紅色,香氣撲鼻,由於少了苦澀味,因而味道更香甜、醇厚。紅茶與綠茶不同,綠茶隨著時間會失去味道,而紅茶能夠保存相當長的時間而味道不變,這樣就能適應長途運輸。這也許是紅茶傳到西方的關鍵原因之一。
在中國,紅茶可分為:
(1)小種紅茶:包括正山小種及外山小種。
(2)工夫紅茶:包括滇紅工夫、坦洋工夫紅茶、祁門工夫紅茶、白琳工夫紅茶。
紅碎茶:葉茶、碎茶、片茶、末茶。
除了單一品種的紅茶以外,還有許多混合調配茶(blended tea)和混合調味茶(flavoured tea)。混合茶是把不同品種紅茶的搭配起來製成的。
(1)混合調味茶,是在紅茶中加入水果、花、香草的香味製成的,如加入了佛手柑香味的英國的伯爵茶,加入了荔枝香味的中國嶺南的荔枝紅茶等等。
(2)混合調配茶則是將不同產區的茶葉為基礎混合調配出的獨特風味的茶。最知名、曆史悠久的混合調配茶為英國早餐茶,各個品牌之口味有不同,適合搭配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