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社和《紐約日報》2001年3月26日同時作出公布:西湖龍井、黃山毛峰、洞庭碧螺春、蒙頂甘露、信陽毛尖、都勻毛尖、廬山雲霧、安徽瓜片、安溪鐵觀音、蘇州茉莉花茶是中國的十大名茶。
西湖龍井
西湖龍井,屬於綠茶類,居於中國十大名茶之首。產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圍的群山之中。多少年來,杭州不僅以美麗的西湖聞名於世界,也以西湖龍井茶譽滿全球。西湖群山產茶已有千百年的曆史,在唐代時就享有盛名,但形成扁形的龍井茶,大約還是近百年的事。相傳,乾隆皇帝巡視杭州時,曾在龍井茶區的天竺作詩一首,詩名為《觀采茶作歌》。
西湖龍井按外形和內質的優次分作1~8級。曆史上曾分為“獅、龍、雲、虎”四個品類,獅峰所產為最,以其色澤黃嫩,高香持久的特點被譽為“龍井之巔”。以“色綠、香鬱、味醇、形美”號稱西湖龍井四絕。西湖龍井具有生津止渴、消炎解毒的功效。
製作工藝
以細嫩一芽一二葉為原料,經攤放、青鍋、攤涼和輝鍋經過抖、帶、擠、甩、拓、扣、壓、摩的炒製手法製成。
西湖龍井的特點:形光扁平直,色翠略黃似糙米色,滋味甘鮮醇和,香氣幽雅清高,湯色碧綠黃瑩,葉底細嫩成朵。
鑒別方法:
首先是察看產區,看茶葉為扁形,條形整齊,綠黃色,手感光滑,其芽長於葉,一般長3厘米以下,不帶夾蒂、碎片,小巧玲瓏,而且龍井茶味道清香。
洞庭碧螺春
中國著名綠茶之一。洞庭碧螺春茶芽多、嫩香、湯清、味醇,具有特殊的花果香味。洞庭碧螺春茶產於江蘇省吳縣太湖洞庭山。相傳,洞庭東山的碧螺春峰,石壁長出幾株野茶。當地的老百姓每年茶季持筐采摘,以作自飲。有一年,茶樹長得特別茂盛,人們爭相采摘,竹筐裝不下,隻好放在懷中,茶受到懷中熱氣熏蒸,奇異香氣忽發,采茶人驚呼:“嚇煞人香”,此茶由此得名。有一次,清朝康熙皇帝遊覽太湖,巡撫宋公進“嚇煞人香”茶,康熙品嚐後覺香味俱佳,但覺名稱不雅,於是題名“碧螺春”。
製作工藝:
采摘一芽一葉,經攤青、殺青、炒揉、搓團、焙幹製成,必須是精細的手工做成。一斤茶約有6萬餘片嫩葉。高級的碧螺春,每公斤幹茶需要茶芽13.6~15萬個之多。
碧螺春特點:銅絲條、螺旋形、渾身毛、花香果味、鮮爽生津,湯色清澈明亮,濃鬱鮮爽,葉底嫩綠顯翠,一般要先衝沸水再放茶葉
鑒別方法:
銀芽顯露,一芽一葉,茶葉總長度為1.5厘米,芽為白豪卷曲形,葉為卷曲清綠色,而假的為一芽二葉,芽葉長度不齊,呈黃色。
信陽毛尖
信陽毛尖亦稱“豫毛峰”,是河南省著名土特產之一,以其“細、圓、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濃、湯色綠”的獨特風格而飲譽中外。唐代茶聖陸羽所著的《茶經》,把信陽列為全國八大產茶區之一;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嚐遍名茶而揮毫讚道:“淮南茶,信陽第一”。信陽毛尖被譽為“綠茶之王”
製作工藝:
以細嫩的一芽一二葉為原料,經攤青、生鍋、熟鍋、初烘、攤涼、複烘製成,共分5個等級,以節氣為準稱呼也不同,主要是明前茶,穀雨茶,春尾茶,夏茶,白露茶。
信陽毛尖的特點:成品條索細圓緊直;色澤翠綠,白毫顯露;湯色清綠明亮,香氣鮮高,滋味鮮醇;葉底芽壯、嫩綠勻整。
鑒別方法:
其外形條索緊細、圓、光、直;銀綠隱翠,內質香氣新鮮,葉底嫩綠勻整。
黃山毛峰
黃山毛峰屬於綠茶,也稱徽茶,茶產於安徽省太平縣以南,歙縣以北的黃山。黃山是我國景色奇絕的自然風景區。那裏常年雲霧彌漫,雲多時能籠罩全山區,山峰露出雲上,像是若幹島嶼,故稱雲海。每年清明穀雨,選摘良種茶樹“黃山種”、“黃山大葉種”等的初展肥壯嫩芽,手工炒製,該茶外形微卷,狀似雀舌,綠中泛黃,銀毫顯露,且帶有金黃色魚葉(俗稱黃金片)。入杯衝泡霧氣結頂,湯色清碧微黃,葉底黃綠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氣如蘭,韻味深長。由於新製茶葉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鮮葉采自黃山高峰,於是將該茶取名為黃山毛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