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華中漢族史(7)(1 / 3)

傒人和前述的湖南地區山越之人融入漢族,使漢族在湖南的分布麵有所擴大。但湘西、湘西南山區、湘中雪峰山區仍幾乎沒有漢族遷入定居;湘南地區,漢族也主要集中居住在由嶺北通往嶺南的兩條交通要道沿線附近(一條溯湘江過靈渠下漓江,另一條由今衡陽溯來水越嶺而下)。也就是說,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湖南漢族是成麵狀分布的,主要在湘江幹流,及資、沅、澧三水下遊地區,其他地區雖也有漢族分布,但人數並不占優勢。

總之,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曆史上一次民族大融合時期,這一特點在華中各族同樣表現得十分明顯。除上述列舉的幾個少數民族土著族群融於漢族之外,尚有其他種類的少數民族土著族群如盤瓠蠻等部分融於漢族之中。這說明,今天人口眾多的漢族是由多民族的血統融合而成的。

三、唐宋漢族向華中的遷徙和發展

經過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發展之後,華中漢族在經濟和文化方麵均具備了良好的發展基礎。到唐宋時期,隨著中國封建經濟和文化步入高度繁榮的發展階段,華中漢族的發展也譜寫了新的篇章。而這一時期遷入江西、兩湖的漢族也都相當可觀。

(一)漢族向江西的遷入和發展

由於中唐以後江西經濟文化的發展和社會的相對穩定,使江西成為曆次中原戰亂時期移民(無論是上層移民還是下層移民)重要的遷入區,而這又反過來促進了江西經濟文化的發展。並對江西漢族的發展影響深遠。

安史之亂期間,江西不曾受到戰爭的直接影響,因此北方漢族移民蜂擁而入。盡管亂後有部分上層移民北返,但大部分仍繼續留居江西(吳鬆弟統計的25個移民個案中,有10人北返或歸葬,占40%),下層移民北返者應更少。這時期的移民主要集中在贛北和贛東北地區,贛南也可能有部分下層民眾遷入。

除因黃巢等北方武裝力量經過而發生過局部戰亂外,整個唐末五代時期江西全境相對安寧,加之經濟文化基礎已有極大提高,這時期北方移民遷入江西定居者更多,分布也更為廣泛,遍及江西各州,而以洪州(治今南昌市)、江州(治今九江市)、饒州(治今波陽)、信州(治今上饒市)和吉州(治今吉安市)為多,贛南的虔州(治今贛州市)也已見有上層移民遷入的記載。

到兩宋時期,北方漢族移民遷入江西者更多,而以靖康亂後為最。據史料記載,金兵大舉南侵後,高宗自己率一支官兵由紹興經寧波並經舟山而到溫州。同時,安排“隆佑皇後率六宮宗室近屬,迎奉神主,前去江表”,並派1萬名軍人護送。而高宗要求“百司州預軍旅之事者悉從之”,在洪州設立三省和樞密院的分部處理日常事務。因此,大批官員和百姓隨之遷入江西,這些人大部分都在江西定居。以後還有大量北方的歸正軍民遷居江西,如淳熙十四年(1187年)自江州軍中退役的歸正北軍大多願居江西。嘉熙三年(1239年)秋天,因蒙古軍進攻兩淮,大批淮南人民遷入江西,其數在十餘萬人。

唐宋時期北方人民大量遷入江西,對江西漢族及其語言的發展變化影響十分深遠。據周振鶴、遊汝傑先生的研究,中唐以後這樣大量的北方人民遷入江西,使贛客語基本形成,而且隨著北方移民逐步向贛南推進,贛客語這個楔子也越打越深,不但把吳語和湘語永遠分隔了開來,而且把閩語限製在東南一隅。而兩宋之際發生的由北而南的第三次移民浪潮,使客家話最終形成,並且擴散到閩西南和粵東北。客家人這個獨具特色的漢族族群,終於在第三次移民浪潮中於閩贛交界地區最終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