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9章 西南漢族史(4)(1 / 3)

百越族群的淵源,最遲可以追溯到六七千年前的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時期。降及春秋戰國之世,古越人的分布範圍,遍及北起長江中下遊,南至北部灣沿岸的廣大地區,並向西蔓延到今廣西西部、貴州大部和雲南南部及境外越、老、緬、泰、印等國。因其部落眾多且各據一隅互不統屬,從先秦時起僅見於記載的先後便有越、於越、句吳、楊越、甌越、閩越、東甌、東越、南越、駱越、西甌、山越、滇越及僚、鳩僚、山僚等數十種之多,故史稱“百越”。後隨秦漢大一統局麵的出現和曆代封建王朝的不斷經營與開拓,東南沿海地區的越人絕大部分陸續融入漢族之中而消失,分布範圍也逐步收縮到廣西、湖南、廣東西部、海南南部和西南地區及境外,並經若幹次的遷徙與分化組合和融入大量其他民族的人口後,衍化為今漢藏語係壯侗語族的各語支少數民族。

百越族群的文化形態,最突出的是自古及今都是以相對穩定的定居農耕文化為其基本特征,而且是我國乃至世界範圍內水田稻作農業的開創者之一。其餘如濱水而居、幹欄建築、斷發紋身、雕題漆齒、喜熱畏寒等等,也是其自先秦以來因循至今的共同文化基因。在西南地區,較著名的地方民族文化有曆史上的夜郎文化、滇越文化和綿延近千年的傣族南傳佛教(亦稱“上座部佛教”或“小乘佛教”)文化等等。

(三)苗瑤

苗瑤族群也是我國最古老的族群集團,數千年來一直以曆史悠久、文化輝煌、分布麵廣、流動性大和反抗精神強而著稱於世。而且,據有關曆史文獻的記載,苗瑤族群的先民與漢族一樣,也不是西南地區的原住民,而是曆史上陸續由內地遷入的外來移民。

苗瑤族群的淵源,可上溯到遠古時期的“三苗”、“九黎”諸部落。其最初分布在江、淮平原一帶,《史記·五帝本紀》雲:“(帝堯之時)三苗在江、淮、荊州,數為亂。”同書《吳起傳》亦雲:“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即今鄱陽湖)。”而在此之前,“三苗”、“九黎”的勢力,曾一度向北拓展到黃河中下遊地區,相傳其始祖蚩尤曾率兵與黃帝“戰於涿鹿之野”(今河北涿鹿縣境),被擊敗後又退回南方。及至西周初年即公元前11世紀,“三苗”中的一部分分化出來形成楚族,史稱“楚蠻”、“荊蠻”,到春秋戰國時發展為我國南方最強大的諸侯國——楚國,並位居“五霸”、“七雄”之列。再至秦、漢之世,楚族中的絕大多數都逐漸融入漢族而消失。

大約還在戰國後期,“三苗”、“九黎”中的其他部分,為楚國的兵威所迫而開始向四周遷徙。其中的一支向西南方向運動,並率先到達今湘、黔、渝3省市結合部的武陵山區,入漢後被稱為“武陵蠻”。此後,苗瑤先民在自身的生息繁衍、發展壯大和多次反抗曆代封建王朝失敗而慘遭屠戮、驅趕等錯綜複雜的曆史原因下,連續不斷地向西、南方向遷徙擴散、並最終形成了今天這樣一個以貴州、廣西兩省區為中心,遍及湖南、湖北、雲南、四川、重慶、廣東、海南、浙江、福建等10餘個省區並部分蔓延到境外越、老、緬、泰諸國的宏大局麵。其間,由於大麵積遷徙擴散和隨之而來的自然、人文地理環境的變異,最遲不晚於南北朝晚期至唐宋之世,瑤族、佘族先後分衍出來,並相繼出現了所謂“莫徭”(瑤族)、“苗眾”(苗族)和“佘民”(佘族)等族稱。

苗瑤族群的文化,因原居於江、淮平原一帶,故自古即以農耕為傳統。但由於從先秦以來持續不斷地輾轉遷徙,所以無論是生息在中西部各省區尤其是西南滇、黔以及川南崇山峻嶺之間的苗、瑤兩族,還是散布在東南閩、浙山區的佘族,都以刀耕火種、粗放耕作的山地砍燒農業為其主要經濟形式。由此,又反過來促使其不斷地遷徙流動,並在長期的曆史發展進程中,逐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遊耕文化”而傳襲至今。其中,西部滇黔地區“桃樹開花,苗族搬家”和“過山瑤,四海苗”之類的民謠,東部閩浙一帶“佘客”的別稱,都是對這一文化特征的生動概括和直觀反映。

此外,在苗瑤族群的傳統文化體係中,還要特別一提的是著名的“盤瓠”傳說和“盤瓠”崇拜。有關“盤瓠”的傳說,散見於《後漢書》《晉紀》《搜神記》《玄中記》等漢、晉古籍及更早的《山海經》,內容大同小異。其梗概,據《後漢書·南蠻傳》所載為:上古高辛帝時,有神犬“其毛五彩,名曰盤瓠”,因助高辛帝殺犬戎吳將軍,帝乃以女妻之。盤瓠遂攜帝女“走入南山,止石室中,所處險絕,人跡不至”。後子孫繁衍,“好入山壑,不樂平地,帝順其意,賜以名山廣澤,其後滋蔓”,即漢世“長沙武陵蠻是也”。以現代民族學的眼光看,這其實就是苗瑤族群先民的“創世紀”傳說,而所謂神犬“盤瓠”,則是遠古圖騰崇拜的遺跡。降及後世,“盤瓠”崇拜豐富發展為包括盤瓠傳說本身和盤王節、盤古歌(亦稱“高皇歌”)、盤詩會、盤柴槌(一種民間武術)、盤古聖皇榜文(即“過山榜”)在內的“盤瓠文化”,並為瑤、佘兩族所篤信與恪守。為此,在有的論著中,又把苗瑤族群稱之為“盤瓠族群”或“盤瓠係統”。然而令人費解的是,在瑤、佘兩族的同源近親民族苗族中,卻無“盤瓠”崇拜的傳統。對此,部分學者認為這是在曆史發展進程中的文化變異所致,另一些人則認為苗族的先祖原本就是古“三苗”、“九黎”中的非“盤瓠係統”部分。事情究竟如何,固然還有待進一步探討,但可以相信的是,這一點或許正是苗族與瑤、佘兩族分野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