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1 / 3)

偶爾走過街頭,隻要稍加注意,你就會發現,有的商店門口,用大字寫著:“削價處理”、“大削價”等等。做生意的誰不想多賺錢?為什麼這些商品要削價處理呢?

所謂削價處理,就是在正常商品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對有問題的商品實行減價銷售。這些商品之所以必須降價處理,是因為其使用價值已經減少。或因款式已經過時,或因殘損使內在質量受到影響,如不降價,就銷不出去。此外,某些質次價高的商品,質價本不相稱,如不降價,同樣也銷不出去。有的商品由於進貨太多、庫存量過大、超過了消費需要,實行降價處理,雖有一部分價值不能實現,卻保證了部分價值能夠實現,如果處理及時,可以把降價幅度限製在最小範圍內,保住的價值也較多。及時削價處理商品,一是可以促使商品盡快銷售,轉入消費,作到物盡其用,對社會有好處;二是可以加速資金周轉,減少開支、特別是利息開支和損耗。一件商品,如果在當令時銷不出去,積壓一年,即使其價值仍然保持,能按原價出售,所增加的費用也往往比及時削價處理的損失要大。一種產品,如果有新產品出來,性能更好,價值相當或比較便宜,它就會作為老產品而自行貶值。如果不及時削價處理,不但銷不出去,還會增加開支。

所以,在一定限度內,削價處理商品是減少損失的較好辦法。削價處理商品,應成為商業部門一項經常性的工作。應當根據市場供需形勢,產品更新換代情況,時令及本企業庫存商品的情況,及時削價處理商品。但是,削價處理要在國家政策的範圍內進行,削價的幅度要適當,既要有利於商品的及時銷售,又要盡量減少損失。

在削價處理商品中,也要講究商業道德,應如實標出原價,處理的商品對消費者一定要有一些使用價值,絕不能出售對顧客有害之物。

對消費者來說,如果自己真能用得上,購買處理商品是劃算的。不過在買的時候,要注意多觀察、斟酌一下。

為什麼便宜的東西不一定好賣

希望買到比較便宜的商品,是一種求廉心理或求利心理,這是大多數消費者都有的消費心理。經濟不大寬裕和勤儉節約觀念比較強的人,這種心理更為突出。那麼,為什麼還是不能說便宜的東西就一定好賣呢?這就得談談人們購買商品的主要目的。我們知道,商品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兩種屬性。就商品的購買者來說,主要需要得到使用價值。也就是,消費者購買商品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使用,是為了滿足自己或有關人的某種需要,如食品用來充饑,衣服用來禦寒等,這就是消費者的求實心理。求實心理是比求廉心理更為基本的一種消費心理。也就是說,必須在某種商品適合並能滿足消費者的某種需要的前提下,才能考慮價格的高低。

例如,衣服的布一扯就破,鞋子有裂口,這些不能使用的東西,不論其價格多低,哪怕是送給別人,除非是收購廢舊物資者,否則不會有人要。實際上,對大多數消費者來說,對產品的質量和價格是要同時考慮的。“物美價廉”、“經濟實惠”、“貨真價實”,就是這種要求的反映。商業部門經營的商品,盡管在質料、款式、裝飾等方麵有多種檔次,但是首先必須保證有基本的質量,即要保證該商品有一定的使用價值,在此基礎上,再依據各種因素來定價格。

在質、數量一致的情況下,當然價廉者取勝。但對嚴重不合格、連基本的使用價值也不能保證的產品,生產部門不應當出廠,商業部門不應當出售。對時間過長、已失去使用意義的產品,隻能作廢品處理,而不能“削價處理”給消費者,不然就是對消費者的坑害,是社會主義商業所不能允許的。

為什麼購買消費品要講究價值工程

消費品的價值工程,就是通過對消費品的功能分析,力求以最低的成本,獲得最高的必要功能。價值工程中的價值是指實用價值。

在家庭消費中,研究價值工程有一定積極意義,它會使你有限的消費資金最大限度地滿足你無限的消費需求。下麵,談談應用價值工程購買消費品的幾個方麵。學會替代購買。我們購買毛料服裝,主要是利用它挺括美觀的功能。如果不管它是什麼質地,隻要它能和羊毛織物一樣挺括美觀,那就達到了我們的購買目的。羊毛資源在我國緊缺,尚需大量進口,所以純毛服裝很貴。羊毛和某些化纖的混紡織品,性能可超過純毛織物。

例如,65/63滌毛混紡織物,就是俗稱的毛的確良,比純毛織物挺括,但其價格卻是純毛織物的一半。如果按價值工程原理來看,買毛滌服裝比較適宜。不購買消費品的過剩功能。過剩功能,就是不能被你利用的多餘功能。花錢買了多餘的功能,顯然也是浪費。青年人大都喜歡用質地高貴、色彩斑斕的麵料做被子,為了保護被麵和保持衛生,往往又要罩上被套,具有炫耀功能的被麵由於被罩住而成為多餘的,如果換成低價美觀的布料,既有功用,又能省很多錢。價值工程對消費品是否結實耐用有更科學的看法。結實耐用的消費品不一定劃算。假如一件消費品5年之後有更好的產品取代它,可它20年也用不壞,剩下15年的結實耐用就是過剩功能,是被浪費了的。注意消費品的利用率。如果花同等的錢,購買利用率低的消費品比起利用率高的消費品,相對而言是不劃算的。

例如,一個人口較少又不經常自己作衣服的家庭買台縫紉機,假設一台縫紉機價格為250元,每月使用一次,使用年限20年,如果按年利息11%計,那麼這個家庭每次付出的代價是3.33元,這顯然是不劃算的。應用價值工程,在購物時,首先問問自己:“我購買它的什麼功能?能不能用別的商品代替?我需要的功能和我出的錢的比值怎樣才能最大?”

為什麼買東西要貨問三家,貨比三家

“貨問三家,貨比三家”,是說買商品要善於通過調查研究,了解不同商店的不同價格,通過比較,選購物美價廉的商品。不同的消費者對所購之“貨”的造型、質量、色澤、價格、使用價值要求不同,他們在購貨時,常常需要通過比較來確定自己的選擇,因此,常常“貨問三家,貨比三家”。“貨問三家,貨比三家”運用的是比較的思想方法。

這種方法是通過確定事物之間的共同點和差異點而進行的。

在進行比較時必須注意兩點:

一、要在同一條件下進行比較,如在選購商品上,以同類商品或同種牌號商品進行比較,離開了相同的聯係就減少了可比項。

二、要在事物的實質方麵進行比較。如著重比較商品的內在質量和使用價值,然後再去比較它的造型、色澤等。比較商品的質量是個相對概念,有時雖然商品的質量上有碰傷等,但是不影響使用,而且價格尤為便宜,也常被作為購買對象。

在商品經濟社會中,商品的價格受價值規律製約,價格圍繞價值波動,並隨著市場競爭不斷漲落。尤其是在通貨膨脹時期,由於貨幣貶值,物價上升,一些投機商人就會借機哄抬物價,牟取暴利,同一商品往往在同一市場或同一街道不同商店裏賣不同的價格,在這種情況下購買者就更需要“貨問三家,貨比三家”。

為什麼對付漫天要價要就地還錢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是說在商品銷售過程中,賣方對其商品采取脫離其價值的“漫天要價”的定價策略,買方就需要把握商品價值規律和商品定價策略,及時看出其價格與價值相背,采取“就地還錢”的辦法使賣方為了成交而落價,使價格與價值相接近。商品價格是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現,其基礎是商品價值量。商品的價格不是不變的,因為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不斷變化的,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商品的價值和價格的變化,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變化成正比。商品的價格並不總是同它的價值一致,而是由於經常受多種因素影響,高於或低於價值,但是這種不一致又是以價值為中心,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從波動的平均數來看,價格同價值是基本吻合的。因此,經營者在製定價格時,應該以商品的價值為基礎,使價格大體上符合價值,而不能背離太遠,從而體現出等價交換和價值規律。除了商品價值這個基礎以外,市場供求關係對商品價格也有影響。

在商品價值量不變的情況下,如果供求基本平衡,價格就基本穩定;如果供不應求,價格就上漲;如果供過於求,價格就下跌。商品價格的高低,也對市場供求關係起著調節作用。有些經營者不懂上麵這些道理,在買賣中“漫天要價”,以為要價越高越好,實際上卻使價格脫離了商品本身的價值,使顧客“就地還錢”,因為他們很清楚這種價格與其本身的價值不符。“漫天要價”還有可能使交易搞不成,所以它不是經營的好辦法,聰明的經營者總是根據實際情況,采取靈活多變的定價策略,使顧客能夠接受,從而擴大銷售。要避免上“漫天要價”的當,購買者就必須了解市場行情,懂得價值規律和定價策略。

為什麼會出現“一物多價”的情況

照一般人想來,同樣的商品(例如一件同樣質料、同樣大小的羊毛衫)其價格也應當一樣。然而事實上卻不完全是這樣,因為有各種“商品差價”存在著。所謂商品差價,是指同一商品由於流通環節、購銷地區、購銷季節或質量優劣而形成的差價。主要有購銷差價、地區差價、調撥差價、季節差價和質量差價等。差價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在商品生產和流通過程中社會必要勞動耗費的差異。同時,也要受到利潤分配、供求關係、季節變化、國家政策等因素的影響。合理的商品差價,對促進商品生產和流通的發展,提高產品質量,減少不必要的流通環節,改善工商企業的經營管理,保護消費者利益等,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我國對國家定價的商品,除通過直接定價形成差價外,多數差價由國家製定各種差價率或差價額來進行管理。

下麵選講三種差價。

購銷差價,也叫“進銷差價”。這是同一商品在同一時間購進與銷售之間的差價。

在物價學上專指農產品收購價格或工業品出廠價格同一定銷售價格之間的差額,包括農產品購銷差價和工業品進銷差價。

質量差價。同一品種同一時間同一市場但質量不同的商品之間的差價。包括品種差價、品質差價(如新陳、鮮度差價)、等級差價、規格差價、形式差價(如式樣、型號差價)、花色差價、含量差價、包裝差價、牌譽差價等。商品質量的好壞有多種原因,如生產的自然條件和技術條件、勞動熟練程度、原材料的好壞等。質量差價同消費者對商品使用價值的評價有直接的聯係,但當商品生產的數量能夠受價值調節時,這個差價就總是由生產中所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量的差異來決定,在商品生產受到自然或人為的壟斷時,質量差價則僅取決於消費者的需求評價。合理的質量差價,體現了按質論價的原則,對於促使商品生產者提高產品質量,增加花色品種,使商品生產符合消費者需要,保護消費者利益,都有重要的作用。我國對大部分商品製定各種質量差率來管理質量差價。質量差率是正負質量差價占標準品價格的百分比。按國家規定的質量差率,計算比較品價格的公式是:

比較品價格=標準品價格×(1±質量差率)

等級差價,也叫“品級差價”。同種商品不同等級之間的差價,也是質量差價之一。如棉花按成熟程度、色澤特征、軋工質量的不同,分為7個品級;圓領汗衫按有無漏針、花針、油漬、修痕等疵點,分為一、二、三等品和等外品。各等級品之間都保持一定的差價。合理製定等級差價是貫徹按質論價政策的要求,它可以保證產品質量,保護消費者利益。

為什麼消費者有求新、求變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