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猶太人,人們很容易聯想到世界文豪莎士比亞筆下的威尼斯商人--夏洛克。他以放高利貸為生,貪婪,冷酷,居然要求借貸者用一磅人肉作抵押。夏洛克這個人物形象的塑造,無疑帶有作者的藝術誇張,但部分反映了一個曆史事實,那就是:曆史上的猶太人的確是一個善於經商的民族。早在公元前3世紀,猶太商人就前往埃及等地從事商業活動。
在歐洲中世紀早期,工商業一片蕭條,猶太人卻致力於工商業和金融活動,其足跡遍及歐亞非三大洲的許多地區。
在近代,猶太資本有了很大的發展,猶太資本家投資金融、商業、工業和交通運輸業,擁有相當大的經濟實力。
例如,在19世紀上半葉,英國的猶太人羅斯查德家族,曾向法國、普魯士、俄國、巴西和希臘等20多個國家提供了44次貸款,總額超過1.3億英鎊,這在當時是個天文數字。即使在今天,猶太資本集團也是世界經濟中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據統計,在美國有20%的百萬富翁是猶太資本家,美國鋼鐵業的25%,皮毛工業的90%,糧油加工業的60%,電影企業的40%,以及50%的屠宰場、餐館、酒吧間和娛樂場所控製在猶太人手中。應該肯定,猶太人的經濟活動,猶太資本的形成和發展,對於歐洲商品經濟的發展和歐美資本主義經濟的成長,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猶太人之所以善於經商,並非出自其民族天性,而是由特定的曆史條件決定的。曆史上的猶太人是個多災多難的民族。早在公元前8世紀,他們就慘遭亡國流亡的厄運。此後上千年的時間內,他們基本上淪於異族統治之下。
公元135年,當羅馬人撲滅其最後一次起義後,猶太人已很難在自己的家園生活了。大多數未遭殺戮的猶太人,要麼被掠為奴,要麼流落他鄉,開始了史稱猶太人大流亡的時代。一次又一次地被驅逐流放,使猶太人很早就散居世界各地,形成許多猶太人聚居地。
在羅馬帝國時期除了巴勒斯坦以外,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就有450萬之多。人口流動的頻繁,交往的擴大,信息傳播的迅速,加上猶太民族團結合作的精神,為猶太人的經商活動提供了有利條件。此外,猶太人移居他鄉,特別是移居歐洲後,往往是以奴隸身份出現的,他們隻能從事低賤的工作。當時,他們被禁止擁有土地,因而無法從事農耕活動,隻好到城鎮去謀生。而在城鎮,他們又被排擠在許多職業之外,隻能從事小買賣、典當業和手工業以維持生計,而這些行業,在當時基督教會統治的歐洲,是被認為低賤鄙俗的。正是基於以上的原因,商業成為猶太人幾千年的傳統職業,而猶太民族則演變為一個商業民族。到了歐洲封建社會末期,城市經濟的繁榮和資本主義的誕生,為猶太人的商業活動開辟了更為廣闊的天地,他們憑借長期積累的經營技能,在日益澎湃的商品經濟海洋中如魚得水,更精於謀變,更富於冒險和開拓精神,從而贏得了善於經商的美名。
為什麼要發展第三產業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我國現在積極發展第三產業。
第三產業是為研究經濟增長對產業結構的影響而劃分的國民經濟三個部門之一。各國劃分三個產業的範圍有所不同,大體上是:第一產業以農業為主。包括林業、畜牧業、漁業、采集業、狩獵業等。我國國家統計局規定我國第一產業為農業(包括林業、牧業、漁業等)。
第一產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屬物質生產部門,有時有產品過剩問題,其產品的空間移動可能性和範圍大,往往是世界範圍內的餘缺調劑。
在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由於農業生產的機械化,特別是第三產業的發展,第一產業在產業結構中的比例不斷下降。
第二產業,是完成由原料到成品的加工過程的部門。
以製造業為主,按有的劃分辦法還包括采礦業、建築業、運輸業。我國規定第二產業為工業(包括采掘業、製造業、自來水、電力、蒸汽、熱水、煤氣)和建築業。
第三產業,各國大體劃分為生產和消費服務的部門。包括:
1公用事業,如通訊、郵電、運輸、供電、煤氣、自來水、倉庫等;
2商業金融保險業,如批發商業、零售商業、銀行、信托、廣告、社會保險、房地產業等;
3服務行業,如飲食、旅館、洗染、旅遊、理發、娛樂場所,以及各種修理業、商業性的家庭服務等;
4文教、宣傳、衛生、科研事業,如學校、醫院、圖書館、研究所、新聞、廣播、電視等。
我國規定的第三產業的範圍為除第一、第二產業以外的其它各業,分為流通、服務兩大部分,具體又分為4個層次:
1流通部門,包括交通運輸業、郵電通訊、商業飲食、物資供銷和倉儲。
2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部門,包括金融、保險、地質普查、房地產、公用事業、居民服務業、旅遊、谘詢信息服務和各類技術服務業等。
3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的部門,包括教育、文化、廣播電視、科學研究、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
4為社會公共需要服務的部門,包括國家機關、黨政機關、社會團體、軍隊和警察。
發展第三產業,可以提高科學技術水平,促使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的提高;提高人們的科學技術水平,使人向多麵發展;提高人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水平;發展旅遊、商業和服務業,能夠增加國家稅利和外彙收入;安排更多的人就業等。
第三產業發達,也是一個國家經濟文化發達的重要表現之一。近20年來,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第三產業的就業人數及生產淨值已超過第一、第二產業就業人數與生產淨值的總和。
批發商業有哪些類型
(一)按批發商的性製不同加以分類
1獨立批發商,又稱“商人批發商”。它是指不依附於生產部門的獨立的批發企業。它是用自己的資金,並以自己核算組織進貨,取得商品所有權,然後再批發售出的商業單位。其類型或組織形式也多種多樣,一般以批發商業公司的形式出現。
獨立批發商多為成批大量進貨,比生產者直接向零售商發貨更能節約運費和經營費用。所以,對生產者有利;同時,又對零售商提供運輸、儲存、保管等業務,因而對零售商也是有利的。獨立批發商因專門從事批發業務,可以專門研究商品流通經驗與營銷技術,專門提供流通環節的各種服務。因此,它便於商品順利通過流通領域,節約流通時間和費用,從而在現代批發商組織結構中成為最主要的形式。
2製造批發商。它是指生產企業所設的銷售機構中,占有批發地位的批發商。
在我國商業活動中的工業自銷,一部分就屬於這種類型。
3共同批發商。它是指為了與百貨商店、連鎖商店等大型零售商進行競爭的,並由零售商團體組織的共同批發企業。其目的在於利用批量采購,以節約流通費用,提高競爭力。
4批零兼營批發商。它是指以批發業務為主,同時又進行零售業務的批發商。
在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部分批發商為了提高經濟效益,便開展多角化經營,既搞批發業務又兼營零售業務。
5連鎖批發商。它是指由許多家批發商共同組成的連鎖組織。這種組織利用大批量采購等有利條件,集結其下麵的零售商,以對抗大型零售商的競爭。
(二)按批發交易經營商品的範圍不同加以分類
1普通批發商。它是指經營商品範圍很廣,商品種類、規格繁多的批發商。一般多指綜合批發商或百貨批發商。這種批發商能適應各種綜合性零售店進貨之需要。如今,這種普通批發商出現遞減的傾向,逐漸向經營商品專業化方向轉化,尤以在五金交電、運動器械、醫療設備、農機等商品上,這種轉化傾向特別突出。
2專業批發商。它是指專業化程度較高,專門經營某類商品的批發商。其優點是能夠掌握所經營商品的性能、特征、用途、營銷等多種專門知識,品種、規格、花色更加齊全,便於零售進貨時進行挑選和指導消費,其批發對象多為專業商店。
(三)按銷售地區不同加以分類
1全國性批發商。它是指承擔全國性的批發業務,並在全國設有分支機構或營業網點,具有全國性的銷售網絡的批發商。全國性批發商一般隻經營大眾化商品,而不經營特殊商品,即便是專門性商品,往往也是在全國都可銷售的商品。其經營之優點是利用大批量采購來降低成本,取得規模效益,對銷售有利。不足之處是銷售範圍太廣,與消費者接觸少,所以有時提供的商品不一定適合於某地的需求。
2區域性批發商。它是指介於全國性批發商與地方性批發商之間的批發商。其經營範圍比全國性批發商小,比地方性批發商大,其知名度往往也如此。
3地方性批發商。它是指在一個城市、一個較小的交易地區內經營批發業務的批發商。地方性批發商是接觸零售商與消費者最多的批發商。因此,它能夠詳細了解該地區的需求情況,能夠迅速將商品運抵零售商手中。但其規模小,具有不能大量采購和充分備貨之缺點。
(四)按商品流通環節不同加以分類
1一次批發商。它是指從生產者手中直接采購商品的批發商。根據其所處的地區不同和承擔的職能的差異,又可分為產地批發商和集散地批發商。產地批發商多設在某種產品集中的生產地,可以隨時集中商品,然後向第二次批發商出售。集散地批發商多以集中或分散商品為主要業務。一次批發商在人力、資金、設備、信息處理上具有較強的能力,所以在商品流通環節中起著巨大的作用。
2二次批發商。它是指從一次批發商那裏購買商品,再售賣給三次批發商的批發商。
3三次批發商。它是指從二次批發商那裏進貨,直接銷售商品給零售的批發商。
(五)按承擔的職能和提供的服務是否完全加以分類
1完全職能或服務的批發商。它是執行批發商的職能或提供全部報務的批發商。主要指集運輸、儲存、郵購、商品展示、企業信用等多種服務於一體的批發商。
2有限職能或有限服務的批發商。它是指隻執行批發商的部分職能,或隻提供一部分服務的批發商。
什麼是代理商
(一)代理商的概念
所謂代理,又稱“委托”。這原是一個法律概念。它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權限內以被代理人的名義來進行民事活動,由此產生的權利和義務直接對被代理人發生效力。所謂代理商,則是一種非經銷商。它是指受被代理人的委托,在一定處所或一定的區域範圍內,以被代理人的名義,辦理其事務的全部或部分的商業經營類型或組織形式。目前,在一些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代理商非常活躍。它以其利潤平均,服務優質和市場開拓能力強等特點,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著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