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12年,齊國大舉進攻魯國,魯國情勢危急。吳起很想率軍抗齊、建功立業,魯穆公也有意選其為將,卻因其妻為齊國人而疑慮重重,擔心他心存二誌。吳起欲以此成就功名,毅然將妻子殺死,表明自己與齊國徹底決絕,史稱殺妻求將。魯穆公為之感動,任用他為大將,率師禦齊。吳起率魯軍到達前線,沒有立即同齊軍開仗,表示願與齊軍談判,先向對方示之以弱,以老弱之卒駐守中軍,給對方造成一種“弱”、“怯”的假象,用以麻痹齊軍將士,驕其誌,懈其備,然後出其不意地以精銳之師突然向齊軍發起猛攻。齊軍倉促應戰,一觸即潰,傷亡過半,魯軍大獲全勝。吳起破齊,贏得了魯國的安寧。但吳起為人狠毒,貪慕名色而不擇手段,終失信任,隻好悵然投奔魏國。
魏文侯見吳起來投,拜他為將。吳起治軍號令嚴明,軍紀森嚴,賞罰嚴明,任賢用能。他處處以身作則,為人表率,與士卒同衣、同食、同住,行軍不騎馬,自己多餘的糧食都拿出與士卒一起分享。有一個士卒患疽瘡,吳起親自用嘴為其吸膿。這一切,都使其深得軍心。公元前409年、公元前408年,吳起率魏軍與秦軍兩次大戰,收複了被秦國侵占的國土,以顯赫的戰功,被魏文侯任為西河守,以抵禦秦、韓兩國。隨之,吳起又率軍“與諸侯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 其中公元前389年的陰晉之戰,吳起以五萬魏軍,擊敗了十倍於己的秦軍,成為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魏國也因此威震列國。吳起與相國田文共同輔佐魏武侯,使吏政整肅,百姓樂業,國庫充盈。後田文故世,吳起漸漸遭到排擠,便遠走楚國。
楚悼王對吳起十分賞識,拜為相國。吳起輔助楚悼王變法,他嚴明法令,重用賢能官員,裁減冗官,論功行賞,捐棄公族中疏遠的人,把節省下的錢糧用以供養戰士,並貶斥清談投機之士,重用有真才實學的人。這使得楚國國益富、兵益強,南麵平定了百越;北麵兼並了陳國和蔡國,並擊退了韓、趙、魏的進攻;向西征伐了秦國,使楚“兵震天下,威服諸侯”。但是,吳起變法得罪了楚國的王公貴族,到楚悼王死後,他被王公貴族射殺。
吳起著兵書《吳子》共48篇,是吳起與魏文侯、魏武侯論兵的輯錄,原著早佚,今雖僅存“圖國”、“料敵”、“治兵”、“論將”、“應變”、“勵士”等六篇,比較真實全麵地反映了他的軍事觀點。
2.孫臏
孫臏,戰國中期齊國人,生卒年不詳,大致於孫武去世後百餘年,即公元前3世紀,大致與商鞅、孟軻同時,生於阿、-(今山東陽穀阿城鎮、-城縣)之間。孫臏是孫武後代,本名孫伯靈,因受臏刑,被砍去兩個臏骨,故世稱孫臏。他是我國曆史上享有盛名並富於傳奇色彩的軍事家。
孫臏曾與龐涓師從鬼穀子同學兵法,後龐涓忌其才能,設計騙孫臏到魏,施以臏刑(削去膝蓋骨的酷刑)。後孫臏被齊國使者偷偷救回齊國,齊使把孫臏的情況向齊國大將田忌介紹後,田忌對孫臏“善而客待之”,讓其住在自己家中養傷。這段時間,孫臏經常與田忌談論政治、軍事形勢和兵法,他卓越的才識、機敏的談吐,使田忌深為折服。那時,田忌經常與齊威王及諸公子賽馬,賭以千金。一次,田忌讓孫臏一同去觀看賽馬。賽跑的馬分上、中、下三等,孫臏向田忌獻計,讓他用下等馬同齊威王的上等馬比賽,用上等馬、中等馬對其中等馬、下等馬,結果,田忌以兩勝一負的成績贏得了比賽的勝利。賽馬一結束,田忌借機將孫臏推薦給齊威王。齊威王問兵法,拜其為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