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如果單純地將子部的衰微、諸子的隱沒歸結於劉徹一人的“獨尊儒術”,這顯然有失公允。
話說回來,僅就竇猗房之死而言,這標誌著黃老之術對漢朝政局的影響力徹底消失,而劉徹表章六經則是從執政理念上對文景兩朝進行了“大清洗”。盡管後來名臣汲黯也主張以道家思想治國,但他的主張似乎並沒能從根本上影響到劉徹的執政。
劉徹尊儒的行為顯然不是出於對儒學的熱愛,選擇這種做法的動機其實特別單純。
從一方麵而言,這就是內心畸形、變態的劉徹出於一種渴望報複的心理,為了叛逆祖母而用此做法否定竇猗房定下的一切規矩,在這個老人的精神軀體上大肆鞭撻。
盡管竇猗房也並不是至真至善之人,但劉徹的做法怎麼說都不地道。
從另一方麵而言,尊儒還是劉徹為其專製統治尋找的新的思想支持,希望以此鞏固自身統治,加強皇權。
劉徹為了他自己的功名,而要將文景之治的光輝形象徹底打倒。
然而曆史是無法塗抹幹淨的,通過筆者在全書的講述,我們可以看到的是——
文景之治進行了中國皇權時代唯一的,以先秦道家思想為主體指導思想的政治實踐。盡管這一時期在統治階層內部,政治鬥爭依舊是殘酷黑暗的,但絲毫不能否認,這次政治嚐試推動了中國帝製的完善和社會經濟的發展。
文景之治就像一陣秋風,溫暖中夾雜著政治鬥爭傳遞出的陰冷的氣息,然而它依然值得後人懷念,原因在於中國曆史上別的時期、別的盛世吹來的風往往更為陰寒刺骨,所有盛世的虛像背後,大多都掩藏著無比醜陋的現實。文景時代遮掩得最少,因為這個時期本身的陰暗就相對較少,黃老之術在用它那種平穩柔和的氣息壓製著這個時代的戾氣……直到劉徹將這個井蓋掀開,帝國機器才瘋狂地開始運轉。
那個相對溫和開明、信奉黃老之術的文景之治已經過早地被人們所遺忘了。
悲哉!
大事年表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
楚人陳勝在大澤鄉起義,自稱“張楚王”。
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
魏國反秦武裝的首領魏咎兵敗被殺,他的弟弟魏豹繼任為魏王。
公元前206年,漢元年
十月,秦王子嬰投降,秦朝滅亡。
公元前205年,漢二年
魏豹投降劉邦,劉邦率領五十六萬大軍進軍彭城,在彭城被項羽帶領三萬士兵擊敗。戰敗後劉邦修建了黑帝祠,命名為北畤,自此“雍五畤”全部建成。
公元前204年,漢三年
魏豹和禦史大夫周苛、將軍樅公同守滎陽,周、樅二人殺魏豹,原為魏豹姬妾的薄姬被分配到了織室工作。
公元前202年,漢五年
二月三日,五十四歲的劉邦在山東定陶登基。
同年,劉恒出生,趙王張耳病逝,張耳子張敖為趙王。
公元前201年,漢六年
十二月,劉邦封了十位開國功臣為列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