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業文化結構中,行為文化是員工在生產經營、學習生活中產生的活動文化,是企業經營風格、精神麵貌、人際關係的動態表現,也是企業精神、企業價值觀的折射,具體反映在企業家行為、模範人物行為、員工群體行為等方麵。
一、企業家行為
企業家(領導班子)是企業管理中的一種特殊的“角色叢”。企業家是理念體係的建立者,精通人生、生活、工作、經營哲學,富有創見,管理上明理在先、導行在後;企業家高瞻遠矚,敏銳地洞察企業內外的變化,為企業也為自己設計長遠的戰略和目標;企業家將自己的理念、戰略和目標反複向員工傳播,形成巨大的文化力量;企業家藝術化地處理人與工作、雇主與雇員、穩定與變革、求實與創新、所有權與經營權、經營權與管理權、集權與分權等關係;企業家公正地行使企業規章製度的“執法”權力,並且在識人、用人、激勵人等方麵學高為師、身正為範;企業家與員工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關心、愛護員工及其家庭,並且在企業之外廣交朋友,為企業爭取必要的資源。在一定層麵上,企業家的價值觀代表了一個企業的價值觀,所以,“企業文化就是企業家文化”的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模範人物行為
模範人物使企業的價值觀人格化,他們是企業員工學習的榜樣,他們的行為常常被企業員工作為仿效的行為規範。企業的模範人物行為可以分為企業模範個體行為和企業模範群體行為兩類。企業模範個體的行為標準是,卓越地體現企業價值觀和企業精神的某個方麵;企業中所有的模範人物的集合體構成企業的模範群體,卓越的模範群體必須是完整的企業精神的化身,是企業價值觀的綜合體現。企業模範群體的行為是企業模範個體典型行為的提升,具有全麵性,因此在各方麵都應當成為企業所有員工的行為規範。
三、員工群體行為
員工的群體行為決定了企業整體的精神風貌和企業文明的程度,員工群體行為的塑造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需要通過各種開發和激勵措施,使員工提高知識素質、能力素質、道德素質、作業素質、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進而將員工個人目標與企業目標結合起來,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