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因種種原因,李宗仁並未立即成行。直到1964年10月,中國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這聲巨響震撼了整個地球,也震撼了世界政治。從此沒有人再敢小看紅色中國了。同樣,這聲巨響,也震撼了閑居海外15年之久的老年李宗仁。他那顆回歸之心再次跳躍了。特別是第二年他在美國《先驅論壇報》上發表了一封公開信,勸告美國政府不要再沿著錯誤的政策走下去,應該仿效戴高樂的法國政府,迅速調整對華政策,他遭到了台灣方麵的強烈攻擊,甚至他的老友白崇禧也指責他。
雖然他認為白是為他人挑撥,不必怪罪他,但年複一年,流落異鄉的孤苦已不堪忍受。另一件事也促使他痛下決心,那就是郭德潔女士已發現患了乳腺癌,活期隻有六個月。3月,李宗仁給程思遠寫信,表示急於回國,不願再在美國虛度殘年。
程思遠的信息很快到達北京,到達周恩來那裏。
周恩來覺得時機已經成熟,果斷決定:李宗仁先生多年的夙願,可以如願以償了。
李宗仁接到回音,立即著手按預定方案行動起來。6月13日,李宗仁離美飛歐。此行將是回國的第一程。程思遠接到電報,即電夫人石泓到廣州向北京報告。
16日,石泓返回香港,說周總理要程立即到北京一趟。18日,程思遠到達北京,被接到中共中央統戰部,統戰部部長徐冰、國務院秘書長周榮鑫、總理辦公室主任童小鵬等人告訴他,周總理已於今日上午離京出訪非洲十四國,臨行對李宗仁先生回國一事作了具體指示,並托他們代為傳達:
政府發給李宗仁先生一筆回國旅費,由程思遠帶往瑞士麵交;同時發給程思遠一筆旅費,請他把李先生接回來;程思遠到蘇黎世時,將有負責同誌同他聯係,幫助他解決有關問題。
次日,程思遠離京南飛,作赴歐迎李歸來的準備。28日,程思遠飛到了蘇黎世,見到了李宗仁夫婦。
7月7日,周恩來出訪歸來,又詢問有關李宗仁回國一事。12日,周恩來得到消息,說台灣國民黨方麵可能已經知道了李宗仁的行動。他立即通知在蘇黎世的有關人員,李宗仁一行務必在13日下午2時離開蘇黎世,前往卡拉奇。李宗仁按時飛離了蘇黎世,果然兩小時後,台灣有人就帶著白崇禧的親筆信找到李的住所。李一行飛抵巴基斯坦卡拉奇機場後,中國駐巴大使立即按周恩來的指示,把李宗仁等人接到大使館內。
這一年的北京夏天來得特別早。7月10日左右學校就開始陸續放假,有條件或是有相當職務的人們也開始湧向北戴河,以避開來勢洶洶的盛暑。13日晚,周恩來得知李宗仁一行已經到達卡拉奇時,雖是晚間,他還是將張治中、傅作義、章士釗、邵力子、劉斐、屈武、黃紹、李蒸等人招至中南海,說是吃頓便餐,其實是借此給他們打打招呼。他們聽到周恩來宣布李宗仁即將回國的消息時,都露出驚奇的神色。周恩來告訴大家,此事醞釀已久,頗費周折,最後他能下決心,克服困難回到祖國,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周恩來還說:“這件事還不到公開的時候,因為在座的諸位是李先生的熟人或者與李有曆史上的關係,所以先給大家通氣。政府準備舉行歡迎儀式,希望在座的各位都能到飛機場參加歡迎儀式。”周恩來這一說,本來一些要去北戴河的人有些為難。
周恩來說:“這不是個人問題,也不是願意不願意的問題,這是政治問題。”他說服大家,“還是要去迎接,他回來以後可同他多談談嘛。”
對李的歸來,也有一些不同看法,周恩來提醒大家:“凡是有思想的人,總是高瞻遠矚,不要看眼皮底下的小事;希望大家能看大的,不要盡看雞毛蒜皮,心情就舒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