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章 恩怨遠去(2)(1 / 3)

這個提法是年輕的洛德尋找出來,提供給基辛格的。15年後洛德擔任了美國駐中國大使。

26日上午9時,周恩來總理把基辛格送至釣魚台的樓門口,在基辛格上車前用英語說:“博士,歡迎你很快回來共享會談的愉快。”這是周恩來第一次用英語對基辛格說話,這說明他的心情十分愉快。

在由釣魚台駛往機場的紅旗轎車裏,喬冠華與基辛格在對話,輕鬆地聊天。

“博士,你看今年這屆聯大我國能恢複席位嗎?”喬冠華問,“我得到消息,現在這個時候,聯大正在對恢複我國席位進行表決。”

基辛格不假思索地一笑,說:“我估計你們今年還進不了聯大。”

喬冠華狡黠地眨了眨眼:“你估計我們什麼時候能進去?”

基辛格扶了一下眼鏡:“估計明年還差不多。等尼克鬆總統訪華以後,你們就能進去了。”

喬冠華仰臉哈哈大笑:“我看不見得吧。”

原來,就在基辛格要離開釣魚台時,周恩來瞅空低聲告訴喬冠華,聯大表決結果已經傳來,讚成接納中國、驅逐台灣的阿爾巴尼亞提案已經以壓倒多數獲得通過。

表決結果是76票讚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周總理為了不使基辛格難受,沒有將這個消息告訴他。

蔣介石先期退出聯合國,以保麵子

突如其來的勝利使得外交部人員像過節一樣歡樂。周恩來在人民大會堂福建廳召集有關人員,商討派人去聯合國的事。正說著,王海容走進來說:“主席起床後,馬上看外交部送去的那些材料。剛剛看完。主席說,請總理、葉帥、姬部長、喬部長、熊向暉、章文晉,還有我和唐聞生,現在就去他那裏。”

聞此言,被點到的人員紛紛起座,跟著周恩來,乘車去中南海毛澤東住處,此時已是晚上9點多。毛澤東披著睡衣,坐在沙發上,滿麵笑容地吸著煙。他指指在美國出生的唐聞生,開著玩笑:“小唐呀,密斯南希·唐,你的國家失敗了呀,看你怎麼辦哪。”

大家都笑了。周恩來落座後,喃喃說道:“主席本來指示……”

不等周恩來說完,毛澤東一揮手,說:“那是老皇曆嘍,不作數嘍。”

周恩來說:“我們剛才開過會,都認為這次聯大解決得幹脆、徹底,沒有留下後遺症。隻是我們毫無準備,特別是安理會比較麻煩,現在就參加,不符合主席‘不打無準備之仗’的教導。我臨時想了一個主意,讓熊向暉帶幾個人先去聯合國,作為先遣人員,就地了解情況,進行準備。”

毛澤東說:“那倒不必嘍。聯合國秘書長不是來了電報嗎?我們就派代表團去。”毛澤東指指喬冠華,“讓喬老爺當團長,熊向暉當代表,開完會就回來,還要接待尼克鬆嘛。派誰參加安理會,你們再研究。”

周恩來:“就讓黃華做副團長,留在聯合國當常駐安理會的代表。”

毛澤東:“黃華到加拿大當大使不到四個月,現在就調走,人家可能不高興咧。”

周恩來:“做做工作,加拿大政府會理解的。”

毛澤東:“好,那就這麼辦。”他麵向大家,以他特有的隨意口吻,講了起來:

“今年有兩大勝利,一個是林彪,一個是聯合國。這兩大勝利,我都沒有想到。林彪搞鬼,我有覺察,就是沒有想到他跑外國,更沒有想到他坐的那架‘三叉戟’飛機,摔在外蒙古,‘折戟沉沙’。對聯合國,我的護士長(吳旭君)是專家。她對阿爾巴尼亞那些國家的提案有研究。這些日子她常常對我說,聯合國能通過。我說,通不過。她說,能。我說,不能。你們看,還是她說對了。我對美國的那根指揮棒,還有那麼多的迷信呢。”

毛澤東說著自己先笑了起來。

他拿起外交部國際司報來的有關“兩阿提案”的表決情況,一麵看,一麵說:

“英國、法國、荷蘭、比利時、加拿大、意大利,都當了‘紅衛兵’,造了美國的反,在聯合國投我們的票。葡萄牙也當了‘紅衛兵’。表決結果一宣布,唱歌呀,歡呼呀,還有人拍桌子。拍桌子是什麼意思?”

周恩來解釋:在會場拍桌子,表示極為高興。

“那麼多國家歡迎我們,再不派代表團,那就沒有道理了。不高興的人也有,‘蔣委員長’就是頭一個,美國國務院說要發表聲明,還沒有看到,不過是一篇‘吊喪文’。”毛澤東興致很高,一口氣講了三個小時。

“蔣委員長”其實在1968年就注意到尼克鬆的“轉向”。可以說對他出其不意的打擊也是來自尼克鬆。在台灣,一些學習國際關係的學生注意到了一篇尼克鬆寫的發表在1967年10月美國季刊《外交事務》上的文章。該文是尼克鬆在1963年競選加州州長失敗後的政治混亂情況下寫成的。尼克鬆在文中暗示,結束中國共產黨在國際社會中孤立地位的時候不久將來到。1969年7月25日又出現了一個更明確的前兆。尼克鬆在對關島的短暫訪問期間發表了一項新聞聲明,他指出了兩點:美國將執行條約確定的義務;但是,美國越來越希望亞洲盟國處理自己的防禦和安全問題,除了核武器的威脅以外。這裏很明顯是指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