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從此兵戎相見(5)(1 / 3)

何鍵又說:“前幾天我已派省政府秘書長易書竹去了南京,已經七天了,沒有一字報告,可能蔣先生不見他。我思來想去,別人都不行,隻有你去最合適。因為,第一,你與蔣先生相識,他對你印象很深;第二,蔣先生了解你的為人,並以為你很有作為,你的意見蔣先生容易接受。可以說,你是能麵見蔣先生而又能達到預期目的的唯一人選。廷芳兄,南京之行,非你莫屬啊!蔣先生給湖南大學校長胡庶華的信不就稱讚過你嗎?”

劉廷芳不再猶豫:“可以。”

當下,何鍵派了專車,立刻把劉廷芳送到漢口,包了一架水上直升飛機飛南京。

在飛機上,他就給蔣介石打了電報。一到南京,翁文灝奉蔣介石之命到碼頭迎接。

他與錢昌照交往已久,認為他有遠見,所以先去見他。然後由翁文灝陪同,來到蔣介石官邸。蔣介石正在隔壁房間與熊式輝、張群、陳布雷等人商談事情。聽說劉廷芳到了,蔣介石來到書房,會見他。劉廷芳先報告了湖南當時的緊張局勢,以及何鍵派他來南京的目的。他還告訴蔣介石:“何先生說他是您蔣先生的弟子,您叫他朝東走,他不會朝西走的,你絕對服從您的領導。”

“那很好,那很好。”本來蔣介石正在擔心何鍵關鍵時刻倒向兩廣軍一頭,聽劉一說,頓時露出笑意。

劉廷芳繼續強調:“現在的國家隻有您蔣先生一人能領導,也許20年、30年後出一位領袖比您蔣先生能幹,但現在不可預料。為國家計,為人民計,絕對地不要打內戰,我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如有不實不盡之處,我蹲在金陵不走,敢用頭顱擔保!”

一番話說得蔣介石心旌亂搖,連連說道:“不會,不會,不會。”

他立即揮毫寫了一封信:“你馬上送到漢口,麵交武漢委員長行營秘書長楊永泰,及高級顧問何成浚兩位先生。”又吩咐侍從黎秘書派“美齡號”專機送劉廷芳出發。

當劉廷芳將信交給楊永泰,從漢口返回長沙時,發現兩廣軍隊已在撤兵了。

原來被蔣介石買通的餘漢謀、黃光銳一倒戈,兩廣事變就中途偃旗息鼓了。

蔣介石剛鬆了一口氣,又接到特務密報,說西北情況複雜,恐怕要起變化。蔣介石問有什麼證據,戴笠說:

“東北軍跟紅軍打了幾年仗,沒有結下什麼冤仇,慢慢地受了紅軍的影響,讚成抗日了。也難怪,他們老家都在東北,家鄉給是日本人一占,家破人亡,不免思想報仇雪恨……”

蔣介石默然,又問:“當兵的,可以理解。當官的呢,高級將領的態度怎麼樣?”

“美國記者訪問過張學良,他們在紐約《太陽報》登出來過文章,提到張學良表示過,他願意團結抗日,如果政府失去民心,就無存在的基礎。張學良甚至說,如果共產黨能夠誠意合作,抵抗外國侵略,就應該和平解決。”

蔣介石搖頭:“漢卿少爺脾氣,隨便說說罷了。不過也不可等閑視之,我會注意這個情況。”

10月,中央紅軍到達陝北,蔣介石即召張學良、顧祝同、陳誠、薛嶽、劉湘到四川開會,再次作消滅紅軍的作戰部署。10月1日,蔣介石在西安設立“西北剿總”,自兼總司令,調武漢行營主任張學良當副司令,代行總司令職務。這時的蔣介石已不能像當初那樣,親自指揮對紅軍作戰,原因是日本對簽訂《何梅協定》的做法已不能滿足,又在策動漢奸搞“華北五省自治運動”。蔣介石怕日本人在北方另搞一個政府和自己對立,所以,10月7日由重慶飛抵開封,安撫駐天津的二十九軍軍長宋哲元,將最高榮譽的“青天白日勳章”授予宋哲元及其部下。可日本人此時也正在拉攏宋哲元,宋舉棋不定,不想見蔣,隻派了一個秘書去開封見蔣。蔣介石又火速趕往山西訪問閻錫山,勸說他不要參與“五省自治”,希望他出席即將召開的國民黨六中全會。

11月1日,六中全會開幕,出席大會的中央委員一百多人。令蔣介石歡欣鼓舞的是,除了桂係的李宗仁、白崇禧未出席外,反蔣派的馮玉祥、陳濟棠、閻錫山等都來了。

早上7點鍾,大會代表依照慣例去紫金山謁中山陵,9點回到湖南路中央黨部舉行開幕式,由行政院長汪精衛致開幕詞。開幕式結束,中央委員們步出大禮堂,到會議廳門前等候照相。但蔣介石遲遲不到,大家都嚷著先拍。拍完了,委員們三三兩兩轉身上台階,往會議室走。突然一聲大喊:“打倒賣國賊!”隨著喊聲,隻見一個青年從記者堆裏閃出身來,從大衣口袋裏掏出一支六響左輪手槍,對著站在第一排正中、正在轉身的汪精衛連發三槍,槍槍命中,汪精衛頓時滑癱在地。現場大亂。坐在輪椅上的張靜江也被人推翻在地;孔祥熙在往汽車底下鑽時,慌亂得扯破了新馬褂……第一個起來和殺手搏鬥的是站在汪精衛身旁的文官張繼,他從背後把殺手攔腰抱住,搶上來的武將是張學良,他猛踢一腳,托起殺手的臂膀,下了手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