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廬山有了政治風景(3)(3 / 3)

“他倆意見好像也不完全一致。”高語罕猜度著。

“是啊,惲代英不免書生氣重,對人處事是小手小腳,與鄧演達大刀闊斧的作風剛剛相反,所以他同惲代英共事中也有些不愉快。有一次他同我談到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改製問題,他說,一個軍事學校應該采用校長製,為什麼不叫惲代英當校長呢?因為他不是軍人,他不懂軍事,所以不能當校長。他固然表示很信任惲代英,也流露出來他不滿意惲代英。”

“那麼我們共產黨方麵為什麼不主張校長製,不推舉鄧演達為校長呢?”

包惠僧解開上衣扣子,他講話講得發熱了。

“這就是我們的問題了。他常常諷刺我們是書呆子,可我們的人在他周圍一點作用也不起,我們小組就從來沒有談到對鄧演達的工作如何做法的問題……”

“這些你不要對外發表啊!”包惠僧用筆杆在桌上一敲,高語罕不再心不在焉了。

鄧演達終於喊出“反蔣”口號

2月,陳賡去蘇聯學習回來,從上海輾轉來到南昌。他找了一個旅館住下來,就到北伐軍總司令部去,在那裏見到了蔣介石。蔣介石念陳賡的救命之恩,一見麵就很客氣,問陳賡這一陣到哪裏去了,陳賡寒暄了幾句,說一直在上海做秘密工作。

他在南昌逗留了十多天,以後又到蔣介石那裏去了一次。蔣介石雖然醞釀著叛變,但表麵依然不動聲色,對陳賡虛與委蛇,並發給他一個“特別通行證”,封皮是紅綢子的。拿著這個通行證,可以直接去找蔣介石。“還需要錢吧?”蔣介石主動問道,“到文白(張治中)那裏去領吧”。

“你準備到哪兒去?”張治中問。

“到上海。”陳賡沒敢說是去武漢。

張治中把旅費給了陳賡,壓低聲音問:“恩來先生現在何處?”

“大概在上海吧。”

“你到上海告訴他,情況不對,行動務必小心。”

“我一定轉告。張教育長準備到哪裏去?”

“還沒最後定,可能我要回家鄉一趟。”

張治中果然回到家鄉。他幼年家境貧寒,隻湊合著讀了幾年私塾。這次他回來捐資在巢湖市建麓鄉洪疃村辦起黃麓小學。開學那天,他找了一麵鑼,繞村敲鑼呼喚童稚上學。一時間,村內村外一百多名牛背兒童踏進校門。張治中又出麵請來教育界名流出任校長,派大學剛畢業的大女兒張素我來校任教。

陳賡則一頭紮到武昌,在街上遇到鄧演達。

“你上哪兒去了呀?好久不見。”鄧演達關切地問。

“在上海。”

“啊,你剛來,恐怕對這裏的情況還不太了解吧?”

“有麼子新的情況沒得?”

鄧演達用手指關節在腦殼上連敲了幾下。“咳,北伐軍到這裏不久,在廣州召開的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就決定遷都武漢,12月13日在武漢成立了國民黨中央執委會和國民政府聯席會議,還規定了在中央黨政機關未遷來前代行其職權。”他說著,把陳賡引進了一條僻靜的街道,來回瞅瞅沒有旁人,音調低沉地說:“可是不到一個月,蔣總司令就擅自決定遷都南昌,並同英美帝國主義的奴才、荷蘭銀行的買辦、上海英租界的華董虞洽卿密談,以反共滅共為條件,借款六千萬元。”

“虞洽卿我知道,是蔣校長的寧波同鄉,又在上海交易所當過理事長,和老蔣有老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