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失敗空氣彌漫中國(3)(2 / 3)

“我認為共產黨裏有一部分純屬書生,並無陰謀之嫌,如惲代英的作風常有事無巨細之感,我並不欣賞,然而無遮無蓋又令我誠服,他的日記都攤在桌上,讓找他的人一眼見底……”

“你忽略了他的煽動性。他的號召力絕非在周恩來之下!他們的輿論常置我於死地!”蔣介石站起來,背對亭欄,背著雙手,眼睛來回看著他們,目光平靜,閃閃發光,“文白,世界上最複雜、最危險的軍事行動,往往是那些隻會舞文弄墨的人在密室裏想出來,並由他們來指揮的。”

蔣介石把右手放在前額,閉上眼睛,緊壓了兩三次太陽穴。對張治中說:“你談得很好。時局紛擾,內部複雜,難得你一片忠言。我很快要出國養屙,你不是也要出國嗎?靜鎮謹守吧,待我們歸來再攜手重整山河!”

蔣介石望著石碑上自題的《樂亭記》,口中念道:“武嶺實出於剡溪九曲之口,獨立於四明群山之表,作中流之砥柱,為萬山所景仰……”不覺淚湧眼角……宋慶齡麵對飛短流長

宋慶齡乘專車由海參崴抵達莫斯科,與她同行的有陳友仁及其一兒一女,和美國人雷娜·普羅梅。在從泰加森林到大草原的每一個小站上,他們都收到接待委員會送來的花束。

然而,他們在中國經曆一場重大悲劇的時刻離開上海,抵達莫斯科時則正趕上本世紀的另一大悲劇——托洛茨基與斯大林鬥爭的高潮。

曾與孫中山簽訂友好協定的蘇聯外交家越飛得了肺結核,當他得悉自己二十多年前的朋友托洛茨基已被開除出黨、流亡國外時,他給他寫了最後一封信。然後放下筆,拿起左輪槍,對準自己的頭部,勾動了扳機。孫中山的另一位蘇聯朋友、黃埔軍校總顧問鮑羅廷則被貶,當了一名報紙編輯……而鄧演達應邀向共產國際發表講話時,過於坦率:中國人民歡迎共產國際的友好支援,但是中國革命卻完全是中國人民的事,要由中國人民做主,不能受共產國際的擺布……共產國際領導人對此十分不滿,甚至有消息說,“契卡”要逮捕他,把他幹掉。

宋慶齡和陳友仁去會見斯大林,希望能得到一些幫助。斯大林磕磕煙鬥,竟敦促他們回中國去與蔣介石合作。宋慶齡身處逆境,經濟拮據。有一天晚上,她和雷娜一同去電影院觀看新聞紀錄片。出行常使她緊張不安,她害怕在街上被人認出來。

外交部為她在蘇聯停留期間提供了一輛汽車,她總是一坐進車就把窗簾拉上。到了電影院,看見路上無人,她就一下衝進黑洞洞的電影院。紀錄片終於放映了,第一輯就是宋慶齡抵達莫斯科。銀幕上,當火車到站時,攝影機移向近處,畫麵上出現了宋慶齡嬌小的形象,神情猶豫惶惑,站在車門口……看到這個鏡頭,宋慶齡氣籲籲地小聲對雷娜說,她簡直不能忍受。這部影片沒演多久,也許隻有六七分鍾,但是就在這段時間裏,她把一方小手帕撕成了碎片。在莫斯科,她把所有的手帕都撕成碎條,隻好買新的。困擾並沒使她屈服。

當她感到義不容辭需要在大庭廣眾麵前露麵時,她從不猶豫,盡管她十分痛苦,甚至事後不得不臥床多日。

然而,中國女性最難對付的流言終於把她“擊倒”了。雷娜偶爾看見一張《紐約時報》,上麵的一篇報道說宋慶齡即將與陳友仁結婚,克裏姆林宮正在安排給他們度蜜月……

雷娜站在房間中央,兩眼呆呆地看著報紙,失魂落魄;她想得走了神,雖然知道背後的門打開了,有人進來,可是直到她的紅頭發被輕輕吻了一下,這才從凝思中醒過來。

“孫夫人!”雷娜姑娘驚呼一聲,轉過身來,並且猛然往後退了一步。

宋慶齡被她的慌神弄笑了:“什麼新聞使你這樣吃驚,我看看。”

“這張報紙被我弄髒了,你不要看。”在這種場合雷娜本應臉色通紅,這時反而變得那樣蒼白。她一直患有一種頭暈病,宋慶齡不再強求,扶她坐下。雷娜把那張報紙悄悄燒了。

回到莫斯科,宋慶齡問到陳友仁為何不來了,連他的兒子和女兒也不見了,雷娜總是支支吾吾。一天,一個英國人捧著一束鮮花,來祝賀宋慶齡“再結良緣”

時,宋慶齡懵了,急忙追問雷娜。

雷娜無法再隱瞞,隻得把報上登的“消息”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