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婚姻與人生結局(2)(1 / 3)

盡管自稱革命是不夠的。革命者是必須要從工作上去表示他的努力,尤其是困苦艱難之中,槍林彈雨之下,更要能表示他能堅忍、能犧牲的精神,否則決不是一個真實的革命者。本團是脫胎於舊軍隊,我未始不知道諸同誌的困苦艱難,可是我同時相信諸同誌是忠於革命的青年,青年的革命者,隻可缺少作事的經驗,絕不應當缺少作事的精神。我們要以勇敢的堅忍的能犧牲的精神,去訓練我們作事的能力,增進我們作事的經驗。人們不是生來即是能作事的,生來即不怕死的。任他什麼事體,最初避免不了許多的困難,令人難幹,令人膽怯,但是有了大無謂(畏)的精神,決沒有打不破的困難和艱險。

自信是勇敢的、最能犧牲的還不夠,必要具有臨事不懼而沉著的修養.天下沒有大不了的事,經過多了自可習以為常。遇事先要沉著,能沉著才能確實去觀察,觀察確實才能有正確的判斷,判斷正確才能有堅決的決心,決心堅決則膽自壯、氣自豪,什麼也不怕。要知道部屬是以上官為轉移的。上官心怯,部屬則不戰心寒。治軍首重膽大心細,但必先膽大,而後能心細;膽怯沒有不心慌的。心慌則什麼也談不上。隻忙於生命一件,這才真所謂天下無事,庸人自擾。

親愛的革命的官長同誌們!我們是知道革命理論的,我們是受過革命的訓練的,我們不努力,不奮鬥,不犧牲,不沉著,部下沒有訓練的士兵,又將怎樣?善於帶兵,決不專靠軍紀來管束士兵,決不專靠幾元餉洋來縻係士兵,更不能專以空頭話來鼓舞士兵,必要以革命的精神去影響士兵。平時官長能努力,士兵沒有不服從的,戰時官長能身先士卒,士兵決沒有怕死的。我前已說過,隻要“舍得幹”,天下沒有幹不了的事!

革命者必先能顧慮黨國的前途,而後及於自己。我們要自信為革命者,能容得我們怕困苦怕危險嗎?

親愛的革命的官長同誌們!“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天下無難事,隻要舍得幹,望諸同誌振作起來,共相奮勉!

團長蔣先雲

五月七日

今天,蔣先雲率領全團高唱著《北伐戰歌》,辭別了來車站送行的蔡和森、彭湃、夏明翰等人,離開武漢,開赴河南前線。

5月27日拂曉,第十二師與敵交戰,敵頑強防守,激戰一天,黃昏才攻下十裏頭。第二天,第十二師繼續攻擊七裏頭,並不知七裏頭是敵人的主陣地,數次衝鋒毫無進展,傷亡奇重,張發奎和副軍長黃琪翔都冒著炮火親臨前線指揮。但可以機動指揮的部隊隻有第二十六師了。

這時,第二十六師的師部和第七十七團都在外場一個無名小村莊待命。敵人的炮彈不斷落在村莊附近,似乎駐地已被敵人發現。蔣先雲到村外觀察了戰況,回來對吳仲禧說:“不摧毀敵人的重炮陣地,我軍正麵的進攻就不能成功,應當建議張總指揮派我們從右翼出擊,包抄敵人的炮兵陣地。”

吳仲禧點了點頭,立即打電話到總部請示,張發奎很快同意了這個建議,並下令:“著二十六師七十七團蔣先雲部立即從右翼出擊,直趨辛莊,抄敵之左翼。”

接到命令,全團官兵興奮異常,連夜輕裝出發,以急行軍的速度向辛莊跑步前進。

臨潁在望。它當平漢鐵路之要衝,又是開封和鄭州的門戶。奉軍如果不能守住臨潁,不僅開封、鄭州也不能守,而且整個黃河以南就無地盤可據。所以,奉軍準備在臨潁附近與北伐軍作一場決戰。

5月29日上午7時,二營尖兵已抵達外場。8時許,蔣先雲率領一營、二營及機槍連、偵察隊趕到前沿陣地外場。

偵察兵火速報告:離這裏五六裏的三裏頭、五裏頭、史莊、銀莊一帶,有敵兵約兩個團,挖有塹壕據守。

幾位鄉民也來報告:在五裏頭附近,埋有地雷。

8點整,臨潁城東傳來頻頻槍響。先雲督兵策應。到達敵兵戰壕前,是一片平坦的麥地,尖兵連受到火力阻攔。並有一股部隊向左翼包圍過來。一排長陣亡。不一會兒,連指導員及二排長也在衝鋒時中彈殞命。全過隻剩連長一人帶領二十餘名戰士,拚死抵抗。

蔣先雲猛地衝出掩體,站到士兵中間,解開了使人窒息的軍服領子,一陣嘶啞的聲音打破了沉寂的氣氛:“不要緊,我來了!打!”

蔣先雲率領的一、三營衝了過來。

第二道防線很快逼近了,他們一麵衝鋒,一麵開槍。那些敵軍是躲在戰壕裏,看不見的,但是,蔣先雲的戰士們卻在倒下去。

蔣先雲跌了一跤。子彈把他的左腳打出血來。幾個士兵過來救護,被他拒絕。

他坐下來解開綁腿帶,包紮流血不止的傷口。師部通訊員傳令叫他下火線,由一營營長代替他指揮。他不肯:“腳傷了,沒關係,還能騎馬。我必殺退敵人!”衛兵牽來了馬。他跳上馬背,軍刀在空中光閃閃地揮了一圈,像旋風一般向前線疾馳。

“衝啊!”他那無畏的騎士姿態使戰士們產生了信心。“不是勝利就是死亡!”

馬蹄敲擊著田埂泥塊。突然,好像是回聲響亮的山坡發出了怒吼,敵人用山炮密密地轟射起來。炮彈不斷地爆炸。馬腿一軟,連人帶馬撲倒在地,他又中了一彈。

“衝鋒,向前殺去!”他坐在地上喊著,“我已受傷,你們要死戰勿退!”

從四麵八方趕來的士兵呼應著:“團長放心,我們決不後退,哪怕戰到一槍一卒,也必定與敵拚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