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婚姻與人生結局(2)(3 / 3)

陳賡把盛餛飩的瓷碗重重地放在桌子上,臉上罩上一層烏雲,沉痛道:“他才25歲。他臨走時跟我說,他犧牲了要把他夫妻葬在一起……一個剛去世,一個又戰死,太讓人難過了。”

“因為我們黨的思想軟弱,我們常常被一個好一點的軍閥利用了去打一個壞一點的軍閥,犧牲了我們眾多的優秀同誌。我們不能再等待了,我們要向一切軍閥宣戰!”

蔣先雲犧牲之後,吳仲禧曾向張發奎提出,要在北伐軍中開一個隆重的追悼會。

張發奎說,剛剛接到武漢政府要我們緊急班師回去參加平定夏鬥寅和許克祥叛亂的命令,等回武漢之後再說吧。蔣先雲的棺木裝上火車,士兵們哭泣著守在車廂裏,車廂四周掛滿了挽幛。到了武漢,吳仲禧又提出開追悼會一事,張發奎臉色陰沉,說:“現在這裏反共氣氛很濃,共產黨員都不能在部隊帶兵,蔣先雲的追悼會不好開。”吳仲禧也生氣了:“臨潁戰役蔣先雲應立頭功,他的追悼會都不開,以後誰肯去賣命?”“你不要說這些了。”張發奎敷衍著。“你把二十六師部隊交給許誌銳去帶,你到我的總部來當副官長,跟我到廣東去。”吳仲禧聽了越想越不是滋味。他又想起蔣先雲生前說的話:國共兩黨可能會分裂,你不要跟蔣介石走,也不要跟汪精衛走……吳仲禧沒跟張發奎去廣東,獨自經廬山回福建去了。以後幾經周折,在1937年7月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周恩來在武昌主持召開蔣先雲的隆重的追悼會。黨的機關刊物《向導》周刊登載了《悼蔣先雲同誌》的悼詞。

遊山的宋美齡想起美國小鎮

蔣介石叛變革命之後,於4月18日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統轄蘇皖大部和浙江、福建、兩廣等省,與武漢國民政府相對抗。武漢政府統轄湖北、湖南、江西和河南大部分。南京政府成立之後,對武漢實行經濟封鎖,尚未有軍事衝突。武漢的北伐軍配合馮玉祥,攻占鄭州開封;蔣介石也進行北伐,占領徐州等地。蔣介石功成名就,又加征戰疲勞,向國民政府告假十日,去鎮江焦山養息。

蔣介石到了焦山,寫了一封親筆信,囑咐衛士隊長宓熙去上海麵交孔夫人宋靄齡。宋靄齡接過信,含笑看過,高興地對宓熙說:“知道了!總司令約三妹在15日到焦山遊玩,好吧!你就住在我這裏,等到15日走吧。”這一天正是5月13日。

5月14日下午,宓熙到北火車站,打算預購明天的車票,見著站長,說明來意。站長問道:“你是來接蔣總司令的朋友去鎮江的嗎?”

宓熙點點頭。

“那好。”站長笑容可掬,“不用買票了,我已經預備好了一輛蔣總司令上次坐過的花車,掛在明天上午8點鍾開往南京的特別快車的車頭後麵。你看好不好?”

“當然好啦!”宓熙回來告訴孔夫人。孔夫人告訴一旁的宋美齡,兩人相視一笑。孔夫人接著說:“你辛苦了,這裏有一張戲票,你今晚去看戲,明天早晨7點半鍾上車。”

宓熙接過戲票,下樓去問門房老頭:“孔夫人叫我今晚去看戲,我不知道去哪裏看?”

老頭把戲票拿過來一看,說:“這是天蟾舞台的票子,天蟾舞台在四馬路轉角,今天的京戲可好嗬,是梅蘭芳的《天女散花》,你好眼福!”

第二天一早,宋靄齡送宋美齡到達車站,一進站就望見那輛花車。花車的外表與普通車廂一模一樣,裏麵則比較講究。有寬敞的會客室和舒適的臥室,都鋪著潔淨的地毯。會客室內擺著沙發和茶幾,坐在裏麵平平穩穩,感覺的震動是輕微的。

下午3時許,火車進入鎮江車站,車站上有警察警戒。蔣介石早已等候在站上,他沒穿軍裝,而是換上一套華貴筆挺的西裝,戴一頂巴拿馬金絲草帽,足蹬白皮鞋,神氣十足,背後有一排衛士和公安局長俞子厚。車站站長指揮火車停下。正好花車停在蔣介石的麵前,他跨上一步,走進車廂,握住了宋美齡的手。握過手,蔣介石忙把宋美齡的手提包搶在自己手裏。他們緩步下車,改乘一輛新式轎車開到江邊,換乘小汽艇,直駛焦山。

焦山位於長江中,與南岸象山對峙。焦山如中流砥柱般聳立在滾滾白浪之中,氣勢雄偉,自古以來即為遊覽勝地。宋美齡穿了一身緞子裙衣,顏色介於淡紫和藍灰之間,上麵還罩了一件較短的黑色花邊織物,係了一條和衣裙同一顏色的帶子,帶子的長短與黑色罩衣一般長短。山上不多的遊人情不自禁地凝神注視她,並讚歎她那簡樸而高雅的服飾。蔣介石則喋喋不休地介紹著山中的六朝柏、宋槐、明銀杏等珍貴古樹和華嚴閣、吸江樓等名勝古跡。

宋美齡興致極高。她攏了一把卷曲的頭發和小巧光亮的發卷,讚歎道:“這裏竟如此幽靜,它使我想起皮德蒙特留學的日子。那裏也這般幽靜,我們最喜歡的一種娛樂,是去采集榛子。現在我還能想到那條長長的、塵土飛揚的路,每當星期天下午,我們常常沿著這條路步行到樹林裏去。有時我們運氣好,碰上駕著馬車趕上來的好心農夫,讓我們坐上車去,還讓我們分享他們的午餐,我總是受到人們一些善意的戲弄。

你可不知道,這些山民想用這樣老掉牙的笑話來唬弄中國小女孩:‘堅果是哪裏來的?’顯然,我的響亮回答是:‘當然是從樹上來的!’他們哄堂大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