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選址(3 / 3)

(2)交通狀況 開設地點的交通狀況,包括城市公共汽車、電車線路和停車站,是否有地鐵站,是否適合小汽車行駛和停留,客流和車流是否暢通,是否有河流、湖泊、立交橋障礙等,都是影響選址的重要問題。

(3)毗鄰單位的類型 圍繞小型超市開設地點的四鄰是些什麼企業?他們可以是好鄰居,也可以是比較差的鄰居。

假定你的鄰居是一家專賣服裝的店和麥當勞快餐店,這就屬於小型超市的好鄰居。因為這兩家店可與小型超市產生互補效應。如果你的鄰居也是一家超市,則在同一個商圈內必然帶來相互的競爭。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有幾種:一是取消這一地區的選址,重新進行立地調查;二是仍然選址本地區開辦小型超市,但在商品結構、經營定位、經營特色上應與毗鄰超市有明顯區別,實行錯位經營,從而使兩個小型超市在同一商圈內產生互補效應,既是競爭者,也是商業夥伴。

(4)商業區的大小 小型超市的選址最好選擇在大中城市的三級商業區內。三級商業區是大、中城市的居民區集中處,可以興建一個小型超市。

(5)進行未來經濟效益的模擬分析 小型超市開設地點選擇分析的最後一個步驟,是為幾個可供選擇的開設地點進行經濟效益的預測分析,把投資回報率高、資金回收期短、經濟效益比較穩定的地區作為首選對象。其關鍵性的可變因素組成為:

利潤率=純利潤/淨銷售額

資產周轉率=淨銷售額/全部資產

全部資產與固有資金比率(全部資產/自有的剩餘資產)。

對於評價小型超市的開設地點來說,潛在的資產利潤是其參考的重要依據。為了評價潛在利潤,至少需要預測以下指標:

①總銷售額:在各個計劃開店的地點可能實現的銷售額是不容易估計得那麼精確的。在數量計算時,統計上用的回歸方法,也是可以應用的。但是,實際這種估計往往是很難那麼確切的。在估計銷售額時最重要的是掌握商店開設地點潛在的商業區。

有了輪廓分明的商業區,決策分析者就會知道有多少潛在的能夠被他們商店吸引過來的住戶,由此就可以按可能光顧該商店的當地住戶數來估計將來的年銷售額。這種估計是可以由過去在類似環境中的經驗,同行業的一般水平,或者正規數量上的計算方法推算出來的。此時,你可以用預期的可以被吸引到商店裏來的住戶數和預期銷售給每個住戶的年銷售額,估計的全部年銷售額。

②全部資產:是指此開設地點進行小型超市經營所需的全部投資。如果開設地點是購買的,並自己進行建築,那麼,對有關這些費用開支—定要予以考慮,因為開店場所的費用是非常大的。另外存貨、附屬設備和照明裝置的費用也—定要測定。除此之外,如果該小型超市不能指望在幾個月內或稍長一些時間內做到營業損益兩平,那麼還應考慮這些可以預料的損失,以及開始業務經營所需的資產或資金。總之,決策分析者一定要估計開始營業所需的全部資金。一般來說,對資金的估計比對銷售額的估計更應準確。

③純利潤:如果決策分析者在估計銷售額和全部資產方麵的工作做得比較好,那麼,在估計純利潤方麵就不會太困難。從概念上來講,從總銷售額中扣除了固定費用和可變費用,就是純利潤。固定費用是那些不管銷售額多少始終不變的費用,可變費用的變化則與銷售額成正比。

小型超市的固定費用與其規模有關,這些費用受全部資產數量的限製。隨著其規模的擴大,需要雇傭的人員在增加,店內暖氣、冷氣設備所需的能源消耗在增加,為供給營業所需的資金需要花費更多的利息,需要承擔的保險費也更多,而通貨膨脹的損失也更多。

主要的可變費用是銷售所花的費用。顯然,銷售越多,所花的費用也越多。商品經營管理費用和銷售額之間的關係往往成正比例。因此,如果決策分析者可以估計商品經營管理費用占銷售額的百分比,那麼就可以以商品經營管理費用占銷售額的百分比乘以估計的總銷售額,來估計所需的全部商品經營管理費用。

另外,一些其他的費用開支,也會隨著總銷售額的多少有所變化(如一些勞動力費用開支和廣告費用)。根據過去的經驗或標準,決策分析者可以隨著銷售額的變化,對經營管理費用做出適當的估計。

④資產利潤:如果對銷售額、資產和純利潤已做出估計,那麼就可以直接對資產利潤進行計算。將合適的數據代入以下資產利潤模式:

純利潤/總銷售額×總銷售額/全部資產=純利潤/全部資產

對進行評價的各個小型超市開設地點來說,計算預期資產利潤所必須的數據是一定要收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