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型超市經營管理中有一些很重要的商品管理的理論和方法,它們不僅是商品結構管理的理論依據,而且還貫穿於經營管理的許多方麵。下麵僅對運用較多的ABC分析法、商品市場壽命周期法進行簡要的介紹。
1.ABC分析法
(1)概念 意大利經濟學家在一項Milan的財富研究分配中,發現有80%的財富是由20%的人所擁有的,而餘下的80%的人隻占20%的財富。這種由少數人擁有大多數的重要事物而多數人卻隻擁有少數重要事物的理論,已經擴大並包含許多的情況被稱之為帕累托(Pareto)原理,即所謂的“關鍵的少數和次要的多數”的理論,也就是我們平常提到的80/20法則。
ABC分析法是帕累托原理在企業經營管理上的具體運用,是對錯綜複雜的經濟活動根據兩個相關因素的統計分布進行分類,從中找到關鍵的少數(A類)和次要的多數(B類、C類)。A類因素管理價值最高,應受到嚴密的控製與管理;B類因素管理價值次之,可受一般性的控製與管理;C類因素管理價值最低,不需特別的控製與管理。
(2)ABC分析法在商品管理中的運用 下麵,以銷售額為例,重點介紹ABC分析法在商品管理中的運用。
根據各商品銷售額比重由高到低排列,並進行累加。A類商品為銷售額比重累計達70%以內的商品,B類為銷售額比重累計在70%~95%之間的商品,C類為其餘銷售額比重累計在5%的商品。其具體分析步驟為:
一是將商品銷售額按從高到低順序排列。
二是算出各商品的銷售額占總銷售額的比重。
三是按從大到小的先後順序累計各商品的銷售額比重。
四是以累計商品數目占總數目的比重為橫軸,銷售額累計比重為縱軸畫出曲線圖。
五是找出縱軸坐標(銷售額)分別為70%、95%、100%的曲線上的點相對應的橫軸上點的位置E、F、G,則0E、EF、FG三個區間的商品就分別為A、B、C三類商品。
其中A類商品對小型超市的貢獻最大,為主力商品,應成為小型超市管理的重中之重,經營管理中應做到五個優先,即采購優先、資金支付優先、配送優先、陳列優先、促銷優先。C類商品貢獻最小,可考慮將其排行最末的一些商品淘汰掉。
一般而言,好的商品結構各類商品所占的比重分別為:A類商品占20%,B類商品占40%,C類商品占40%。A類商品所占比率過大或過小,均不好。A類商品所占比率過大,其圖形呈現出分散型。
由於A類商品所占的比率過大,形成重點商品一大堆,卻抓不住真正的重點商品,因此在商品管理上,由於重點商品不明確,無法做有效的重點促銷,也無法有效地控製庫存。
A類商品所占的比率過小,其圖形為集中型3。
此商品結構分布的好處在於,重點商品很明顯,在管理、陳列、促銷、進貨上很容易抓住重點商品。但是過於依賴少數商品,一旦A類商品銷售力下降,其整體銷售業績可能會直線下降。
ABC分析法是小型超市在商品管理上運用很廣泛的一個重要的理論分析方法,除了用於銷售額分析外,還適用於毛利額、庫存量、廠商管理分析。在統計單位上,它不僅可以用單品作為分析單位,還可以以小分類、部門分類,以此分析得出單品、小分類商品、部門分類商品的貢獻。在分析範圍上,它既可以以整個超市所有的商品作為研究對象,也可以在部門內的商品之間進行分析。
2.商品市場壽命周期
(1)商品市場壽命周期的概念 商品的壽命有兩種含義:一是商品的自然壽命,即商品使用價值在消費過程中的存在時間;二是商品的市場壽命,即商品從進入市場到被市場淘汰過程的持續時間。一種商品如果能在市場上實現其價值,則說明它在市場上有生命力;如果在市場上不能實現其價值,則說明消費者已不需要這種商品,它的市場壽命也就終結了。顯然,這裏所研究的就是商品的市場壽命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