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做人,後做事
品德,是一個人最根本的做人原則,是決定你一生事業成敗的關鍵。好的品德成就大事業,壞品德毀掉你的一生。無論從哪一種意義上來講,品德決定人生。隻有人做好了,事情才能做好。
阿裏巴巴首席執行官馬雲認為,做企業也好,做員工也好,都應該學會做人。對此,他曾經有一番精辟的論斷:“阿裏巴巴把80%的MBA開除了,要麼送回去繼續學習,要麼到別的公司去。我告訴他們應先學會做人,什麼時候你忘了書本上的東西再回來吧,如果你認為你是MBA就可以管理人,就可以指三道四。所有的MBA進入我們公司以後先從銷售做起,六個月之後還能活下來,我們團隊就歡迎你。我想給他們多點時間,沉得低才能跳得更遠。”
青春寶集團董事長馮根生在胡慶餘堂當學徒的時候,就認識到規規矩矩做人是很重要的。他說起一件奇怪的事:“我在掃地的時候,經常撿到錢。撿到錢,我就放在抽屜裏。
“我撿到的錢,相當於現在的20塊、30塊錢,我就放在抽屜裏,第二天一早交給師傅。大概一年多以後,好像就沒有了。十幾年以後,我師傅八十歲,快去世的時候,我去看他,最後一次去看他,那時候已經是1960年了。我的師傅把我叫到床邊,他說根生啊,你還記得嗎?今天我該告訴你。我說什麼事,他說你在當學徒的時候,掃地時撿到錢,你都交給我了,今天我告訴你,這是老板要考你,一共試了你15次,你每次都交。15次以後,老板就說了,這個小孩是誠實的,他撿來的錢都不要,還會去偷嗎?
“這時,我才知道原來是這麼在考我。我14歲的時候,我祖母70歲了,當我離開祖母身邊,去當學徒的時候,路上我祖母告訴我一句話,一定要規規矩矩做人、認認真真工作。規規矩矩做人,老板給你的錢你拿,老板不給你的錢,你一分錢都不能去碰它,現在這句話叫廉政。認認真真工作,就是勤勞,現在對幹部的要求,廉政勤勞就是好幹部。舊社會教育的語言不同,性質一模一樣。因此我記住了,給我的錢我要,不給我的錢我從來不會去拿,一分錢都不要,這使我掌握做人的道理。”
我們再來看一個例子:
一年,某公司進來兩個新人,一個是思,一個是瑋。倆人被安排在同一個部門,做同樣的工作,在工作能力和工作業績上也不相上下,但倆人在待人接物方麵,卻有天壤之別。
思是一個大嗓門女孩,見到人要麼直呼其名,要麼小劉小許地喊。一次,思的頂頭上司張經理正在會議室接待客人,思突然出現在門口,大聲喊:老張,你的電話。剛剛35歲的張經理,竟被人喊老張,又是當著客人的麵,而且喊自己的人還是自己的部下。張經理的臉突然陰沉下來,出去接電話時,看也不看思一眼。而瑋就不同了,見到誰都畢恭畢敬的,小心翼翼地喊某經理、某主任,沒有職務的,她就喊某大姐或某大哥,年齡稍長的職工,她就喊某師傅。思隻有上班時才來公司,下班就走人,與公司裏的人也沒有過多交往。瑋就不同了,她下班以後,看有人沒走就會留下來,與人家聊聊天,說說閑話。誰有什麼困難,她也會盡力幫助。當然,她有時也會向別人求助。
後來,張經理手下的一個副經理調到別的部門主持工作了,公司決定采用公開競聘的方式選拔新的副經理。思和瑋因為都是本科學曆,又都是業務骨幹,符合公司規定的競聘條件,於是倆人都報名競聘。評委由公司中層以上幹部和職工代表組成。競聘的結果是,瑋以絕對的優勢擊敗了思,成為該公司最年輕的中層幹部。
先做人,後做事,工作能力當然重要,做人技巧同樣不可或缺。會做人,才能把事情做好,如果隻會做事,不會做人,最後的結果可能是連事情也做不好。
先付出,後回報
在企業和單位裏麵,很多人都抱著這樣的工作心態:
“我隻拿這點錢,憑什麼去做那麼多工作,我幹的活對得起這些錢就行了。”
“我們那個老板太摳門了,隻給我們開這麼點兒工資。”
“還有,經理幹的活也不比我多多少啊,可他的薪水比我高出一大塊,他拿的多,就該幹的多嘛,我隻要對得起這份薪水就行了,多一點我都不幹。”
這樣的人永遠也不會成為一個優秀的公司職員。因為,他們僅僅隻是一個任務完成者,而不是一個事業的成就者。這些人也許有才,但絕對不是德才兼備的人。一個德才兼備的人,他們明白一個道理,先努力工作,把工作做好了,再去考慮回報的事情。
有個年輕人,大學剛畢業的時候,被一家電視公司請去主持個特別節目,那節目的導播看他文章不錯,又要他兼編劇。
可是當節目做完,領酬勞的時候,導播不但不給他編劇費,還扣他一半的主持費。導播把收據交給他說:“你簽收一千六,但我隻能給你八百,因為節目透支了。”
年輕人當時沒吭聲,照簽了,心想“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後來那導播又找他,年輕人還是“照樣”幫對方做了幾次。
最後一次,導播沒扣錢,變得對年輕人很客氣,因為那時年輕人被電視公司的新聞部看上,一下子成為了電視記者兼新聞主播。
後來,年輕人常在公司和導播遇到,對方每次笑得都有點尷尬。
年輕人曾經想去告他一狀,但是轉念一想,沒有他我能有今天嗎?如果我當初不忍下一口氣,又能繼續獲得主持的機會嗎?機會是他給的,他是我的貴人,他已經知錯,我何必去報複呢?
後來年輕人到了美國深造。
有一天,一位已經就業的同學對年輕人抱怨他的美國老板“吃”他,不但給他很少的薪水,而且故意拖延他的綠卡(美國居留權)申請。
年輕人當時對同學說:“這麼壞的老板,不做也罷。但你豈能白幹了這麼久,總要多學一點,再跳槽,所以你要偷偷學。”
他聽從了年輕人的話,不但每天加班,留下來背那些商業文書的寫法。甚至連怎麼修理影印機,都跟在工人旁邊記筆記,以便有一天自己出去創業,能夠省點修理費。隔了半年,年輕人問同學是不是打算跳槽了?對方居然一笑:“不用!我的老板現在對我刮目相看,又升官,又加薪,而且綠卡也馬上下來了,老板還問我為什麼態度一百八十度轉變,變得那麼積極呢?”
同學心裏的不平不見了,他作了“報複”,隻是換了一種方法,而且他自我檢討,以前其實是他自己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