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直立行走及人類的進化(2)(2 / 3)

伯克利加州大學的這個研究組發現,不同類型的線粒體DNA,有些互相相似,有些則差別很大。他們依據這些分析結果作了一個表示其相互親緣關係的“係統樹”,結果是這株“樹”來自單一的共同祖先,而後很快分成兩支。一支的線粒體DNA都是從非洲祖先而來的個體,另一支則來自非洲、亞洲、澳洲和高加索的祖先。對於這種情況的最簡單的解釋是,其共同祖先來自非洲。根據已知的線粒體DNA突變的速度,計算其年代為距今14萬到29萬年,平均為20萬年。

根據這個實驗結果,1987年初威爾遜等人提出,所有嬰兒的線粒體DNA向前追蹤,最後會追到大約在20萬年(14萬~29萬年的平均數)前生活在非洲的一個婦女,多達上萬人的群體中的一個,這個婦女是現今全世界人的祖先。大約在13萬年(9萬~18萬年的平均數)前,她的一群後裔離開了他們生活的非洲家鄉,分散到了世界各地,代替了當地的土著居民,最後在全球定居下來,演化成了現代的不同人種。

現代人是否還在進化

人是從古猿進化來的,人類體質形態在進化過程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般講的人類進化,是講原始的、早期的人類進化到現代人的過程,不涉及現在的人的進化。那麼,現在的人是否還在進化?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如身高有微小的增加,牙齒的數目在減少等。現代人上下頜一般各有16顆牙齒,總共是32顆牙齒。但有人上頜或下頜的第三臼齒(智齒),甚至上下頜的全部第三臼齒,終生不再萌出,所以總共隻有30顆甚至28顆牙齒。我們腳的小趾節有減少一節的趨勢;我們肋骨的最下一對很短,有逐步消失的趨勢;腦的結構可能更加精致,但這些都是很緩慢的過程。現代人的進化主要表現在體外進化和精神進化兩方麵。

(1)體外進化

人類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能製造和使用工具,從事生產實踐活動,因而工具是人的肢體的延伸和增強。各式各樣的工具,刀、斧、鏟、鋤、水輪、風車以至舟、車、飛機等,都是人的肢體的延伸,它們大大提高了勞動的效率。力學和相應技術的發展,為肢體的延伸開拓了更廣闊的前景。

人腦要發揮作用,需要不斷獲得外界的信息。而外界信息來自各種感覺器官,特別是作為視覺器官的眼睛。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各樣的感覺器官輔助工具不斷出現。望遠鏡、射電望遠鏡使人的視力越過了銀河係;顯微鏡、電子顯微鏡使人的視力深入到微觀世界。光學、聲學、電磁學等領域的成就大大提高了感覺器官所涉及的廣度和深度。這是人的感覺器官在體外的延伸。人通過認識自然來改造自然,而認識能力提高的途徑之一是通過感覺器官在體外的延伸來改善知覺能力。借助於各種科學儀器,可接收的信息大大增加,其功效也就愈來愈大。

電子計算機的出現和一代一代的更新,開辟了人工智能的道路,達到了人腦在體外的延伸。即將推出的嶄新的智能計算機係統,它能看、聽、說、畫,使用有限的自然語言與人們交換信息。

人工智能是人類智能的產物,又補充了人類智能的不足。電腦並不是人腦,卻是人腦的延伸。人類在發展到其生活離不開電腦的時代,電腦就愈來愈成為人腦在功能上不可分割的輔助物,以致終於成為受人腦和電腦一起控製的人。在從猿到人的進化過程中,首先是上肢從支持作用中解放出來,兩足直立行走,直立姿勢為感覺器官獲得更多的外界信息提供了條件。外界信息量的增加,促進了腦的發達,以至腦在體外的延伸,這種人的體外進化的順序,與從猿到人的進化過程的順序有著明顯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