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某公募基金CMO, 現在自己創業。都說金融圈子關係複雜,人心叵測,爭鬥激烈。然而在G這裏我卻聽到了另一種詮釋。這也是我想我必須把他的例子寫進書裏的原因。大道若簡——我們把事情複雜化還是簡單化,其實,是一種選擇。和諧和利益或者真的是可以兼顧的。
G 剛過而立之年,就已經踏出了基金圈子,並且已經實現了財務自由。他曾經是基金圈子裏最年輕的CMO,目前已經創業成為一家快速發展的第三方理財公司的總經理。G的職業發展並不典型,但很具參考價值。他職業生涯的每一步都比許多同行至少早了5年。
G畢業的學校是一所普通大學,並不是我們所謂的名校。他的專業也不是金融,而是計算機。G在金融行業的職業發展開始於某基金的IT部門。那是在2002年,基金行業剛剛開始,遠不如現在這般火熱,行業內也沒有成熟的人才,市場上的認知度也不高。股民還更傾向於自己操作股票而不是選擇專業機構。
也正因為如此,許多業務沒有現成的體係,需要從頭建立。而IT雖然是後台,但要做好工作,卻也需要對前台業務充分的了解。在建立公司IT係統並為各個部門提供IT支持的過程中,G對金融產品和市場銷售戰略了解越來越多,弄清楚了遊戲規則。他和市場部同事開玩笑:“這工作,我瞅著也能做。”於是,06年市場好、公司發新基金、人手缺乏的時候,準備好的他就有了展現的機會。
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基金公司也急需既懂電腦又懂業務的人。而當時G在該基金也服務了4年,上下關係融洽,有條件為自己爭取機會。於是2006年,G開始正式轉入市場部,前幾年的積累讓他直接從負責某基金北方區的銷售並且兼管公司的電子商務,客服規劃的職務開始。
G當然是個聰明又努力的年輕人,而且他好交朋友,也善交朋友。他願意學習,願意做很多分外的事情,願意幫助朋友,並且不計較短期的回報。他組織了證券基金行業的足球賽,因此又積累了不少人脈,這些早期的積累為他日後成功的營銷業績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隨後,一撥牛市,更多新基金開設,市場需要有拓展能力和創新思維的人。而對G來說,有了好業績的證明,有了市場的“幫助”,有了良好的人脈,他在轉到市場部短短三年裏,就成為了基金行業最年輕的CMO。
“沒有人可以真正的預測市場”,幾乎每個做基金營銷的人都很清楚這點。然而他們的工作就是盡可能多的銷售本基金的產品,哪怕知道所謂賣點其實都是虛無。
銷售的方法各種各樣:有人的關鍵字是“忽悠”,有的人關鍵字是“關係”。在G看來,他的成功裏最關鍵的因素是“誠信”。這是“關係”和業績的基礎。這個被許多人掛在嘴邊的詞在他這裏變成行為準則。“我從不承諾自己做不到的事情”。G會去了解客戶的需求,並且盡量滿足客戶的要求。除此之外,計算機出身的G比許多文科的金融學生更多了一種係統性思維的能力。他思路清晰,善於規劃安排,什麼時間讓什麼人做什麼事情,出現問題怎麼辦……
G在基金行業工作多年,可是在他的平台裏卻沒有任何二級市場產品。“做第三方理財公司,尤其在我們需要建立品牌知名度和信任度的時候,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帶給投資人更安全的收益,這樣才能鞏固和擴大客戶群。可是,二級市場的產品,我很難預測和界定它應該帶來多少收益,這個風險其實是無法完全控製的。”
G認為,他自己仍然會投資股票,但卻不會介紹給客戶。除了風險不可控外,投資人的預期也不可控。虧了自不必說,即便是大市的原因,指數跌了50%,而這產品隻虧20%,那也是不被接受的。即便是牛市,產品賺了20%,但若有其他產品取得100%的回報,那也是不被接受的。
“這樣的生活質量可太差了。”被他稱為“不太幸福,生活質量不高”的日子是他擁有現在理想事業和生活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