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是憑借自己的寫作才華,引起多方關注,他被直接上調省城,專門從事創作。條件好了,生活安逸了,一張豪氣十足的寫字台橫在書房裏,寫字方便多了。終於告別了膝蓋上寫字,有了一張平靜的書桌,他卻沒想到內心無法寧靜了。俗務纏身,欲望強盛,不知不覺地與文學越走越遠了。
他自嘲道:“生活一安逸了,我就在身不由己的漩渦中隨風跟潮,不由自主地向生活舉白旗,向文學繳械投降。唉,悲哀呀!”
聽聞他的故事,正是仲春時節,風裏流瀉著暖春的爽適氣息,打樟樹底下過,但見一地驚心動魄的落葉。依稀記得,我生活的城市市樹為樟樹,屬常綠喬木,2008年南方大冰災,唯見枝被壓垮壓斷,不曾掉落一葉。可愛的香樟樹能從容應對嚴寒,卻在風柔雨潤的暖春,敗下陣來,葉落紛紛如雪。
這讓我想起小時候讀到的一則關於寒風與暖風比賽的寓言來。寒風與暖風相遇了,見路人衣著厚實,打起賭來,看誰能將行人吹得脫衣。寒風很得意:“我使勁地吹,人們肯定招架不住,不把他們的衣服吹掉才怪呢。”暖風倒是很低調:“我隻能試試看。”寒風可勁地吹,人們緊捂著自己的大衣,不停地顫抖取暖。吹了很久,寒風泄氣了。暖風吹過去,人們覺著有些熱了,紛紛脫下自己的衣服。暖風成功。
在溫暖中,人們會習慣性地尋找解脫,換一個角度說,在溫暖中容易迷失自己。
寒冷,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置身寒冬,不敢掉以輕心的緊張與驚警,本能地長出厚厚的保護層,將所有已存的、潛藏的傷害都拒之門外。而溫暖,卻酷似一劑麻沸散,溫吞下去,整個人的精神防線都摧毀了,於無知無覺中沉迷,不由地跌入了“在嚴寒中奮進,在溫暖中沉淪”的人性怪圈。是嗬,常年在溫暖中徜徉,結局隻有一個:向溫暖投降。
一棵幸福的樹,必得曆經嚴寒,才能強筋壯骨,砥礪自己,以參天的高海拔傲視群雄;一個幸福的人,需要保持適度的饑寒,在一定程度的困厄中,提振信心,補充能量,壯大自己。南宋羅大經在《鶴林玉露·守世守己》中說:“有為有不為,守己法也。”行走在紛繁塵世間,當定下這樣一個己法:拒絕向溫暖投降,在清冷中,保持頭腦的清醒。
風暖樟葉落。風暖之時,我們應嚴守己法,方保生命的葳蕤與青蔥。
人生無所謂成敗,我覺得,朝著自己堅持的方向,再往前走一步,都是值得的。很多時候,我們迷茫,煩悶,糾結,痛苦,甚至絕望,其實都沒什麼大不了的,隻是缺乏“再往前走一步”的堅持與篤定。
再往前走一步
人生第一次,是一枚生命印章,蓋在記憶裏,變成為一道永不褪色的真跡。20歲那年,我的第一篇文章在遼寧《青年知識報》上發表了,縈繞在心間的文學情結,像一粒飽滿的種子,落地生根,迎風抽葉,終於開出一朵小花兒來。我將收到的稿費,買了一本書,永久收藏那一份喜悅。
同年,我畢業分配在一所學校工作,課少,自己可支配的時間富裕。閑暇時,一盞台燈相伴,提筆展紙爬格子,一疊疊字紙從筆端滑出,寄往各處,卻是音訊杳然。此後兩年,再沒有發表一個字,這種苦焦狀態折磨得我沒有脾氣,消磨了誌氣,信心全寫丟了。
無奈,隻好選擇放棄。一次,跟學校船工(校園濱河,配船方便出行)的閑聊,扯到這事上,他的一席話,讓我撥開雲霧見天日,心胸豁然開朗起來。
年輕的時候,船工老吳常在鄱陽湖上行船,在素有“東方百慕大”之稱的險峻水域進出無數回。有一次,湖麵突起大風,烏雲彙聚水汽,能見度極低。風像吹葉片一樣,把船吹得左搖右晃,大家都要暈了,等緩過來的時候,紛紛指責老吳方向走錯了,要求掉頭。隻有老吳一個人堅持著,堅持往前走。他對大夥說:“再往前走,就到劉家港了。我們去那裏避風。”有人要來搶舵輪,老吳抽出刀來,逼退他們。大約一個小時,老吳把船泊進了劉家港。事後,大家才發現,如果不是老吳,船就開進了“東方百慕大”,有去無回了。
講完自己的故事,老吳坐在船頭,對我說:“陳老師,我活了大半輩子,有些東西也看透了,比如走路行船,覺得方向對了,你就再往前走一步。做人有時候靠的是堅持。你既然喜歡寫,就再堅持一下,也許,明年就好了。”
從這個老者的口中,我懂得了一種人生態度:向著對的方向,再往前走一步。
我將此謹記在心,堅持筆耕,不久,第二篇小文刊登在本地晚報上。此後,文章如花,一朵一朵,堅定在各地報刊盛開。這就是堅持的回報吧。
有一次,遇見一位老友。他說妻子與他分居近三年,每每提出離婚,她總是不同意,就那樣僵著。與他聊了很久,我想起我的寫作經曆來,對他說:“你應該再等等她,看她的反應。成功人生,就是順著你覺得正確的方向,再往前走一步。”一年後,他告訴我說:“我愛人回來了,一家三口中,回歸凡俗的柴米油鹽的日子。感謝你的教導,否則,我就不會有今天了!”他再往前步一步,家的美好,並沒有因為三年的分離而崩析。
最近,電影頻道報道“父輩的青春——2010謝晉電影回顧”在百老彙電影中心開幕。在開幕影展《天雲山傳奇》宣傳活動上,主演石維堅深情回憶謝老在拍此電影海報時的細節。為了拍好海報,拍了很多次,導演謝晉都不甚滿意,演員石維堅都有些撐不住了,謝導鼓勵他,讓他再堅持一下。最後一次剛拍完,謝導像孩子抖秘密似的,對他耳語道:“這次相當不錯了!”接著,謝導對大家說:“上一次也還可以,如果不再堅持一下,就沒有現在這麼好的一張了。所以說,搞藝術的,有時候堅持往前再走一步,就是一個美好的天地。”石維堅說,謝導的這一種“再往前走一步”的精神,是我們成功的保證。
從船工老吳到名導謝晉,他們無一例外地選擇“再往前走一步”,選擇一種執著的進取精神,選擇一種硬朗的生活態度。
人生無所謂成敗,我覺得,朝著自己堅持的方向,再往前走一步,都是值得的。很多時候,我們迷茫,煩悶,糾結,痛苦,甚至絕望,其實都沒什麼大不了的,隻是缺乏“再往前走一步”的堅持與篤定。
被人相信,是一種幸福,這種幸福如核裂變那般產生巨大的能量,豐富我們的人生,美滿我們的際遇。我們是不是在恰當的時候,拋棄“不與陌生人說話”的陰冷之姿,也相信別人一回,賜予他人珍貴的幸福?
被人信任的幸福
一次坐火車出遊,我帶著六旬老母和七歲侄女,隊伍顯得頗有些特別。為什麼這樣說呢,還得從網上看到的一個帖子說起。這是一個讓年輕媽媽深感驚悚的帖子。一個老婦人帶著六七歲的女孩,在火車上專找手裏抱著嬰兒的新媽媽套近乎,打探情況。下車出站後,一老一少攔截新媽媽,討要她手裏的孩子。女孩扯著年輕媽媽的衣角,邊哭邊說:“姐姐,謝謝你幫我抱了妹妹,現在你把妹妹還給我奶奶吧!”老婦人也不閑著,生拉硬拽,要從年輕媽媽手裏搶奪寶寶。更恐怖的是,一老一少的同夥已然將年輕媽媽圍將起來,她和懷抱裏的孩子無路可逃……
母親與侄女,與貼子裏搶奪孩子那一老一少,不謀而合。巧的是,我們對麵正好坐著一位懷抱著幾個月大孩子的年輕媽媽。好在,母親和侄女都不怎麼說話,隻是很親切地打量對麵的女人和孩子。
對麵的這個孩子讓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女兒來。於是,沒話找話,問詢開來,諸如孩子幾個月,是男孩還是女孩,孩子吃什麼牌子的奶粉等等。她很熱情,開心地一一作答。孩子是天然的融合劑,再陌生的人,由孩子牽線,大人都會熱絡起來——帶過孩子,這種感受會很明顯很深刻的。
漸漸地,橫隔在我們中間的陌生之牆撤除了,親密起來。我哄她的孩子,小家夥居然伸出手來,索要我抱。她很自然地放手,任我接抱孩子。母親見是男孩,很是興奮。她老人家天然地親近男孩,從我手上抱過那孩子去,逗孩子也逗自己樂。這個時候,小侄女也沒閑著,站起來,摸摸孩子的臉蛋,抓抓手,親熱如待我的女兒。
年輕的媽媽沒有絲毫的緊張與局促,反而有如釋重負之感,不時地甩甩胳膊揉搓手。抱孩子太久,真的很累的,這個我深有體會。
臨近下車,我很掃興地提醒她:“你看過網上的那個帖子嗎?有人在火車上套近乎,下車後就搶奪孩子?”她說:“看了呀!”我問:“你不怕我們?”她笑得很甜,說:“從你們眼裏就能看得出來,你們是善良的,友好的。我相信你們。”
被一個陌生人如此信任,那一刻,我感受到一種從未有過的幸福,
被人信任是一個溫暖的磁場,滋啦滋啦地輻射出人生之暖來,讓如我般漠然行走於江湖,奉行“不與陌生人說話”的冷硬之人,軟下來,暖起來。人生幸福多不易,被陌生人信任,則更難。這種難得的幸福感覺,在我出站之後,真切襲遍周身,抬頭望去,天藍雲白,樹綠氣爽,一切都是那麼美好。
之後,好友轉來一項新業務——寫電影劇本。這個可是我等從未涉獵的領域,說實話,心裏一點底都沒有。好友說:“我相信你的,咱們一起弄吧!”聯想起火車上遇見的那位年輕媽媽,被人信任的感覺再度襲來,讓我種莫名地感到快慰,頓時有了動力和勇氣。後來,我們幾個一起將南昌本土首部數字電影劇本搞出來了,並通過相應渠道,正式送到審稿專家的案頭。
被人相信,是一種幸福,這種幸福如核裂變那般產生巨大的能量,豐富我們的人生,美滿我們的際遇。我們是不是在恰當的時候,拋棄“不與陌生人說話”的陰冷之姿,也相信別人一回,賜予他人珍貴的幸福?
畢竟,世上還是好人多。畢竟,幸福總比冷酷更好。
N+1的人生境遇,讓每一個草根在自己小小的生活領域,化凡俗為神奇,將生活的點滴細節鼓脹成風,吹起獨屬於自己的那一麵旗幟,高高飄揚自己的五彩個性。
往N+1的方向
靜靜是我偶然之間認識的一個再平凡不過的女人。別人問及她的行當,她樂嗬嗬地說:“我啊,搞地勤的。”不知道的人,還以為她在哪家航空公司高就呢。她所謂的地勤,其實就是掃地。她在一家保潔公司做清潔工,哪怕一身工服,也很注重打扮自己,衣著整潔,發絲不亂,脖子上掛一串珠子,市麵上那種挺便宜的濁黃木珠,竟也襯出幾許嫵媚來。問她信不信佛,她隻笑笑說:“信,佛就在心中。不信,佛就在天上。”如此絕妙的回答,倒是很少聽過。再苦再累,她眼裏總蕩漾著一圈淡淡地笑意,嘴裏哼著不著調的歌——不在意歌,隻關乎心情。卑微的苦工,在她,卻當是高薪白領的活計。
在我看來,靜靜有謎一樣的朦朧美,讓人猜摸不透。
第二次見靜靜,她高仰著頭,落落大方地喊住我,言語間,頗有些熱情洋溢的味道。她說:“陳老師,見你一次真不容易啊!”心想,才見一次,她居然能準確地認出我來,真是服了。見過無數清潔工,個個都低著頭,看地,清掃,她這樣有些調皮地仰著頭,模樣煞是好看。她有些喋喋不休了:“我上電視啦!是跟我們家春春一起上的。哈哈,有機會,你一定要看啊!下星期三,湖南衛視下午2點播。”難怪她會如此自尊,如此自信,原來她培養了一個名叫春春如此有出息的孩子。孩子永遠是母親最珍視的寶貝,是母親驕傲的本錢。這就是她的樂天氣質時不時浮泛於形神之中的原因吧。
對她,無非是看到謎底之後的豁然,不深的交情,也就不會把她的交待往心裏記了。轉身,就將她的叮囑忘在了腦後。
到了那一天,突然收到一條陌生人發來的短信——陳老師好,敬請關注湖南衛視今天下午2點的節目,有我的鏡頭啦,謝謝!刹那間的疑惑過後,搜尋記憶中的積存,一下子就猜辨出是靜靜。真佩服她的細心,說之後,還要短信提醒。很少看湖南台,這一次隨手打開來看,讓我吃驚的是,這是歌手李宇春現場演唱會的錄像。終於看到靜靜,那是給現場觀眾的一個特寫鏡頭,也就五六秒吧。她誇張的表情,抒展到極致的豪笑,讓我看到與她工作毫不相幹的另一麵,與她工作時一樣,這也是一襲的美麗。
我想起她隨口說的那句“我們家的春春”來,她家的春春,原來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歌手李宇春呢。
後又見到靜靜,她給我介紹了去廣州參加李宇春演唱會時的情形,一幫“玉米”給她訂最便宜的機票,門票是網上預訂的,與人合住四星級的酒店,其實都不算貴了。但總的算下來,她卻用了三四個月的工資才馬馬虎虎填上這個窟窿。她說:“沒辦法,隻好夜裏再接一份零工,否則,吃飯的錢都沒有了。”
這一次,她給我送了一張李宇春的正版CD《N+1》。手握這張“N+1”,回想與靜靜交往的點滴,我想,也許世俗會給人定義N種狀態,但總有一些人,在樊籬中突圍,找尋到自己人生的N+1,將一種飄渺可能化為活生生的現實。這N+1,是詩意般的生存,是個性化的生活,是無數人孜孜以求,卻總是擦肩而過的人生“優樂美”。
芸芸眾生,如蟻般的人群,就像大地上的野草,每一棵草,都是在風中高高飄揚,那是大地上的旗幟。N+1的人生境遇,讓每一個草根在自己小小的生活領域,化凡俗為神奇,將生活的點滴細節鼓脹成風,吹起獨屬於自己的那一麵旗幟,高高飄揚自己的五彩個性。
並不是所有的清潔工都是掃地的,還有如靜靜一般追求自己的樂子的人;並不是所有的窮人都憂戚戚,還有樂天開懷之人。
——隻要你向人生的N+1方向,左突右奔,直線追擊。
等待一場花開,等待一個人到來,等待一個地方次第敞開,等待一種風景如儀般迎候,在時光中等待,用日月之筆,為人生描摹最絢麗的色彩。
人生是一場用心等待
看了一個電視訪談,關於美國紀錄片導演Jessica Yu的成功人生。這是一個用心做自己事業的女人,而一度,她的人生狀態,隻能用兩個字來形容:等待。
1966年,Jessica Yu生於美國,父親是上海人,母親是廣東人,作為一名華人後代,父母給她取了好聽的中文名字——虞琳敏。大學學的是英國文學,初入社會,虞琳敏卻選擇了自己熱愛的電影。昔日同窗、現在的丈夫馬克·塞爾斯曼非常支持她,陪她來到了舊金山,這裏有各具特色的藝術電影,還有頗具影響的“舊金山電影節”。虞琳敏在一家製作公司打零工,給人打打下手,甚至幫人停車。隻是這些活跟電影搭上了邊,她就覺得很快樂,很幸福。隻要自己要等一等,再等一等,她深信總有一天,會真正幹上電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