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何處才散場
對於一腳跨入中年的男人來說,初戀已是遙不可及的童話。都說初戀難忘,可不知什麼時候起,那些曾經刻骨銘心的初戀細節,已淡如雲煙,飄散得很遠。偶爾想到過去的人事,憶及初戀的時光,也是水波不興,平靜複安然。
這般年歲,突然想起初戀來,隻因一袋紅豆冰。
“我叫BOTAK(光頭的意思),是賣咖啡的兒子。我最喜歡跟在她後麵,就像一起上課一樣。不知道可以不可以用青梅竹馬來形容我們。”這是電影《初戀紅豆冰》開頭語,一個略顯滄桑的男孩,深情款款,回憶和他一起長大的女孩打架魚,還有那相處一起難忘的舊時光。
在馬來西亞的一個僻靜的小鎮,孩子們玩玻璃彈珠、打架魚、吃紅豆冰,那時風清天藍,海邊水鳥咕咕叫,那時沒有手機,沒有網絡。趿一雙鮮紅木屐,留下一路清脆的喀噠聲,這就是BOTAK深深喜愛的女孩打架魚。隻聽過鬥雞和蟋蟀,卻沒聽說過魚也可以用來鬥狠比輸贏。從小被父親拋棄的女孩周安琪用硫酸水養的打架魚,所向披靡,同伴都喊她打架魚。孤獨中,她養成要強的個性,表麵冷酷,動作幹淨利落,喜歡拍玩伴,特別是蓄個男生頭,看上去很強大,卻掩蓋不了內心的柔弱。
打架魚從小就喜歡BOTAK跟屁蟲似的跟著自己。起初的兩小無猜,跟著好玩,及至長成多情少年,BOTAK打心裏愛上了她,索性依風順水,像小時候一樣跟著,跟著跟著就跟進了她心裏。卻都不說,眼裏流動一波一波明媚的憂傷,就像海邊叫得淒涼的海鳥。
初戀時,都吝惜自己愛的表白,是不懂,也不敢,還有那麼些不好意思。
BOTAK是個木訥的少年,泡不好一杯咖啡,沒少挨父親和哥哥的罵。鬱結的心,在初開的情竇裏化解了。這個內向且害羞的純淨少年寫了一封又一封信,又都付之一炬,最後下了狠心,將情書壓在打架魚的杯子底下。機緣巧合,它離奇地丟失,不知去了何方。他將所有的愛,凝聚在自己的畫筆之下,畫打架魚,她的或喜或憂的臉龐明麗在一張又一張畫紙上。
對她無所不從。她說過要很遠很遠的地方,去找爸爸,一句話,就陪她去是很遠的檳城找。見了父親之後,這個對母親冷酷了十幾年的女孩,融化成了水,她把打架魚放回了大海,騎著自行車帶母親在清風裏周遊。她快樂,BOTAK就高興。高興卻總是那麼短暫。從小玩到大的男孩馬麟帆威脅他:“從今天起,打架魚就是我的女人……你最好看都不要看她一眼!”這個整天發誓要“切掉”的男孩,嚇唬不了膽小內向的BOTAK,卻給他內心帶來一絲酸楚、還有不小的猜忌。
BOTAK和打架魚,多少誤解多少愛怨,都在背靠背的依戀中,化成藍天白雲下的一抹清純,蜻蜓看見了,海風也聽見了。一對人的愛戀,混在一群人的愛與不愛中,糾結成一個永遠也理不順的青春之謎。“我喜歡她,她喜歡他,他喜歡她,她也喜歡他……”
在愛情的十字路口,“八角戀”不期然地碰頭,BOTAK和打架魚的初戀,在重重誤會中,徹底走到盡頭。
打架魚跟母親遠走新加坡,BOTAK拎著一袋紅豆冰去送行,遭遇了兩起車禍,一場告別,經曆了死裏逃生。那封信終究還是沒有送出去,他留給她的隻是一句:“周安琪,再見!”第一次沒喊她的綽號,很正式地叫她的姓名。車穿行在雨裏,打架魚哭了。得知自己的畫作獲得全國大獎,BOTAK端著咖啡放聲哭泣。那幅畫畫的是打架魚在一台舊電扇前吹風,畫中人宛在,現實中心愛的女孩卻已走遠。
哭,是告別的最隆重的儀式。他和她在彼此看不見的背後,用哭聲作別初戀。
《初戀紅豆冰》是馬來西亞華語歌手阿牛的電影處女作,融入了幾個年代癡情男女的初戀情懷。初戀是什麼滋味?電影結束時,阿牛這樣說:“就好像在最熱最熱的下午,吃幾口紅豆冰,又甜又冰,冷到舌頭都痛了。但是來不及再去感受那個滋味,就溶化掉了。”
《初戀紅豆冰》引進中國,遭遇到相當強勢的張藝謀的《山楂樹之戀》,講的都是初戀故事,一個號稱“史上最幹淨的戀愛”,另一個實則“史上最幹淨的戀愛”。默默相愛一場,BOTAK的鍾愛之人,遠行去了另一個國家;靜秋的心上人,遠行去了另一個世界。他們的初戀都敗得一塌糊塗。
檢視初戀,誰不是在那個最美好的年紀,愛得一塌糊塗,敗得一敗塗地?初戀進入婚姻,是極為奢華的幸福,其概率遠小於摸彩中到500萬。上天對此相當吝嗇,所以能享受這種幸福的男女,人世間少之甚少。
還記得初戀時節,那個取成績報告單的假日,她叫我送她一程,並不遠隻是去另一個鄉鎮。我沒有答應,隻因借了鄰居一輛破自行車,還停在鎮上一家店鋪門口,怕過夜被人偷,才急匆匆趕回去。此別之後,她換了人似,不再理會我。我的自行車,BOTAK紅豆冰,老三的冰糖和錢,還有世上多少紅男綠女的初戀物什,共同構成失戀歌譜上的哆來咪。
初戀,是時間給我們的難忘回憶。回憶因了初戀的失敗,硬塞進了憂傷和酸澀。
清清純純一少年,到底在什麼時候長大的呢?少年時總怨自己長得不夠快,總感覺日子過得太慢,得受到的管束太多,又總以為畢業遙遙無期,出門遠行隻在遙遠的將來。
什麼時候才會長大啊?
什麼時候青春才散場呢?
什麼時候才叫成熟呀?
凡此種種疑問,經曆初戀失敗後才明白,那一刻的到來,不是18歲,不是畢業,不是出去做工,不是離家遠去,而是初戀失敗。
兒時一起瘋瘋癲癲的玩伴都走遠了,連同那個在朦朧時節明麗了情感時空的初戀情人,走遠了的人,把多少細碎的日子都碾成無情的過往。初戀失敗了,青春就此散場。
那一刹那,長大了。
所謂純愛,就像純淨水一樣,不幹淨當然不適合人飲用,會喝壞身子,而太過純淨,也不能喝了,對人無益。純,要有一個度,過與不及,都不好。愛是兩個人的芭蕾,純不純情並不重要,關鍵是要兩人要配合好,跳著跳著,打心裏流淌出怡悅和愛慕來,才是最好。
愛要多純
純愛,一聽就很小資,幽雅中透著咖啡色的光澤。名導張藝謀用光影打造了一段遺世獨立的“純愛”。自電影《山楂樹之戀》開機以來,關於純愛的宣傳鋪天蓋地。
讀小說《山楂樹之戀》的時候,感覺很平常。隻是讀到最後,靜秋和老三話別,才深深為之感動。記得寫作老師講過,把一個人寫死了,是作家的無能。靜秋的故事,是紀實,不完全屬作家原創。多少人都衝著這段真實的愛情而感懷,抹一把感動的淚。
真實的感情,總有打動人心的時刻,感人至深的細節。對於靜秋和老三那些個愛的瑣碎事,我想所有經曆過初戀的人,都有同感。青澀年華,誰不曾純情過?
一個要好的哥們,曾對我講了他的愛情故事,隻可惜我沒有艾米的生花妙筆,要不然也會搗鼓出一個“蘋果樹之戀”之類的作品,流傳於世。
他是農家子弟,考上大學後,與班上的一位臉蛋像蘋果一樣漂亮的女孩相戀。他們都是初戀。她來自大都市,他的父母是農民。他愛的表白是那麼孱弱,蒼白得如同他的臉色。
真的墜入愛河,顧忌有時像圍欄,有時又像馬拉鬆賽場上那道終點線,時而束縛住手腳,時而誘惑人勇猛向前衝。後來,他才知道自己戀人的父親是一位副省長。他曾帶她回老家,一起在蘋果樹下,談情說愛,甚至也曾在午夜悄悄潛入她家,在她閨房裏甜言蜜語,卻沒有越軌。她說要保留到新婚之夜。他依了她,就一直忍著,強忍著。他曾在內心無數次自問:“我是不是太傻?她是不是根本就不愛我?”沒有結果的天問。
談了八年,就算是一場戰爭也收尾了,而他的愛情戰卻遠遠看不到未來,更不清楚結局。他提出了分手,她心有不舍不甘。他說:“我真的很愛很愛你。可是,我希望我們的愛能腳踏實地,而不是現在這樣懸空。不上不下地吊著,太難受了。我不會再等下去了,但我會在來生等你。”他一個人頭也不回地走進了自己的婚姻城堡。
故事的尾聲是,在他走後,她終於發現了他的好,明白這個世界最愛自己的非他莫屬。再回首,他已是別人的男人。她瘋了。有時,他會攜妻帶子去看望,清醒時,她會裝著不認識他;發瘋時,她默默地對著他流淚。
一直以來,我覺得我的這位仁兄是沒有找到真愛。她根本就不愛他,八年來,她隻愛那種戀愛的感覺,或者是被人愛的得意和張狂。這個世上女人最美妙的愛的語言是那句:“隻要你要,隻要我有。”而他的所要,哪怕是白天去她家,也不得實現。她的家庭堅持抵製著這場門不當戶不對的戀愛。也許,她的留到新婚說,實屬家庭高壓之下萬不得已的一種妥協。
朋友那蘋果版的“山楂樹之戀”,終結在2005年,距離靜秋和老三的相遇整整三十年。看了《山楂樹之戀》才明白,我那位哥們和她的前女友,不是不愛,而是純愛——無性,有門第之差,兩人都至清至純,都曾忠貞不渝。
這麼看來,純愛的結局都不怎麼美好,老三離世了,而曾站在他老家蘋果樹下的她也瘋了。沒有一個人的犧牲,世上就沒有感人至深的純愛。
所謂純愛,就像純淨水一樣,不幹淨當然不適合人飲用,會喝壞身子,而太過純淨,也不能喝了,對人無益。純,要有一個度,過與不及,都不好。愛是兩個人的芭蕾,純不純情並不重要,關鍵是要兩人要配合好,跳著跳著,打心裏流淌出怡悅和愛慕來,才是最好。
為一份純愛而感動世人,倒不如遇見一段平常的愛,在歲月的打磨中,牽手到白首。
每一個秘密的背後,都深藏著一個愛與不愛的故事,忠貞與背叛,正義與邪惡,順遂與苦熬……盡在其中,無情激烈地交鋒。愛一個人,愛一件事,愛眼前的擁有,愛春花秋月的爽潔,愛在高山上不斷攀爬的靈魂,深愛之人,用生命打一個隱秘的結,便成了滴水不漏的秘密。
為愛守密
走過青春才明白,初戀時不懂愛情。那般期待,那麼欣喜,終被幾許無奈和幾份傷感所覆蓋,憂鬱如烏雲堆卷。曾看過一部青春題材電影,淡忘了大部分,有一個細節卻難以忘卻。少男少女初萌戀情,不知如何表達。在空曠無人的夜操場,少男對少女說:“我告訴你一個秘密吧!”少女很開心,調皮地說:“好啊!”很誇張地樣子,是想掩蓋內心的緊張與羞怯。以為少男會說出那三個字,沒料到,他真心實意地道出一個身體的秘密。他說:“我小便的時候好奇怪,會分岔啊。看別人好像沒有耶。”少女說:“真的會分岔嗎?不過,我不懂噢。”少男低下頭,很不好意思地說:“你要替我保守秘密啊!”少女也低下了頭,我想,她一定臉紅得像紅富士了。
別人秘密,你能保守多久?一時,還是一生?電影裏的女孩如果轉身散播了去,定是心無此情的,而若是守護一生,此情則燦若星河,男孩便可安享情之福了。
我始終認為,真愛是從交換秘密開始的,久而久之,所換秘密多了攏聚成陽光下一片隱秘的妖豔風光。
女人的嘴有時像多情的蒲公英,經風一吹,無數花事飄散開來,柔潤且密擠。有人說,如果你想讓一個人知道,就告訴不解風情的木訥男;如果你想讓很多人知道,你就告訴處處招惹是非的娛記;如果你想讓全天下的人都知道,隻要告訴身邊的女人就行了。此說有誇張之嫌,不過,從另一個層麵闡釋了女人嘴上的功夫。
婦之長舌,本源還在內心。沒有一顆保密的心,那會有一張嚴實的嘴?俗話說:“嘴是兩張皮,說話有改移。”一個女人無守密之心,有改移之嘴,會陷自己於萬劫不覆之深淵。認識一個多嘴女人,舌頭搬弄乾坤,最後引得自己改換了天地。她言人長短,評頭論足,起興一句是:“他那點破事誰不知道啊!……”怵她的,唯恐避之不及;喜她的,撲火的蛾子一般湧去。終於有一天,她對人家的老公蜚短流長,被他的女人狠鬥了一回。結果是,她的額頭永遠印上一塊疤痕。舌頭的罪過,額頭埋單,真夠冤的。
對於秘密,女人不守則已,一守驚人。女人守起密來,其能量之大,足以撼動星河。
電影《朗讀者》說得是一個關於秘密的故事。36歲的電車售票員漢娜,一個大字不識的文盲,偶然一次幫助15歲邁克·伯格,不幸患上猩紅熱的男孩。3個月後,邁克病愈,去感謝漢娜的救命之恩。在漢娜的屋子裏,兩顆自閉已久的心靈,拔開情欲的引信,將愛情火藥桶點燃。沉陷愛情中的漢娜,喜歡聽邁克為她朗讀。愛人有聲版的《荷馬史詩》、《帶小狗的女人》和《戰爭與和平》讓她與故事中的人物同歌哭。
那個夏天,他們透支了一生的快樂、幸福和愛。漢娜的不辭而別,使得這段愛情走到了終站。8年後再見,邁克作為實習生,參加一個對納粹戰犯的審判,而坐在被告席上的戰犯,竟然是漢娜!她很坦誠,擔待一切罪責,哪怕其他罪犯一起陷害她。她終因不願提筆寫字做筆跡比對,被判終身監禁。回想往事,邁克明白,自己曾深愛的這個女人,其實是不會寫字的文盲。他怕自己與她相愛的秘密會被公開,拒絕為漢娜澄清事實。漢娜這個弱女子,用殘存的尊嚴,用剩餘的生命,嚴守自己卑微的秘密……
用秘密這根細微的線串起正義、愛、罪與罰等宏大的命題,是對普通人的殘忍,對偉大愛情的撕裂,每個知情者聞之無不欲哭無淚。為了維護秘密,漢娜不惜一切代價。
還有一個女人,和漢娜一樣,守口如瓶,她就在我生活的城市。新聞裏說,她離婚多年,遇上一個正在鬧分居的男子,相愛纏綿。她問過他:“如果我們不能結合,你能不能將此事帶進棺材呢?”他一臉的風輕雲淡,說:“當然可以,與人說這些,丟死人了。”誰知,此男將隱秘之事四處宣揚。他的食言,讓她對守密深感恐懼,最後,選擇用生命去守護。她死了,真的做到了把那個秘密還進了棺材。而輕薄男子,卻將秘密當作的飄萍,任憑風吹雨打水流去。他一定是不愛了,或者從開始就隻是玩弄感情。而她還在愛,愛他,愛當下的生活,愛清白之身,有人打破此愛,便以死守護那個秘密。
每一個秘密的背後,都深藏著一個愛與不愛的故事,忠貞與背叛,正義與邪惡,順遂與苦熬……盡在其中,無情激烈地交鋒。
愛一個人,愛一件事,愛眼前的擁有,愛春花秋月的爽潔,愛在高山上不斷攀爬的靈魂,深愛之人,用生命打一個隱秘的結,便成了滴水不漏的秘密。
愛,要潤物細無聲地表現在行動上,更要大氣磅礴地用語言表達出來。唯有說出愛,那些張口就會溜出來的傷害親人的惡語,才會擠兌出我們的語言閾值之外。
愛要說出來
親人,是無須設防的人。正因如此,嘴裏無心流潑出來的傷害之語,也最具殺傷力。國人最不待見的是對親人的愛,延伸開來,更不待見的是對親人愛的頌揚。親人的愛,感覺都是應該的。對親人施予的傷害,好像也理所應當。
如果哪個孩子對父母說一聲:“我愛你!”父母一定會覺得很別扭,半天也緩不過神來。父母之愛,表現在為孩子的吃穿住行及學習諸般事兒,無微不至的關心,大包大攬。父母也極少對長大的孩子說:“孩子,我愛你!”總以為愛融入行動中,就足夠了,說出來,多不好意思啊。把愛說出來,有時真難,難於上青天。
偶看一段網絡視頻,淚湧之際,猛在悟到,愛要說出來。
視頻的主角是演講家鄒越。他在鬆源市實驗高中作演講,台下坐著學生和家長。鄒越在台上講的一個故事——
蘇州一名女高中生,因沒考好,媽媽說了她一句。一氣之下,“咣當”一摔門,她離家出走。媽媽發動所有的親友去找,怎麼也找不到。因為出門時,沒帶錢,她一個人孤苦伶仃,乞丐似的在大街上流浪。夜幕降臨,寒風吹來,她饑腸轆轆,站在一家大排檔前,涎著口水,眼淚汪汪地看著人家撈起一碗碗麵,然後端到各個桌台上。那一刻,饑寒交迫的她恨透了媽媽,覺得媽媽是這個世上最壞的女人。女老板見她可憐,遞給她一碗麵,說:“孩子啊,是不是跟家人吵架了,餓了吧,把這碗麵吃了,吃完趕緊回家吧!”女孩感動萬分,一下子吃完這麵碗。她跪下去向女老板磕頭,說出了自己的遭遇,並且感歎:“老板啊,你是我的恩人,我要感謝你!你比我媽媽好了一萬倍!”女老板厲聲說:“孩子啊,就憑你這句話,這碗麵我都不該給你吃啊!你我素不相識,我隻是給了你一碗麵,就這麼感謝我,不應該啊!你媽媽辛辛苦苦養育了十幾年,你怎麼不感謝你媽媽呢?你還在恨你的媽媽,你應該感謝你的媽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