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今世,何時何處能守“身土不二”呢?
自卑的人,隻要用心去翻轉人生之牌,便能看到光潔燦爛的自信的一麵。上天往往是公平的,極度自卑的人,通常都具備極度自信的潛能。泅渡一段貌似黑暗的自卑歲月,人生光明和自信的鮮花,總在黎明時刻,準點迎候。
卓越人生的助推器
提及自卑,莫不讓人黯然傷神。
成功第一課,就是遠離自卑。告別自卑,被譽為走向優質人生的第一步。天下多少父母多少師者,無不諄諄教導——走出自卑,走出自卑,走出自卑……走不出自卑,就是理不順生活,甚至走不完人生路。
其實不然。自古以來,自卑並不直接指向自暴自棄,亦非天然引爆人性中沉淪與墮落之類的暗質。更不能與失敗劃上等號。
河北知名女作家閆榮霞(筆名涼月滿天)作品不斷,字字驚人,一直以來,都是我崇拜和景仰的對象。心想,能寫出這般美得驚人的文字的人,該會是多麼自信和自傲啊。及至讀到記者與她的訪談,才知道,原來她也自卑著。
在談及人生中影響最大的是什麼?閆榮霞說:“自卑。”
年少時候,她缺穿少吃,感覺不幸福,讀初中,也隻有一身外套,一穿一個禮拜,星期天回家洗,星期一上課再穿。有一回,老師突然來家訪,她穿的是家織的老粗布做的打折老棉褲!那一刻,她自卑極了。
閆榮霞說:“(所以)在很小的時候,別的沒學會,先學會了自卑,這種情緒一直延伸到現在。想驕傲都驕傲不起來,永遠低頭走路,這是一種下意識的心理投射。至於後來走上寫作之路,是受到朋友的鼓勵,光憑我自己,大概是沒這個自信的。”
因為自卑,所以努力;因為自卑,所以堅持……所以成功。
在一次筆會上見到閆榮霞,近距離地接觸方知她所謂的自卑,已融化成深入骨髓的那一份低調與淡定。大家自有大家風範,多少人苦苦追尋而不得呀。
在電視台上班時,曾聽過央視名嘴白岩鬆的一次演講,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曆,告訴大家一個道理:自卑的隔壁住著自信。這更讓人出乎意外了。作為一名成功的電視明星,白岩鬆居然也曾自卑過?
當年,作為一名報社記者,白岩鬆一個華麗轉身,進了央視,感覺寫字和說話都不如人,慢慢地,心理就淤積了厚厚一層自卑。自卑,有時是的股強大的動力。因了自卑,白岩鬆每月花數千元買書報,看別人怎麼寫,每天琢磨別人在電視裏怎麼說。漸漸悟到了,做到了。成了中國為數不多的金牌名嘴。
自卑,有時是一個中介,化別人之長,長自己之能。因了自卑,才會去努力,一天天地堅持;因了所有的努力,自卑就一點點地消退,自信之光,逐漸照亮人生路。正因如此,白岩鬆才從一個曾經的自卑者,走到光環中央,享受到成功這枚甘甜的人生漿果。
自卑和自信是成功人生的一體兩麵。
自卑的人,隻要用心去翻轉人生之牌,便能看到光潔燦爛的自信的一麵。上天往往是公平的,極度自卑的人,通常都具備極度自信的潛能。泅渡一段貌似黑暗的自卑歲月,人生光明和自信的鮮花,總在黎明時刻,準點迎候。
這就不難理解美國心理學家阿德勒這樣評價自卑:“自卑才是人類發展的動力,因為要克服自卑,人才會努力發展,進而變得更加卓越。”從閆榮霞到白岩鬆,無不佐證阿德勒的論斷。
自卑,不是在成功之途釜底抽薪,而是卓越人生的助推器。
當一眾人等在推牆的時候,可要知道,在你的麵前一定有一顆疼痛的心。記得用你善良的目光去撫觸,用溫暖的愛去嗬護,而不是試圖拋揚怨恨,以期累積自己心頭的快樂。
記得撫觸疼痛的心
1、孩子們的玩鬧。圍牆。
村莊沒有圍牆。
隻有菜園象征性圍起一圈籬笆,漏風漏雨漏春光,與圍牆沒法比。初入鄉中學,感覺最新奇的是那道長長的圍牆。好奇如一枚磁石,將我們這些孩子緊緊地吸引到圍牆邊,瘋玩狂鬧。起初是想辦法爬上去,騎牆而樂。立於牆垛的風光,在於能享受著底下同學的仰視和鼓勵。騎膩了,就翻越,最刺激莫過跳下去,落地之前,有騰飛的快感,飄飄然似神仙。
玩的花樣不斷翻新,就有人提出要砸牆了。一個,又一個人向圍牆投擲石頭,一隻,又一隻腳在牆上踹,嘭嘭作響。磚鬆動了。牆豁口了。一旦洞開,圍牆就脆弱得不堪一擊。不到一個學期,教學樓前圍牆,就全毀了。
一個人麵對圍牆時,感覺心中有愧,因為我也是浩浩蕩蕩的踢牆大軍中的一員。倒牆的“功勞簿”上,有我濃墨重彩的一筆。
至今仍清晰地記得,一個陽光燦爛的午後,清風徐來,我一個人坐在井沿上,凝視眼前這片滿地頹垣的圍牆遺跡,心生憐惜。心想,如果圍牆也有一顆心,那麼它一定疼痛難忍。我用我的目光撫慰它難於平抑的銳利的痛。
藍天之下,一個少年用善良和懺悔的目光撫觸疼痛的心。
2、狂亂的年代。校長。
寒冬之夜,聆聽她的故事,聽得身顫心寒,即便在超大功率的取暖器麵前烘烤,也抵擋不住從心底不斷冒湧出來的冰冷。
她是我的同事,已退休,返聘至後勤部做收銀員。起初,很家常式地聊著孩子,不承想卻扯出悲淒往事來——
初為人母時,她已過35歲,那個年代,算是相當相當晚了,已然超出我的理解範圍。一切源於她是個“黑五類”。家被抄,身為中學校長的父親被遊鬥,無奈之下,母親領著她姊妹幾個,下放在鄉下,棲身老鄉的牛棚,過著非人的生活。
我問:“你看過爸爸挨打嗎?”
她說:“看過呀。我媽媽緊拉著我,讓我別看,一家人隻有躲到一邊哭泣。”
我問:“都是什麼人打呢?”
她說:“是我爸爸的學生。那麼多學生,你一拳我一腳他一棒,打得真凶呀。到底是哪些人在打,別說是我,我爸爸也記不清了。”
對於父親的遭遇,母親讓她目盲,而她自己選擇失憶,不然,還想怎樣呢?艱難時日,她記住了一個人——她父親最看重的得意門生。無論他父親遭受多大的苦,他都默默站在視線範圍之內,目光柔和地看著自己的老師自己的校長,或者轉過身來看她和她的家人。他始終沒加入到打人的行列,隻是一個無奈且無助的看客。
數年後,他成了她孩子的爸爸。
狂亂之時,混亂之中,不遠不近的地方,一名青年用善良的目光撫觸疼痛的心。
3、伊朗偏遠山莊。女人。
端莊典雅的女人索拉雅是伊朗一個偏遠山莊的女人,是一個賢惠的妻子、孝順的女兒、慈愛的母親,還是友善的鄰居。她相夫教子,對丈夫忍氣吞聲,卻不敢想象自己的人生注定要悲劇收場。他的丈夫阿裏看上一個城裏的女人,便不再給妻女支付一分一厘的生活費。他聯合村裏牧師毛拉,判定索拉雅犯通奸罪,處於死刑——用古老的投石方式處決。
行刑的當天,村民將索拉雅的家圍得水泄不通,生怕她逃走,孩子們興高采烈地收集石頭,市長親自丈量行刑場地,所有人都打著手裏的石頭伴行,一個表演隊也適時趕緊助興,仿佛是一場盛大狂歡。正如一位評論家所說:“這不是一次法律的製裁,是一次神聖的男權祭祀典禮,犧牲品不是家禽牲畜,是女性的肉身和尊嚴。”
索拉雅臨終遺言:“我是索拉雅啊,曾經互相串門,曾經一起吃飯,我們是朋友,我是你們的鄰居(對人群說),是關愛你們的母親(對兒子說),是孝敬你的女兒(對父親說),是服侍你的妻子(對阿裏說),你們怎能如此殘暴地對我?”滿腹悲愴之氣,隻引來熱烈的回應:“這是真主的意誌,真主是最偉大的!”
她胸部以下全埋在地下,亂石朝她砸去,包括父親和兒子在內的幾乎所有人都以真主的名義,對索拉雅的投去泄憤的一石。頓時,血肉模糊,慘不忍睹……
這是電影《被投石處死的索拉雅》,也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看後,心裏像是灌了鉛,沉甸甸的,肌骨發麻,背脊發涼,我木能的縮在沙發裏,像一尾離開水的魚。
所幸還有一個讚哈拉,她不惜一切代價,以雞蛋碰石頭的勇氣,決絕卻無望地拯救索拉雅。無力亦無奈的讚哈拉從宣判那一刻起,就隻有用目光親撫慰索拉雅。最終,讚哈拉將此事件告訴法籍伊朗記者弗萊多南,向全世界公開披露事件真相……
在極端瘋狂地男權社會裏,一個智慧女人用善良的目光撫觸疼痛的身心。
4、虛擬空間。流言。
網絡上流傳一句話:因為陌生,所以勇敢。
陌生,再加上匿名,那就不隻是勇敢,簡直肆無忌憚!
曾經遭受兩次網絡攻擊。
一次是在貼吧裏,有學生以補考起興,緊接著數十學生跟帖,流布惡毒。好在一個班的學習委員,挺身而出,道出真相,澄清事實。然而,“遊客”連同她也一起罵。我看到這個帖子的時候,第一次感到為師之尊丟失殆盡。大為疑惑的是,堂堂大學生怎麼會這樣用這樣下爛式的方式,惡意攻擊侮辱自己的老師?
還有一次,起因是一篇小文,無數網民以遊客身份,進入我的實名博客,貼滿世上最惡毒的罵語。交流也好,批評也好,都能接受,為什麼要用街頭咒罵的方式在網絡裏橫衝直撞呢?我首先想到的是關閉匿名留言功能,不少網民便臨時注冊一個新的,繼續攻擊。不可能回應他們,也回應不了,我在明處,他人在暗處,我一人,而對手卻是人海。那些攻擊手,在現實中,並非就不是弱者,為什麼上得網來,對同樣是弱者的人會下如此毒手呢?想起電影《被投石處死的索拉雅》的索拉雅,在受刑前對撫慰她的讚哈拉說:“我好怕,會很疼的。”
那個冬天,我感受到靈魂的疼,聽到心碎裂的聲音。
事件淡去後,一個名叫“木子”的網友在茫茫無邊的網絡,無畏地寫出聲援文字:“文字裏的美,換來言語裏的毒,心靈裏的傷痛,說不出……為什麼受傷的總是卑微的大多數?誰欠他一聲道歉?!”在不知何處的遠方,我看見一顆善良的心,跳出人世間最美的節奏。
在網絡裏,有一個可愛的女生,有一個陌生的網友用善良的目光撫觸一顆疼痛的心。
牆倒眾人推我不推,真的很難嗎?
當一眾人等在推牆的時候,可要知道,在你的麵前一定有一顆疼痛的心。記得用你善良的目光去撫觸,用溫暖的愛去嗬護,而不是試圖拋揚怨恨,以期累積自己心頭的快樂。
記得那顆疼痛的心,記得在心頭攏掬一汪清冽的善良。
悟得石無言,人脫胎換骨一般淡定了許多。再回首,那些惡語,那最壞的局麵,也能超然物外,心平氣和了。
石無言
曾經,寫了一篇關於京城大名人馬未都先生的文章。
以他作品中的人生曆練為參照,用我的語言從我的角度重新講述,並悟導出人生道理。不曾料到的是,以此文為起點,以2010年央視春晚為原心,掀起一個巨大漩渦,朝我翻卷而來。
事件一出,網民留言如滔滔洪水,在馬先生的博客上聲討、咒伐我,繼而迅速將我的實名博客貼滿人間最惡毒的話。頓時如墜冰河,冷徹股骨。從不熱衷娛樂的我,被迫卷入全國各地報紙各大網站娛樂版。掛在網上,點看新聞,風風雨雨,是是非非,不禁悲從中來,惱羞難當,心怯得不停地打冷顫。
罵語太多了,無力回擊,無奈隻好將自己博客上內容成批量地轉入回收站,以免遭受更大傷害。陸續有博客好友說他們的博客也遭受惡意攻擊,不得不將所有“好友”通通刪除,以免傷及更多無辜。
坐在電腦前做這些的時候,女兒坐在我腿上纏著,氣頭上,叫來母親把女兒領走。我的母親與女兒天生隔了一層,心不合,意不順,猶如一大一小兩座山。女兒死活不下來,母親又不合時宜地嘮叨:“大過年的,還天天打電腦,什麼意思嘛?!”此語徹底將我激怒。我把身陷漩渦裏所有的憤懣、氣惱和悲苦,狂發泄出來,向母親狂吼大叫!
女兒受了驚嚇,大哭起來:“我不要爸爸!不要爸爸!我要媽媽。”女兒嘴裏嚷著要找媽媽,卻極快地從我身上滑下,鑽入一向都不願親近的奶奶懷裏。
兩年多來,對女兒,從來沒有這樣過。從來沒有。那一刻,我心碎了,趴在電腦桌上,任淚水在眼眶打轉。
人生中這第35個年,不知是怎麼過來的,分分秒秒都是煎熬。
正月初六,太陽正好,一個人牽女兒下樓,在小區花園裏漫步。一條人工小河,因遊泳池抽排,盈滿冷冰刺骨的冬雨水。一河亂石,大如臥虎細如蓮,在冰冷的水裏浸泡,無聲無息。這些石頭曆千萬年風雨而不變色,閱千萬人麵而不亂心,見過多少醜惡,賞了多少美好,山壓不喊苦,水衝不叫疼,千裏奔移至這個孤獨的城市,亦了無怨言。安心如佛。燦然若花。
古人雲:“花繁柳密處撥得開,才是手段;風狂雨驟時立得定,方見腳跟。”眼前這些憨厚可掬的大小石頭們,任狂風暴雨,無言挺立,無腳有心,大徹大悟地站立於大地之上。
正深思著,女兒笑嗬嗬,大聲叫喊:“爸爸,這個石頭好漂亮!”她的小手托起一顆雞蛋般大小的石頭,人和石,燦若桃花。我也笑了。自那一事件暴發以來,自己還是第一次如此爽朗地豪笑。仿佛女兒手上托舉不是石頭,而是亮麗我心情的法寶。
在無言的石頭麵前,一切煩憂算是放下了,風輕雲淡萬裏天。
事後看來,當事各方均有所獲,而我卻被網民以“抄襲”的名義永遠釘在他們豎立的恥辱柱上。難怪成都某媒體在采訪春晚總導演後,對風波中我這個小人物,定性為“受傷的人”。公道自在人心。春暖花開時節,看見一陌生博友總結此事——“不想他卻卷入了一場“風波”。這風波因他而起,過程與他無關,卻傷他最多。”安心妥貼之餘,也一笑置之。
悟得石無言,人脫胎換骨一般淡定了許多。再回首,那些惡語,那最壞的局麵,也能超然物外,心平氣和了。之後網友對我僅存的幾篇事涉本次風波的博文實施了黑客式攻擊——將記述事情前因後果的帖子塞進重重亂碼,並一度植入色情頁麵。我也懶得理會了,如石般無言,任他們搗鼓去。
作家賈平凹先生說:“百鬼猙獰,上帝無言。”紛紛擾擾的人世,你爭我奪幾時休,想想女兒手中的那塊石頭,在歲月的風塵裏靜默無言,一切皆釋然。
無言的我,不再害怕外在的打擊襲擾我那曾經脆弱的靈魂,亦不怕人世的煩惱困縛我前行的雙腳。活出真我風采來,在茫茫人海,在無涯的時間河裏,站成石頭一樣無言的風景。
敗家的最高境界,應該是在敗的過程中,學到一門絕活,如此一來,哪怕看似見底的家,永遠也不會敗落了。
敗家子的敗法
有一遠房親戚,不務正業,專事吃喝玩樂,是遠近聞名的敗家子。他的父親,從修自行車起家,一步一個腳印,安然坐到大富豪的位置。他家到底有多少錢,我們那裏的人論及於此,愛用這麼一句話:“他家的錢多得嚇死人!”
讀書時,隻要他能開口,要多少錢,父親都無條件滿足。上了貴族學校,用錢作台階卻沒能通往一所哪怕是三流的大學。在一所像模像樣的大學裏,自費念了三年,混得一張文憑,父親又花巨資送他進入一家機關上班。誰料,沒幹半年,他自個跑出來,說是要開公司,學父親創自己的事業。公司是辦下來了,可大門從來沒迎來一個客戶,進進出出,都是陪他吃喝玩樂的主。
氣急之下,他父親強行把公司關了,卻再也關不住他敗家的心,它正像一匹脫韁的野馬。
喉嚨深似海,欲望大如山。他敗家速度遠遠超過家庭財富的加速度,到最後,他父親也感到力不從心。35歲那年,他身纏一宗案子,成了壓垮家庭的最後一根稻草。曾經顯赫的一家,被他活生生地敗掉了。
都說富不過三代,他僅僅是個“二代”,卻無情地把父親建立起來的財富大廈,糟蹋得東倒西歪,徒有斷壁殘垣。
現在每每談及他,人們都指向他的父親母親——掙錢容易,養家難。有時,教好自己的孩子,比掙錢更難,也更顯急迫和重要。寧願少掙幾個錢,也不要養一個敗家子。
敗家子,古來有之。近讀我國著名戲劇評論家徐慕雲的梨園憶舊之作《梨園外紀》,一前清遺少大敗其家,讓我不由地想起那個遠方親戚來。在敗家方麵,這兩位活寶,應該有得一拚。
徐老相熟的這位爺,叫榮稚峰,人稱榮四爺,承續北平西城麻花胡同裏一所大府第,一宅兩院,他占西府。年五旬,出資創辦正樂社票房,自任社長,清光宣年間名伶常出入其府。吃不厭精繁,穿極盡奢華,玩也要新潮,用當時最先進的蠟筒唱機,為自己喜歡的伶人灌音。
榮氏父輩曾出任西後聽政時期的內務大臣,各處進貢奇珍異皇上的寶,都有備份呈送與他。祖上傳下來的財寶,足夠榮四爺富貴無憂地生活下去。他怎麼吃喝玩樂,都不致家中虧空。他的敗家,源於他的馬虎,天大的事都不聞不問,任由手下的人去辦。他喜歡鮮花,就想當然地開了一間花廠,一天到晚,裝花癡樣,沉湎其中。終究是沒有撐住,榮四爺入不敷出,被債主四處追堵,萬般無奈,就想到賣宅子。恰好當時的熱河省湯主席想在北平購置大宅院,兩廂就談到了一處。榮四爺因為賣祖業,麵子過不去,更因為本性的馬大哈,所以,一直未出麵。大宅第以十萬成交,一應手續,榮四爺都派管家全權辦理。
誰知,銀訖之後,湯主席派來大批軍警,將榮府老少仆婢全趕了出來,除隨身衣物,宅內物什均不準搬出來。原來,管家與買主串通好了,簽了一個不平等的合約,用今天的話來說,顯失公平。榮四爺請人去說,湯那邊發話:“誰花十萬買你們這些破磚頭,壓根兒就講明連家具在內的。”
沒辦法,這位敗家的榮先生,算是把家敗得個徹底了。
不過,敗家也有敗出名堂來的。作家馮驥才在他的作品《蔡二少爺》裏,就記述當年天津衛一個另類的敗家子。
蔡家是出了名的富裕,幾代人全好古玩。
二少爺打小開始敗家,十幾年愣是沒讓家見底。人家就說,蔡家祖業夠他吃三輩子。隻有敬古齋的黃老板知道底細。十五年前,二少爺就開始賣東西,那都是珠寶玉器,字畫珍玩;十年前就成了瓷缸石佛,硬木家具;再過五年,就隻是一包一包的舊衣服。起初,黃老板對待蔡二少爺,像佛一樣供著,到後來,對他就有些趾高氣揚了。
就在黃老板對蔡二少爺不抱任何希望的時候,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他又掏出了古玩精品來賣了。開始還以為是回光返照,再看一件又一件真家夥,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早已敗落的家,怎麼可能還掏得出來這些硬朗的精品古玩呢?
還是北京一個同行幫黃老板揭開了謎底。原來,黃老板從蔡二少爺購進的古玩,都是北京同行賣給蔡的。也就是說,好似見了家底的蔡二少爺,做起了古玩買賣,並從中獲利。
敗家子敗到蔡二少爺這份上,算是破帽換新顏,羽化而成仙了。
若要問敗家子的敗字怎麼寫,上麵三位,算是包圓了。最低級的敗法,視家中財富如糞土,壓根不當回事,不花個精光,不舒服,管他什麼來日方長和細水長流;次一級,本是在乎祖上傳下的基業,隻是家底厚不可測,覺得為所欲為也不會損其絲毫,隻是,社會太殘酷,變化是永恒的,再殷實的家,光靠守,是守不住的,坐吃山空嘛。更何況還不守,硬要去敗。敗家的最高境界,應該是在敗的過程中,學到一門絕活,如此一來,哪怕看似見底的家,永遠也不會敗落了。
隻是這個世上,敗家敗出神來之筆的,畢竟是少數。平凡如你我,一不小心,就把家敗掉了,等回過神來,仿佛做了一場惡夢,從頭再來,可就難嘍。還是不去做那勞什子敗家子吧,儉省著過,後邊的日子長著呢。
44毫米,藍天以感動的形式,記錄下了這一生命高度;44毫米,人民用感恩的方式,永遠在心裏記住這一生命高度。44毫米,是年輕戰士馮思廣用大愛寫在浩然長空的生命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