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活著而沒有目標,他就會彷徨,苦悶和不安。而唯有當他了解了他自己所要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和他所要追求的目標到底是什麼之後,他才會覺得他的生命充實而有意義。
許多的事情是一時看不見收獲,看不見效果的。但是,隻要朝著目標一步一步去做,慢慢的,細小的成功漸漸積累,那時就可以證明,一切的努力沒有白費;許多的人一心隻想著收獲,卻不想去耕耘和播種;又有許多人在耕耘的時候,因為看不見成績而倍感失望,因失望而停止了耕耘。於是,等別人收獲的時候,他就隻有在一旁豔羨和後悔了。
選準了人生路標同樣很重要。人生路標必定是一個坐標係:向左意味著與世人背道而馳;向右意味著將過得平淡;向下意味著永遠的沉淪;隻有向上方有達到目標的希望。
一旦選準了人生的路標,就不必去嫉妒那些踏上坦途,找到捷徑的人,而應該為他們慶幸;也不必因腳下的羊腸小道或滿路荊棘而怨天尤人,而應該麵對現實,勇於奮鬥做自己。
選擇人生之路決非一件簡單的事,它考驗著每個人的見識,能力,誌向和果敢。不善於選擇的人總是目迷五色,耳感五音,久久徘徊於人生的十字路口,不斷地改換自我去追求時尚,迎合他人。
尋歡作樂,遊戲人生是一種選擇;孜孜不倦,爭分奪秒,埋頭苦幹是一種選擇;邊做邊玩也是一種選擇。不同的選擇把人導向不同的路途和方向,使各自的人生呈現出不同色澤與價值,最終收獲不同的果實。
等到金風起處,百花凋零,給人們留下的是片片枯枝敗葉;而唯有葵花,給人們留下了滿盤的果籽,那正是葵花孜孜不倦追求光明的結果。
同樣,麵對人生,行進在人生路上,應時時提醒自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之處常常隻有幾步,特別是當我們年輕的時候。
第七節野草
不知在何時,一根雜草從家裏陽台上的花盆中冒出來了。母親在澆水的時候把它從花盆裏撥出來,要扔掉。我卻在一旁開玩笑地說,野草也是生命呀,不會這麼殘忍吧?母親笑了,於是幸運的野草便被種進了假山石底部的縫隙裏,那裏除了石頭就隻有淺淺的一汪清水了。
環境不太好,對一棵嬌貴的花來說是致命的,可對野草來說卻好像沒什麼,隻是靜悄悄的在那個被人遺忘的角落裏生長著。除了我在偶爾澆花的時候順便分給它的幾滴水,沒有任何別的照顧。它隻是在靜靜地生長著,像一個逆境中的孩子。
經常會從報紙和電視上看到一些窮困地區的孩子,在我們許多人無法想象的環境裏生活著。他們或在鄉下泥屋土台上刻苦求學,或被迫年幼時便撐起家庭的重擔,這樣的環境是在城市溫床中嬌生慣養的孩子們根本無法適應的。而當城市裏的“小皇帝”們一天天健康成長時,這些貧苦的孩子們的未來又會怎樣呢?
那株草兒再次被我注意,是在不久之前。當很久沒有澆花的我走上陽台的時候,才驚訝地發現曾經幼小的野草居然長到了近二三十厘米之高,已經很難把“小草”這個詞和它聯係起來了。腳下沒有芬芳的泥土提供的養料,僅僅是頑石和水,使人不禁懷疑那麼多的物質是從何轉化而來。是什麼使它長得這麼快、這麼旺盛?而那些嬌生慣養的花花草草,至今還是原來的樣子,似乎時間並沒有流過一般。
如果草也有思維,或者如果我是個浪漫的詩人,我也許會讚歎它的勤奮努力。可它僅僅是一株渺小的植物,憑的隻是一種生存的本能,一種與生俱來的求生能力促使它瘋狂的生長。
培根說,“奇跡多是在逆境中出現的”。逆境有時候反而是一種動力,它會使身處其中的人更加努力求生。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大概也就是出於這種原因吧。同樣,貝多芬也有類似的名言,“卓越的人的一大優點是:在不利和艱難的遭遇裏百折不撓”。也許把這話當作是卓越一詞的定義會更加確切一些。
或許那些出身貧微而功績卻使我們敬仰無比的人們最適合於“卓越”這個稱號,他們的努力或許並不是來自於什麼榮華富貴、功名利祿的誘惑,或許已經成了一種生活的習慣和本能,而造就了這種習慣的正是逆境本身。
最讓我深思的是,沒有思維的野草尚且如此,我們這些生物鏈頂端的人類應該是怎樣生活呢?也許生命本來就順利,許多人終生都在埋怨著命運的不公平。也許機會總是從身邊溜走,世上有太多的不如意,可人應該怎樣去活著呢?是去乞求別人的憐憫,去怒吼世界的不公,還是應該像野草一樣,靜靜地悄悄地吸收能得到的每一滴水,利用每一點養分,去爭取最大限度的成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