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生物圈2號”的設想是不現實的。1993年1月,8名科學家進入“生物圈2號”一年多後,由於土壤中的碳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部分二氧化碳又與建“生物圈2號”用的混凝土中的鈣反應,生成碳酸鈣,導致其中氧氣含量從21%降到14%;二氧化碳含量猛增。另一個意外是,“生物圈2號”運行3年後,其中的NO含量劇增到了79%,足以使人體合成維生素B12的能力減弱,危害大腦健康。
科學家還發現,在“生物圈2號”裏除了藤本植物比較繁榮外,其他靠花粉傳播繁殖的植物都滅絕了,大樹也搖搖欲墜;昆蟲除了白蟻、蟑螂和蟈蟈外,幾乎都死了,人造海洋中生物生存情況略好於陸地;人造沙漠由於沒有控製好降雨,變成了草地;“生物圈2號”下層的溫度又大大低於預計的數字。1996年1月1日,哥倫比亞大學接管了“生物圈2號”。
科學再一次證明,地球才是唯一孕育生命的星球。20多億年間,地球上生物繁衍生息,存優汰劣,留存至今的動物約有數百萬種。人類從誕生起,衣、食、住、行以及經濟活動,無一不依賴這個星球,地球上的森林、湖泊、草原、海岸等自然係統,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環境。目前,人類還沒有找到用人工保持地球的活力的方法,沒有人知道該如何建造一個脫離地球自然環境,而又能讓人類休養生息的生態係統。
第四節哭泣的森林和草原
如果100年前的一位普通中國人,能夠再次走在廣州的街頭,那麼,他一定會驚異於現在的中國是何等的富裕與繁榮。在川流不息的車流和五顏六色的人群中,在鱗次櫛比、高樓林立的街區中,他將再也不會找到昔日因貧窮而飽受屈辱的歲月的影子。“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但是,大家必須清除的知道,就在這一派繁榮的背後,我們還有千百萬在貧困線上掙紮著的人口,還有大批等待就業或者下崗工人,有治安惡化問題,有執政黨腐敗問題,有法製建設不完善問題,有農民負擔沉重問題,有國有企業改革問題,有兩岸統一問題……然而,最重要的問題就是環境問題。而環境問題是關係到我們後代子孫生死存亡的大問題。
2000年入春以來,次數頻繁、來勢凶猛的沙塵天氣,給我國許多地區百姓的生活帶來了不便。而形成這一惡劣天氣的原因,除氣候的因素外,還有我國日益惡化的土地沙化問題。目前,我國土地沙化以平均每年2460平方公裏的速度擴展,那麼,這2460平方公裏意味著什麼?這個數字就意味著我國相當於一年損失一個中等縣的土地麵積。那麼,這樣迅速的擴展速度又意味著什麼呢?
我國現有沙漠及沙化土地麵積達168.9萬平方公裏,占我國國土陸地麵積的17.6%,主要分布在北緯35度至50度之間的內陸盆地、高原,形成一條西起新疆的塔裏木盆地,東至黑龍江的鬆嫩平原西部,東西長4500公裏,南北寬約6000裏的沙漠帶。每年2460平方公裏的擴展速度表明,我國的沙漠及沙化根本就沒有得到有效遏製。
正在急速擴展中的沙地,首先導致如果出現大風天氣形成沙塵暴等惡劣天氣的幾率增多。我國2000年入春以來的7次揚沙和沙塵暴天氣,使一些地區空氣受到汙染,一些地區甚至出現了重度汙染,嚴重影響了人們的健康。無孔不入的沙塵使戶外的人們明顯感到呼吸困難,顆粒細小的沙塵進入了人們的口鼻,容易引發咳嗽、哮喘等呼吸係統疾病,而一旦進入眼睛就會帶來疼痛和不適,在北京、沈陽、太原、西安、石家莊、呼和浩特等地的城市醫院裏,這一時期眼科病人猛增。
風沙也影響了人們的出行。4月6日的一場沙塵暴使首都國際機場進港的53個航班被迫降落天津市的濱海機場,取消9個航班,返航3個航班,出港的航班延誤19個,取消8個航班。沙塵暴也給人們帶來了一定的危險。由於有的廣告牌安裝不牢,在強大風力的作用下倒塌,而發生砸傷人的事件。而一些老樹由於已經枯死,根基不牢,也在大風天氣中斷裂。
然而,土地沙化的迅速擴展更導致了生態環境的惡化,威脅著人們的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內蒙古的阿拉善盟是近幾次沙塵暴的沙源地。200多年前,這裏曾是英雄的土爾扈特蒙古族人浴血東歸之後的生息地,這裏曾有“湍急不息”的居延海和水草豐美的綠洲。然而,如今在土地沙化的長期作用下,這裏成了9萬多平方公裏的戈壁、8萬多平方公裏的沙漠。
青海柴達木盆地東南部、河北北部的壩上、新疆塔裏木河下遊、西藏自治區扥那曲等地,沙化土地年均擴展率達4%以上。由於風沙的步步緊逼,成千上萬的農牧民被迫遷往他鄉,成為“生態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