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省區對海防林的侵占破壞現象也很突出。如遼寧蓋州市,未經林業主管部門同意,便將2000畝土地出租給外商,其中800畝為林區。廣東省汕頭市、河浦區、南澳縣、深圳市等,都有不經林業部門同意,隨意侵占征用海防林的問題。福建省人大曾組織防災減災檢查團,對沿海基本林帶保護問題作了專門的調查,結果表明擅自侵占征用沿海防護林的現象相當突出,約占總量的15%。
深圳市福田紅樹林是國家級的自然保護區。但是由於近幾年來隻顧建設占地,不注意保護,致使全區4565畝土地被非法占用了一半。更有甚者,施工單位竟然置國法於不顧,舉起砍刀,使16畝寶貴的天然林和50畝試驗林在片刻間毀於一旦。醜聞發生以後,社會輿論一片嘩然。
綠色,象征著生命的氣息,也象征著大自然。對於生活在現代都市鋼筋水泥“叢林”裏的人們來說,能擁有一片綠色,不但是一種美麗,更是一處難得的心靈的港灣。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商品經濟大潮的湧動,越來越多的都市綠色卻在麵臨著消失的危險。
當房地產商把眼光瞄準城市綠地的時候,既是一些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也慘遭侵害。當一個個工地吞食掉一片片綠地的時候,最終的受害者還是災害的始作俑者人類。
在我國的400多個大中城市中,綠化覆蓋率在20%以上的還不足1/4。在全民義務植樹運動蓬勃開展的十幾年中,當我們回過頭來看我們的城市時會驚奇地發現,在萬幢高樓迅速崛起的背後,城市的生態環境並沒有多少改變。我們熟悉的許多綠地正迅速變小,有的甚至不見了。
中國素有“四大火爐”之稱的城市,指的是南京、武漢、重慶和西安四城。福州市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拓寬了十幾條主幹道,建設了上百座高層建築和數百萬平方米的住宅,而為此卻砍掉了大批林木,侵占了大量綠地。
目前,福州人均綠地僅2.07平方米,僅有的一點樹木已無法起到調節“小氣候”的作用,昔日“綠蔭滿城、暑不張蓋”的榕城已不複存在。而福州市近2000家工廠年耗煤量達200萬噸,每年僅工業粉塵的排放量即達6萬多噸。與此同時,市內30多萬輛汽車排放的廢氣,更使高溫氣候“火上澆油”,以致使福州成為中國的“火爐”之首。
實際上,中國的城市火爐已遠非以上四者。如北京、沈陽、鄭州、南昌等城市,自1988年以來,每年夏天持續不斷的高溫天氣多次出現,有的地區的氣溫竟然超過了42℃,南昌等地因中暑死亡者已愈數千人。
如今的大上海,已有熱島、霧島、風島“三島效應”的說法,1993年7月中下旬,市區溫度更是達到39℃,醫院急診病人明顯增多,不少人逃離大都市到鄉下避暑。
人,是城市熱島效應的直接製造者,也是城市熱島效應的直接受害者,而除了身體的直接受害以外,人類還在遭受一係列相關的威脅。
美國一位科學家在一份研究報告中稱,農業也成為溫室效應的主要受害者,在眾多發展中國家所處的熱帶地區,因環境條件已接近於許多農作物的耐溫極限,溫度的上升無疑給這些地區的農作物造成一個不堪忍受的生長環境。據此推測,到2060年,全世界挨餓人數將增長3至5成,而這將是一個多麼可怕的數字啊!
這項研究還表明,即使采取極端適應戰略,例如安裝灌溉係統或開發新作物品種,也不會消除氣候變化對發展中國家產生的消極影響。因此,溫室效應將進一步會拉大貧富國家的差距。
地球持續增溫、海平麵持續升高,幹旱減產麵積繼續擴大,麵對這日益緊迫的生存危機,早在1993年秋天,來自太平洋15個國家的首腦即在南太平洋論壇會議上大聲疾呼:“我們應該站在僅高於海平麵幾英尺的島嶼和陸地上,來看待全球變暖的威脅,來挽救地球、挽救人類!”
幾百萬年來,人類一直生活在這個地球上。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找到更合適生存的其他星球供人類棲息。然而時至今日,和人類休戚相關、生死與共的黃土地已經敲響了危機的警鍾:森林破壞、水土流失、沙漠擴大,人類腳下的這片土地已經千瘡百孔、傷痕斑駁。
據1980年的統計,地球上大約有40億公頃森林,覆蓋著大約三分之一的陸地麵積。而在1萬年前,地球上的森林麵積接近陸地麵積的三分之二,約76億公頃。但是,近十幾年來,由於開墾農田、牧草和能源及商業上的需要,森林毀壞速度和規模已達到令人吃驚的程度。
在非洲,20世紀80年代頭5年的毀林麵積即達368萬公頃。西非9國每年開墾封閉林70萬公頃,占非洲毀林麵積的百分之五十四。這些國家的林地開墾率年增多達百分之五。剛果、喀麥隆每年開墾35萬公頃。東非和馬達加斯加開墾26萬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