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我國珍稀植物大觀(1)(1 / 3)

第一節蕨類植物

一、玉龍蕨

屬於鱗毛蕨科,多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根狀莖短,直立或斜升。葉柄和葉軸表麵都布滿覆瓦狀鱗片。鱗片棕色,老時蒼白色,邊緣具細鋸齒狀睫毛。葉片線狀披針形,具短柄,一回羽狀或二回羽裂。孢子囊群圓形,在主脈兩側各排成1行,無蓋。

主要生長在高山凍荒漠帶,常見於冰川邊緣或雪線附近,在碎石和隙間零星散生。暖季(7—8月)地表解凍後可短期迅速生長。

分布於西藏、雲南、四川三省區毗鄰的高山上,零星分布。為中國特產種,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二、中華水韭

屬於水韭科水韭屬,多年生沼澤植物。植株高15—30厘米。根莖肉質,塊狀,呈2—3瓣。向上叢生著多數為軸覆瓦狀排列的葉。葉多汁,草質,鮮綠色,線形,長15—30厘米,寬1—2毫米。孢子囊橢圓形,長約9毫米,直徑約3毫米,具白色膜質蓋。大孢子囊常生於外圍葉片基的向軸麵,內有少數白色粒狀的四麵形大孢子;小孢子囊生於內部葉片基部的向軸麵,內有多數灰色粉末狀的兩麵形小孢子。

適於溫和濕潤,春夏多雨,冬季晴朗較寒冷的亞熱帶氣候。主要生長在淺水池塘邊和山溝淤泥土上;土壤有機質含量豐富,pH值6—6.5。孢子期為5月下旬至10月末。

分布於江蘇南京,安徽休寧、屯溪和當塗,浙江杭州、諸暨、建德及麗水等地。水韭屬是水韭科中唯一生存的殘遺屬,有重要科研價值。

三、光葉蕨

屬於蹄蓋蕨科,多年生草木,植株高約40厘米。根狀莖粗短。葉密生,葉柄短,基部有褐棕形小鱗片。葉片長30—35厘米,寬5—8厘米,披針形,向兩端漸變狹,二回羽裂,羽片30對左右,近對生。孢子卵圓形,不透明,表麵被刺狀紋飾。

分布區屬四川盆地西緣,“華西雨屋”的中心地帶,氣候終年潮濕多霧,主要植被類型為亞熱帶山地常綠與落葉闊葉混交林。土壤為山地黃壤及山地黃棕壤,pH值4.5—5.5。多生長於陰坡林下,晚春發葉,7—8月形成孢子囊,9月成熟。

為中國特產種,僅分布於四川盆地西緣山地,數量極為稀少。

第二節裸子植物

一、長白鬆

別名美人鬆,屬於鬆科,常綠喬木,高25—32米,胸徑25—100厘米。下部樹皮淡黃褐色至暗灰褐色,裂成不規則鱗片;中上部樹皮淡褐黃色到金黃色,裂成薄鱗片狀脫落。針葉2針一束,較粗硬,稍扭曲,微扁。雌球花暗紫紅色,幼果淡褐色,有梗,下垂。球果錐狀卵圓形,長4—5厘米,直徑3—4.5厘米,成熟時淡褐灰色。種子長卵圓形或倒卵圓形,微扁,灰褐色至灰黑色。

適於生長在氣候溫涼,濕度大,積雪時間長的寒溫帶山地。土壤為發育在火山灰土上的山地暗棕色森林土,腐殖質含量少,保水性能低而透水性能強,pH值4.7—6.2。為喜光的陽性樹種,根係深長,可耐一定幹旱,在海拔較低的地帶常組成小塊純林,在海拔1300米以上常與紅鬆等樹種組成混交林。花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球果翌年8月中旬成熟,結實間隔期3—5年。

天然分布區很狹窄,隻見於吉林省安圖縣長白山北坡。為較好的造林樹種,樹態美觀,又適作城市綠化樹。

二、銀杏

別名白果,屬於銀杏科,落葉大喬木,高達40米,胸徑可達4米。樹皮灰褐色,有不規則的縱裂。葉互生,在長枝上輻射狀散生,在短枝上3—5枚成簇生狀。葉形狀似扇,兩麵均為淡綠色。雌雄異株,偶見同株,花球狀,雌球花有長梗。種子卵圓形或近球形,長2.5—3.5厘米,直徑1.5—2厘米。假種皮肉質,被白粉,成熟時淡黃色或橙黃色。

適於生長在水熱條件比較優越的亞熱帶季風區。土壤為黃壤或黃棕壤,pH值5—6。一般4月上旬至中旬開花,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種子成熟,10月下旬至11月落葉。壽命長,中國有樹齡3000年以上的古樹,雌株一般20年左右開始結實,500年生的大樹仍能正常結實。

是銀杏科唯一現存的種類,被稱為植物界中的“大熊貓”、“活化石”。野生狀態的銀杏僅見於浙江天目山,零散分布於海拔300—1100米的闊葉林內和山穀中。又是珍貴的用材和觀賞樹種,葉、種子還可作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