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特立,1877年出生,原名懋恂,字師陶,中國革命家和教育家,湖南善化(今長沙縣江背鎮)人。毛澤東和田漢等著名人士的老師。1911年參加辛亥革命,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8月參加南昌起義。1931年11月,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1934年參加長征。新中國成立後,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
1927年5月,在大革命遭受嚴重失敗的白色恐怖中,徐特立毅然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8月參加南昌起義,任革命委員會委員、起義軍第二十軍三師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1928年在莫斯科中山大學特別班學習。1931年11月,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教育部代部長,兼任蘇維埃大學副校長。1934年他以57歲的高齡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裏長征,表現了老英雄的大無畏的革命氣魄。
新中國建立後,1949年10月-1954年9月,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他以古稀之齡朝氣蓬勃地投身於新中國的建設中,致力於社會主義的教育事業。黨中央曾評價他“對自己是學而不厭”,“對別人誨人不倦”,“中國傑出的革命教育家”。毛澤東稱讚他是“堅強的老戰士”,“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劉少奇稱讚他是“中國共產黨的光榮”。周恩來稱讚他是“人民之光,我黨之榮”。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之後,徐特立關注的第一件事,就是保持黨的優良作風。他認為自己作為一名老黨員,一名黨的高級幹部,應該時刻不忘保持黨的優良作風,特別是保持“實事求是,不自以為是”的工作作風。他關注的第二件事就是發展社會主義的教育事業,他孜孜不倦地從事學術研究,發表了很多精辟的見解及深刻的論述,這些文章大都收集在《徐特立教育文集》和《徐特立文集》中。
1927年春,徐特立回到離別近半年的家鄉,展現在他眼前的鄉村麵貌是全新的———惡霸地主的威風被打下去了,流氓、煙、賭也不見了。法院無案可審,大小訴訟,農會開個會就公平解決了。透過這些變化,他看到了農民運動的力量,也體察到毛澤東潛心從事農民運動的遠見卓識。於是,他參加了湖南省農民協會,並擔任教育科長,兼任湖南農村師範農運講習所主任。
1927年5月,反動軍閥許克祥在湖南發動了“馬日事變”,瘋狂屠殺共產黨,鎮壓工農運動。徐特立加入共產黨的兒子徐篤本,也在敵人追捕時犧牲。徐特立深感靠國民黨解救中國已成泡影,國恨家仇,促使他四處尋找共產黨。不久,他在自己的學生、女共產黨員黎尚瑾家中,遇到了過去一師的學生、來此避難的中共湖南省委負責人李維漢,即向李維漢提出了加入中國共產黨的請求,經他的介紹,正式加入了共產黨。當毛澤東知道這一情況時,讚揚說:真是疾風知勁草,歲寒知鬆柏啊!
徐特立入黨後,參加了武漢農民運動講習所的工作,並參與發動南昌起義。1928年,黨中央派徐特立赴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特別班學習。兩年後,他回到了國內。不久,即奉命赴蘇區。為了普及蘇區教育,他創辦了師資訓練班,不久發展為列寧師範學校,先後為瑞金140多個鄉培養了600多名教師。在徐特立的直接領導下,蘇區還辦起了各種專科學校,為黨培養了大批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各方麵的幹部專門人才。
在長沙、在瑞金、在延安,徐特立都親手創辦了大量的學校,而且是在沒錢或少錢的條件下辦成功的。他憑的就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這兩大傳統法寶。
徐特立在當延安自然科學院院長時,由於日本的侵略,國民黨的封鎖,沒有科學儀器設備,沒有必需的圖書資料,甚至連普通的校舍、黑板、紙、筆都很缺乏。困難再大也難不倒徐特立,他帶領師生們,自己做教具、自己製作實驗設備、自己編寫教材,還自己動手挖窯洞、建校舍。自力更生辦起的延安自然科學院,居然能培養出世界聞名的科學家和專業管理人才,如著名的核動力專家彭士祿、中國地熱之父任湘等,人才之多,舉不勝舉。
徐特立辦長沙師範時也是白手起家。第一是沒有校舍,最後想到善化縣和長沙縣已經合並,善化的學堂閑著,雖然是個破廟,收拾收拾,臨時湊合著還可以用。教師不夠,找朋友幫忙,隻吃飯不給錢。沒有校工,徐特立就自己兼。沒有教材也是自己編。就這樣,一座生氣勃勃的長沙師範就辦起來了。多年過去了,長沙師範為國家培養了大量優秀人才。徐特立辦長沙女子師範也是一樣,校舍、黑板、桌、椅都是借來的,沒有經費,自己就在其他學校多兼課,所得的收入作為長沙女子師範的辦學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