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特立18歲開始在鄉村擔任蒙館的私塾教師,隨後就施行宏偉的“十年破產讀書”計劃,28歲時考入寧鄉師範速成班學習,33歲東渡日本考察小學教育,43歲留學法國,51歲入莫斯科孫中山中國勞動大學高級班學習。要留學法國,學習法語困難重重。法語毫無基礎可言,由於年紀大,記憶力差,加上掉了兩顆門牙,發音更吃力,但他毫不畏縮。他說:“我43歲學法文,一天學一個字,一年學365個字,7年可學2500多字,到了50歲時,豈不就是一個通法文的人嗎?假若一天學兩個字,到了46歲半,就可以通一國文字。我盡管笨,斷沒有一天學一字學兩字也學不會的。”經過一年多不懈的努力,終於能夠讀懂法文的科學書籍了,順利考進了巴黎大學,四年以後又去了比利時、德國。
由於徐特立知識淵博,從蒙館、初小、高小,到中學、師範、大學他都任過校長。除了音樂課不能上(少了兩顆門牙唱歌不成),當時師範、中小學開的各門課程他都上過。當年長沙一共有八百所小學校,所有教員基本上都是他的學生,他被公認為教育界的“長沙王”。
大家都知道毛澤東是他的學生,殊不知他的學生中還有很多政界要人、科學巨匠、文化名人,何叔衡、李維漢、蔡和森、蔡暢、許光達、劉英、田漢、李鵬、葉選平等都是他的學生。在徐特立的學生中,之所以能夠出現那麼多要人、偉人,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徐特立不拘一格發現人才,因勢利導培養人才,尤其注重校園高雅文化對學生的熏陶。
1934年10月中旬,中央紅軍主力部隊開始進行戰略轉移。這時的徐特立已經57歲,是長征隊伍中年紀最長的一個。毛澤東也和老師徐特立一起被編在中央縱隊,拖著病體,踏上了漫長的征程。長征勝利後,當人們提起徐特立曾是毛澤東的先生時,他總是真心誠意地說:“從前我在湖南第一師範教過書,當過毛主席的先生,那是真的;那隻是一日之師,而毛主席是我的終身之師———是他帶我這個老朽走上了革命道路。”言語之中,充滿著對毛澤東的愛護和尊重之情。毛澤東對徐特立也是十分信賴和敬重的。瞿秋白犧牲後,毛澤東親自提議徐特立擔任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教育部長,後來陝甘寧邊區政府成立又任命他擔任邊區教育廳廳長之職,給這位老教育家創造了一個為邊區教育事業大展宏圖的機會。
1937年2月1日,是徐特立60歲的生日。1月30日,在延安各界為徐特立舉行60壽辰慶祝大會的前一天,正忙於製定抗日救國大計的毛澤東,給徐特立寫了一封感情真摯的信,為老師祝壽。信中高度地概括了徐特立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的重大貢獻,熱情地讚揚了他作為一代師表所具備的崇高品格,充分表達了一位學生對老師的崇敬之情。
毛澤東在延安為老師祝壽,10年後還有一次。那是1947年初,蔣介石命令胡宗南指揮23萬人馬進攻延安。當時徐特立已轉移到陝北高原東北部的綏德城。徐特立壽辰的前幾天,工作人員請示正在全力指揮西北和全國解放戰爭的毛澤東:徐老的70大壽還慶不慶祝?毛澤東毫不猶豫地說:“慶,為什麼不慶?還要大大地慶祝一番!我們一方麵要為徐老祝壽,另一方麵還要顯示延安軍民沉著應戰,以鼓舞邊區軍民的鬥誌。”根據毛澤東的指示,黨中央派出一輛大卡車專程前往綏德,接徐特立返延安做壽。壽誕的前一天晚上,毛澤東和朱德等中央負責同誌親臨徐特立居住的窯洞祝賀,俗稱“暖壽”。次日,中共中央辦公廳、邊區政府舉行了熱烈的慶祝大會。
新中國成立之初,毛澤東盡管政務十分繁忙,仍忘不了他與徐特立之間的師生情誼。一次,毛澤東特地派人來到徐特立的住地,邀請他到中南海家中吃飯。話別時,毛澤東見徐特立穿著還像過去那樣儉樸,又聯想到徐老當年為革命犧牲的兩個兒子,就將自己身上穿的一件呢子大衣脫下來,送給徐特立,以表人子之心。回家後徐特立把毛澤東贈送的大衣收藏起來,隻在莊重的場合才穿。
“平凡偉大馬列真,一代師表啟後昆。道德文章垂萬世,堪稱革命一完人。”徐特立是毛澤東的老師,也是中國人民的師表,他曾教導毛澤東立誌、立德,他還使千千萬萬個普通的中國人,知道了讀書、識字、明理,摘掉了“文盲”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