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章 科學巨人(2)(2 / 3)

愛因斯坦說過,“人是為別人而生存的”,“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依靠著別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勞動,我必須盡力以同樣的分量來報償我所領受了的和至今還在領受著的東西”。這裏,閃爍著科學家良心和高尚感情的光芒。

發明大王愛迪生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1931),舉世聞名的美國電學家和發明家。他除了在留聲機、電燈、電話、電報、電影等方麵的發明和貢獻以外,在礦業、建築業、化工等領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創造和真知灼見。愛迪生一生共有約2000項創造發明,為人類的文明和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愛迪生一生勤於自學,善於思考,對科學實驗如癡如醉,他一生中取得1093項發明專利權,其中著名的有留聲機、電燈、電影攝影機、堿性蓄電池等。1879年,他用碳化的卷繞棉線作為燈絲,成功製作出世界上第一個電燈泡。他花了近3天時間把燈絲裝進真空玻璃泡,通上電源,發出相當於10盞煤氣燈的溫柔光芒,延續了約40個小時。他試驗過從世界各地找來的1600種耐熱材料、6000種植物纖維,他最終確定以碳化竹絲做燈絲,這種燈絲能連續照明1200小時。1908年,愛迪生電氣公司職員威廉·克裏奇又發明了鎢絲燈絲,最終使燈絲經久耐用。

1847年2月11日,愛迪生誕生在美國俄亥俄州的米蘭市。他家祖籍荷蘭,後遷北美,家境貧窮,靠父親種田維持生活。小時候的愛迪生並不聰明,但他善於觀察、思考,對任何事都喜歡刨根問底。他的那些莫名其妙的問題常把父親問得啞口無言,無從作答,好在母親做過教師,每次都能給他耐心地給他講解。

有一次,父親在草棚裏發現愛迪生趴在草堆裏一動不動,便問:“你在幹什麼?”沒想到愛迪生一本正經地回答:“我在孵小雞呀!”父親又好氣又好笑地對他說:“人是孵不出小雞的。”可愛迪生還是追問:“為什麼母雞能,我就不能呢?”

愛迪生7歲上學,他功課不好,也不喜歡那個死板的教書先生。他滿腦袋淨是些稀奇古怪的問題,常把老師問得支支吾吾,不知怎麼回答,惹得老師十分討厭他。上學不到3個月,老師對愛迪生的母親說:“你的孩子老是問一些2加2為什麼等於4之類的古怪問題,實在太笨了,不管我怎麼教,他也學不會。我不願教這樣的學生。”

愛迪生的母親一氣之下,就讓僅僅上了3個月學的愛迪生退學回家自學,自己開始擔負起親自教他讀書寫字的責任。母親經常給愛迪生講文學、曆史、傳授科學知識,還常給他講一些名人的故事,不斷鼓勵教育他,不厭其煩地解答他所提出的各種問題。愛迪生在母親的認真講解下進步得非常快。

母親覺得愛迪生的求知欲非常強烈,買了本《自然讀本》送給他,愛迪生立刻被書中的科學小實驗吸引住了。從此,他經常照著書上講的方法模仿著去做各種實驗。為了做實驗,愛迪生把家中的地下室整理出來,準備了一些瓶子、試管,並把平日節省下來的零用錢統統買了實驗用品,一有空就鑽到地下室去做化學實驗。

愛迪生見到小鳥在天空中飛翔,非常羨慕,心想:要是人能自由地飛上天該多美好啊!一次,他看到書上說氣球可以飛上天,便想人的肚子裏如果充滿氣體以後,是否也能飛上天呢?他見到家中做麵包的發酵粉能產生不少氣泡,便找來鄰居的小夥伴,讓其中一位去吃他從家裏偷出來的發酵粉。小夥伴開始並不想吃,後來被他上天的奇妙想法吸引住了,便嚐試著吃了一些發酵粉,不料,剛吃下不久,便抱著肚子疼得直打滾,被聞訊趕來的大人送到醫院急救。事後,愛迪生還十分惋惜地想,才試驗一半,若能再堅持一會,見到結果該多好啊!

愛迪生闖禍後,母親不再放心他做實驗,要封閉他的實驗室,愛迪生急哭了:“我要是不做實驗,怎麼研究學問?怎麼做大事呢?”母親的心被兒子的誌向打動了,實驗室保存了下來。

由於家庭的窮困,愛迪生12歲的時候,說服父母同意自己到火車上當了報童。他熱情地兜售,掙來的錢除了補貼家用,都用來購買書籍和藥品。這位可愛的少年,為自己能夠獨立感到得意。由於在火車上賣報,空閑時間較多,愛迪生便多次請求車長讓他在車上做實驗。得到允許後,他便把自己的實驗室從地下室搬到了火車行李車的一角,而火車一到終點,他便會溜到當地的青年協會圖書館去讀書。

一次,圖書館的管理人員問他已讀了多少書啦,他說:“我已經讀完第一架上的兩層書了,我要按書架的次序把所有書讀完。”管理人員說:“你應先選目標,圍繞目標看書才好,否則,書那麼多,你何時才能讀完呢?”愛迪生想想挺有道理,從此,“先確立一個目標,然後向著這個目標邁進”便成了愛迪生一生的座右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