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宛城在綠林軍的長期圍困下,內無糧草,外無援軍,宛城守將終於被迫投降。但是這個消息並未傳到昆陽,劉秀為了進一步鼓舞士氣,瓦解敵軍鬥誌,假傳宛城已破,綠林軍主力不出幾日就會增援昆陽。他將這一消息寫成密信,射進昆陽城內,同時故意讓王莽的士兵得到。王莽軍隊獲此消息後,大為沮喪,一個小小的昆陽尚且苦戰不下,如果綠林軍主力前來增援則更無勝算。
在心理上取得絕對優勢後,劉秀決定對王邑的中堅發起進攻,使其喪失指揮功能,造成內部混亂,再乘機破敵,解除昆陽之圍。劉秀挑選三千勇士組成敢死隊,迂回到城西,涉過昆水,直攻王邑中堅。王邑、王尋輕視劉秀,自以為很容易將其擊潰,因而隻率領萬餘人巡視陣地,並下令各營嚴格管束自己的部隊,在沒有得到命令的情況下不準擅自出兵。王邑、王尋親率一萬餘人迎戰劉秀,一經交鋒就被劉秀率領的綠林軍敢死隊擊潰。王邑其他部隊因為沒有得到命令,所以不敢輕舉妄動,王邑、王尋就這樣在沒有人支援的情況下被擊垮,王尋在陣中被斬殺。因為王邑、王尋的潰敗,王莽軍失去指揮中樞,頓時陣腳大亂。昆陽城內的綠林軍見劉秀大勝,於是打開城門衝殺出去,與劉秀內外夾攻。王莽的軍隊是由被強迫征來的貧苦百姓組成的,他們本來對王莽就懷有怨恨,遭此內外夾攻,更是無心戀戰,紛紛丟盔棄甲而逃,王莽四十二萬大軍迅速土崩瓦解。綠林軍大獲全勝,繳獲的輜重、軍備等各種戰利品堆積如山,一連搬了一個多月都沒有搬完。
昆陽一戰,綠林軍消滅了王莽的主力軍隊,加速了王莽新朝的滅亡。劉秀在此戰中樹立了威信,為以後建立東漢王朝奠定了基礎。
赤眉軍: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農民起義軍之一。新莽末年,天下大亂之際,一支農民起義軍在樊崇的帶領下,以泰山山區為根據地,轉戰山東、江蘇一帶。幾年之間,隊伍迅速發展到數萬人。為了便於與敵人區分,士兵都將眉毛染成赤紅,所以稱“赤眉軍”。
綠林軍:是新莽末年興起的一支農民起義軍,因為最初經常隱藏在綠林山中(今湖北京山境內),所以被稱作“綠林軍”。新莽末年,天災人禍不斷,荊州一帶出現嚴重饑荒,許多饑民聚集在一起,共推王匡、王鳳為首領,形成了這樣一支武裝力量。
劉: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同胞哥哥。新莽末年,他與劉秀等人率七八千人起義,號“舂陵兵”,自稱柱天都部,後與綠林軍合並。更始政權建立後,被任命為大司徒。昆陽之戰後,因為功勞卓著而遭到猜忌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