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東漢第一功臣(1 / 1)

劉秀是一個很善於發現人才和任用人才的帝王,在他爭奪天下的過程中,無數英雄豪傑追隨他,鄧禹就是其中的一個。

鄧禹很有學識,且善於識人。西漢末年,王莽改製引起了全國人民的反抗,各地都有農民發動起義,討伐王莽。其中一支叫做“綠林軍”的隊伍擁立劉氏的宗室劉玄做皇帝,這就是更始皇帝。這支隊伍中很多人都知道鄧禹,認為他是個人才,年輕有為,而且文武雙全,所以紛紛向更始帝推薦。但是鄧禹早就看透了劉玄,知道這個人庸庸碌碌,很難成就大事業,所以一直不肯答應幫助劉玄。

公元23年九月,綠林軍推翻了王莽的統治,攻下長安。但是,局勢仍然十分緊張,因為歸順劉玄的地區僅有洛陽、長安和南陽一帶,而其他地區仍然分屬不同的起義軍。為了鞏固政權,劉玄派劉秀以大司馬的名義渡過黃河,去安撫黃河北部的郡縣。

鄧禹聽到這個消息後,馬上渡河去追趕劉秀,一直追到鄴城(今河北磁縣)才追上。兩人坐在一起討論了很長時間,鄧禹為劉秀分析了當時天下的形勢:劉玄腐朽無能,手下的大臣忙於爭權奪利,跟著這樣的人不能成就大事。然後鄧禹勸劉秀招攬各路英豪,收買人心,自立為王。劉秀聽完這番話,認定鄧禹是自己的知己。劉秀本來就對劉玄的做法大為不滿,而且也有自立為王的野心。從那以後,劉秀經常與鄧禹商討國事,很快鄧禹便成了劉秀最信任的謀士。

鄧禹不僅善於運籌帷幄,還是一個能夠帶兵打仗的將軍。公元24年,在平定王郎的戰役中,劉秀派鄧禹帶領幾千人去攻打樂陽。之後,鄧禹又跟隨劉秀擊退了王郎的橫野將軍劉奉。後來鄧禹與大將軍蓋延聯合進攻黃河以北的銅馬軍。蓋延先於鄧禹到達,被銅馬軍圍困在保城。鄧禹一來就粉碎了銅馬軍的包圍圈,然後又與劉秀一起打敗了銅馬軍。

劉秀稱帝之後,鄧禹曾經帶領部隊去攻打箕關(今河南濟源縣),然後圍攻安邑(今山西夏縣)。在那裏擊敗了前來解圍的劉玄援軍數萬人,還斬殺了劉玄一員大將。很快駐紮在洛陽的更始大將王匡等人又帶了十幾萬大軍來攻打鄧禹,鄧禹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將軍樊崇戰死。手下的將士們頓時驚慌失措,紛紛勸鄧禹撤退,但是鄧禹堅持第二天整軍再戰。第二天早晨,王匡派出所有的士兵攻打鄧禹,鄧禹下令不要輕舉妄動。等到王匡來到鄧禹大營附近,鄧禹下令出擊,王匡等人無奈之下隻好棄軍逃走。聽到鄧禹獲勝的消息,劉秀很高興,對鄧禹的能力大加讚賞。

此外鄧禹還很善於發現人才,他推薦的人最後都能獲得劉秀的肯定。劉秀在奪取黃河北部土地的時候,任用了很多鄧禹推薦的人才,勢力發展很快,不久就攻下河內郡。劉秀認為河內郡地形險要,是兵家必爭之地,所以想選一個可靠的人來把守河內。他問鄧禹誰能夠擔此大任,鄧禹說:“寇恂是個文武雙全的人,還善於管理,他是最合適的人選。”劉秀很信任鄧禹,很快就拜寇恂為河內太守。事實證明,寇詢果然把河內治理得很好。

公元37年,劉秀完成了統一全國的大業。鄧禹被封為高密侯,食邑達四縣之多,鄧禹的弟弟鄧寬也被封為明親侯。劉秀封賞功臣的時候說,現在天下已定,開國的功臣勞苦功高,不希望他們再為國操勞,因此給他們的封賞就是授予爵位,而沒有給他們任何官職。

鄧禹深深明白劉秀如此對待功臣是怕有人會自恃建國有功,導致朝廷不安。於是他沒有爭辯,回到了自己的封邑,從封邑獲得的錢財,他也沒有用來置田養士。這一點讓劉秀對他大加讚賞。公元56年,劉秀讓鄧禹回到朝廷參與朝政,這在東漢的開國功臣中是十分罕見的。

明帝即位之後,鄧禹被封為太傅,這是東漢最高的官職。鄧禹死後,他的子孫也都做了大官。東漢時期,鄧家一直是地位顯赫的名門望族。

河內郡:漢朝時設置的郡縣,河南到河北的途中大部分都屬於河內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