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天安門廣場舉行了盛大的開國大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北平從這一天開始改稱為北京。
1950年初春的一天上午,毛澤東派他的秘書田家英驅車來到跨車胡同15號,看望齊白石。田家英轉達了毛澤東主席對老人的問候,詳細地詢問了齊白石的健康、生活和繪畫創作的情況。並且相約第二天下午,接他到中南海毛澤東的家裏做客。
齊白石興奮得一夜沒有休息。第二天,他不時地看著時針,好不容易等到了下午,門外果然響起了汽車的喇叭聲。他知道毛澤東派人接他來了。他整了整衣服,在看護夏文珠的陪同下,拄著拐杖,高興地上了車。
汽車出了胡同口,緩慢地駛過西單路口,向東而去,拐了一個彎,進了新華門,隨後沿著碧波蕩漾的湖岸,平穩地駛著,不一會兒,在一幢古式的庭院前停了下來。這就是著名的中南海豐澤園,是毛澤東工作和居住的地方。
齊白石下了車,在朱德的陪同下,見到了正等候在書齋兼會客室的毛澤東。
毛澤東親自扶齊白石入座,並用濃濃的湖南湘潭話說:“我們是老鄉。在家鄉沒見過,想不到在這裏見麵了。”
齊白石緊緊地握住毛澤東的手,激動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毛澤東親切地請老人品茶,吃糕點、糖果,同齊白石交談了起來。
毛澤東說:“早就該請您老人家來了,一直拖到今天,潤芝真是失禮呀!”
一口濃濃的親切的鄉音,再加上一個國家主席以晚輩的身份向自己道歉,讓齊白石感動不已,他激動地說:“新中國剛剛成立,主席你多忙啊,在日理萬機的時候還來陪我這個糟老頭子,我怎麼好意思呢?”
毛澤東說:“齊老您這話差矣,您為革命黨同盟會傳遞文件,是革命的功臣,你在抗戰期間,寧肯自己餓肚子也不獻媚敵偽,那是一種令國人仰慕的氣節啊!我毛澤東應該代表中國共產黨和全國人民向你致敬啊!”
齊白石說:“主席您言重了,我哪裏能擔當得起,我一個窮木匠出身的手藝人,靠賣畫刻印掙點名聲,我所做的事,是一個中國人應該做的。倒是主席您,實在是我們家鄉人的驕傲啊!”
毛澤東說:“新中國能夠成立,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而是中國共產黨英明,是民心所向。我這點名氣,在世界各國人民的眼中,遠遠不及您老人家呢!”
就這樣,倆人你一言我一語,談得十分投機,在這暖意融融的氣氛中,毛澤東和齊白石一邊品茶,一邊暢敘家鄉情誼,縱論天下大事,漫談新舊中國的對比與變化。
由於他們同是湘潭人,口音一致,聊起來彼此聽得格外親切。不知不覺間,夕陽西下,晚霞溢彩,光陰已悄悄流過了幾個小時,倆人談興仍然很濃,隻是到了該吃晚飯的時候了。
於是,毛澤東懇請老人留下來用餐。
毛澤東特意準備了以豆豉為主料的湖南風味菜。齊白石細細品味,覺得十分合口,連連稱好,說:“好久沒有吃過這樣的家鄉飯了,今天真是幸運。”
在雙方相互敬酒時,毛澤東風趣地說:“你原名純芝,我原名潤芝,小名都為阿芝,你我可稱得是同鄉兄弟。你年長,我該尊你聲老哥喲!”說完,毛澤東與齊白石都嗬嗬笑了起來。
齊白石向毛澤東敬酒,稱讚他是一位“有道仁君”,是個“大能人”,他為家鄉出了這樣一個大能人而自豪。
毛澤東幽默地說:“咱們是各有長短。搞民主政治是我的專長,可我卻沒有繪畫的天賦,隻能當個看畫人,你我都是用自己的知識專長為人民服務嘛!”毛澤東對人民藝術家的尊重溢於言表。
此時此刻,齊白石已經不再把毛澤東當作一位身居高位的國家領導人,而是當作對自己關懷體貼備至的一位同鄉好友、知音、知己了。
席間,毛澤東又告訴老人,政務院擬聘請齊白石擔任文史館館員。
齊白石平時很少飲酒,當聽到這一消息時,他高興地喝了好幾口葡萄酒,以回敬毛澤東對自己的深厚關愛。
齊白石與毛澤東,兩個人從青年時代起就都走出家鄉,遠離湘潭熱土,奔波於大江南北,一個是在探索人民藝術的真諦,一個是在謀求中華民族自由解放的道路,盡管各自經曆不同,但對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近百年來受到列強欺辱的曆史,有著大致相仿的感受。
齊白石與毛澤東同是大山的兒子,同是從人民中來,又同要還血肉之軀給人民,回到人民中去,用自己的學識技能為人民服務,他們在這一點上有著深刻的共識。
酒酣之際,齊白石說到自己藝術上的“衰年變法”,說到人貴有革新精神。
毛澤東也說自己在變,從童年時代讀四書五經到後來搞了個中國式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接著又搞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
毛澤東指出,人在變,世道也在變,宇宙萬物都是在變的,革新與革命,在變革這一點上同出一理。人生在世,就要不斷接受新事物,吸收新東西,在新的時代為新的社會服務。